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分析_中商情报网

 Jokerkingqq 2015-11-18
   机器人技 术起源于美国,但却在日本得到极大产业化。1954年,美国人首先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于1962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机器人。虽然工业机器 人并不是诞生在日本,但日本却是当今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王国,既是工业机器人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消费国,这也主要是由于当时日本拥有全球需求最大的工 业机器人市场。
    图1:全球工业机器人各国保有量占比(2011)
    图2:全球工业机器人各国销售占比(2012)
    日本工业机器人发展主要有四大历史阶段。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首先从美国引进机器人及技术,建立生产厂房,并于1968年试制出第一台日本产 Unimate机器人。经过短暂的摇篮阶段,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很快进入实用阶段,并由汽车业逐步扩大到其它制造业以及非制造业。1980年被称为日本的 “机器人普及元年”,日本开始在各个领域推广使用机器人,这大大缓解了市场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社会矛盾。
    表1:日本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历史阶段
    日本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稳居世界第一。截止2012年底,日本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31万台,约占全球机器人保有量的30%,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和应用国。日本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生产大国。根据日本机器人协会的统计,2012年全年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订单达到了4211.6亿日元(43.3亿美元), 较去年下降了10.9%。2012年全年日本工业机器人销售额为4290.3亿日元,同比下降13.9%。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工业机器人销售额为 978.8亿日元,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1009.2亿日元,增长了3.1%。日本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出口。从工业机器人出口情况看,日本堪称出口大国。 2012年出口额达到3013.4亿日元,占全年销售总额的70%,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对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大幅增长。
    劳动力短缺、产业升级和政策支持造就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黄金20年。当前日本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应用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70-1990年,日本工业机器人更是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20年,大幅超越美国。机器人技术源于美国,却在日本得到了产业化规模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当 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紧缺、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社会背景,而政府一系列的扶植政策也使机器人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图3:日本工业机器人爆发式增长的20年
    产业结构升级、人工成本上升迫使日本企业选择更经济更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设备。日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然而其每年 的劳动力增速仅0.7%左右,开始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为了满足国民经济3%的增长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实施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当时日本经济发展必经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趋于紧张的日本,因高速度的经济发展更加剧了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难。当时的劳动力市场紧缺,青工和熟练工更少,制造业劳动力成本 大幅提高。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企业急于摆脱能源价格和人事费用上涨的状况,迫切需要高度节能化、自动化的机器。日本于六十年代末期从美国引入的工业机器人 设备,极大地缓解日本劳动力不足的现状,成了很多企业的“救世主”。
    普及促进政策和研发促进政策为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1970年开始,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工业机器人鼓励扶植政策,进一步推广机器人的应 用。尤其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一系列经济优惠政策,激发了企业从事机器人产业的积极性。早期的鼓励政策主要有普及促进政策、研发促进政策,这些政策为机器 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技术支持。
    表2:日本早期机器人鼓励政策
    早期日本经历了五代机器人技术。日本于1967年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并受到了产业界的普遍欢迎,从此日本开始了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日本工业机器人技术早期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五代机器人)。
    表3:日本早期的五代机器人技术
    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日本机器人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机器人的技术基础是微电子技术以及“机械电子一体化技术”。日本的这两项技术始终居世界领 先地位,尤以应用改良技术见长。正是这种技术使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溶合于传统的机械技术中,形成了世界第一流的机械电子一体化技术,为日本机器 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