分享

物质追求能带来幸福感?探寻物质主义者的价值观

 逍遥李X 2015-11-18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快速转型,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体制的并轨,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在迅速改变。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中,东西文化的交汇和对峙,也带来了当代价值观的剧烈变化。反映在物质主义价值观方面,同样可以看到2种截然对立的影响正在激烈碰撞。一方面,社会在谴责“物欲横流”“纸醉金迷”,提倡可持续发展,强调在考虑“需要”的同时,更要重视对“需要的限制”。

物质主义价值观概述


ichinsDawson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物质主义是一种可以在不同情境下指导个体选择和行动的价值观,它通过个体对于不同事物相对重要性的认知信念表现出来。

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学说获得了该领域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即把物质主义视为一种强调物质拥有和社会声望重要性的个体价值观,高物质主义者常常把经济成功和金钱数量看得比其他人生目标(如人际关怀、社会归属、自我接纳等等)更为重要,认为它是获得他人认可、社会尊重和人生幸福的途径。

然而,更多的研究表明,通过获取财富来追求幸福本来是物质主义者的目标诉求,但物质主义者追求财富的结果却是丢掉了幸福。这些研究探讨了物质主义价值观在2个层面上带来的消极后果:在个体层面上,物质主义与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自我实现、快乐、积极情感、身体健康呈负相关,而与消极情感、社会焦虑、物质滥用呈正相关。在社会层面上,研究发现物质主义价值观不仅削弱了个体对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关注,也削弱了个体对于环境和生态的关注。

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其影响

大量研究几乎一致发现,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的所有指标之间有着显著相关。高物质主义者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更低。另外研究发现:高物质主义者表现出更大的生活压力感,这些压力也会进一步激发个体的不满意感和各种负面情绪。这些结果表明:物质占有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物质主义价值观所宣扬和鼓吹的那样,是快乐的源泉,是通往幸福之路。

社会比较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比较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物质主义价值观会促使个体更注重社会比较,并以社会比较为基础来建立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当社会比较的结果使得个体处于不利地位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表现出消极的心理和行为后果。

自尊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幸福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也就是说,追求物质占有、财富累积等目标,不利于个体自尊需要的满足,高物质主义者不仅表现出较低的自尊水平,而且他们的自尊依赖于外界的评价,因此并不稳定。进一步,低自尊又导致个体积极情感少、消极情感多、幸福感下降等负面结果。

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人际交往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体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成长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是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有益于维系积极的群体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但研究发现:高物质主义者不但在个人生活中体验到较低的幸福感,他们还很难与他人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高物质主义者“需要的朋友是那些能对自己有用的人”。推己及人,他们也不会相信其他人与自己的交往无功利性目的。可见,物质主义价值观从本质上伤害了人际之间的信任。

高物质主义者更不愿意助人,他们对物质占有存在更强的动机,对自己的经济有更高的期望,通常表现得更为自私和贪婪,他们把钱更多地用于自身消费,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有[23];在群体当中,他们对周围人更为冷漠,更少关心和探讨社会问题,更少关注公共利益和他人安康

物质主义的消极影响

尽管物质主义有其积极的激励作用,但从我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物质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明显和深远的。一系列研究结果提醒我们,应该重视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对大众进行及时引导,缓解和降低物质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概括起来,提出4点建议:关注个体内部目标的培养;关注大众媒体的导向作用;注重中国传统哲学的修养;整个社会构建兼容并蓄的共享价值观。

论文来源
李原,《物质的追求能否带来快乐与幸福——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其影响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期刊,注重体现新世纪人文社科研究的特色,体现理、工、文、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曾获2001年度市属社科期刊质量评定一级期刊;北京市第六届优秀社科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传送门:http://www./journal/cn/84139X/(长按复制至浏览器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