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郎培杰:关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渗透线下市场的评论

 方珺逸 2015-11-1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牡丹卡中心 郎培杰


2014年以来,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线上支付大举向线下渗透,尤其是2014年末“双十二”近100个品牌、2万家线下门店参加支付宝钱包打5折活动引发疯狂购物以来,这种渗透步伐骤然提速。诸多分析或评论认为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移动支付业务铺路、增加客户黏性等,笔者认为,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线下支付是互联网巨头旗下多个事业群O2O布局实现闭环的重要环节,即便线下支付业务不赚钱也必须牢牢抓稳并做大规模、丰富应用场景。长远来看,万事万物相连的物联网时代到来后,支付也将无所谓线上或线下。


一、现象:第三方支付加快向线下渗透


2011年支付宝POS围绕电商货到付款业务进入线下收单市场,2012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投入5亿元资本布局线下POS业务,计划3年内购入6万台POS机具。2013年4月,中国银联发文宣布“收单机构未通过中国银联开展银联卡跨行交易和资金清算业务的,应向中国银联支付违规跨行转接银联卡的违约罚金”,支付宝于2013年8月27日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


2014年3月,支付宝以O2O形式重回线下市场,通过二维码支付快速渗透到线下消费的主阵地——商超领域,2014年“双十二”活动当天线下门店支付宝钱包累计交易超过1000万笔。2014年9月,腾讯也在变更了微信POS支付模式后,在线下商户推出了商户扫描客户手机二维码的微信支付方式,而且微信支付为客户生成的二维码是动态变化的,每分钟更新一次,随后,越来越多的商超、便利店打出了使用微信支付享受折扣优惠的广告。


2015年4月22日,微信支付与家乐福正式达成全面合作,家乐福全国237家门店将陆续接入微信支付;4月28日,支付宝钱包宣布已经与家乐福、华润万家、华润苏果等商超巨头达成合作。据有关统计,截至2015年8月已有逾15万家线下门店接入微信支付,9月已有逾20万家线下门店接入支付宝钱包,这些商户涵盖了商超、便利店、移动早餐点、菜市场、停车场、医院、餐饮店、旅游景点等主要生活场景,主流第三方支付机构不仅日趋强化在高频消费场景的存在感,而且已经开始培养消费者在这些消费场所对其支付模式的使用偏好


二、动因:线下支付是互联网巨头O2O大棋的重要一步


通俗地讲,人的活动在哪里、交易在哪里,支付就跟到哪里,沿着这个逻辑就很容易理解线上支付巨头进军线下市场的动因。在没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之前,交易和支付自然都在线下;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出现之后,银行作为主要的支付服务提供商率先走向线上。


实际上,最早的第三方线上支付就是第三方平台链接网银,换言之,第三方线上支付是在银行线上支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不过第三方支付抓住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实现了逆袭,快速在线上支付创新和业务规模上占据了优势地位。同理,线下拥有庞大的交易市场,而且线上交易越来越需要线下实体店的支撑,第三方支付机构自然要将业务渗透到线下。


此前,互联网产业的核心是掌握流量入口和分发流量的主导权,而在O2O时代,需要将线上的流量导入线下,定单的多少取决于线下的供给能力,而并不取决于流量,采取纯线上经营模式的公司业绩增速已逐渐放缓,而融合了线上线下渠道的企业业绩增长态势良好,例如,零售商沃尔玛2014年电商销售的增长速度比亚马逊更快,未来最有前途的巨头将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两块业务。


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我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开始抓紧布局线下市场,其业务不再局限于商业中的信息环节,而是转向金融、流通和制造供应链。马云在2014年宣称阿里巴巴集团要做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提供者,而他在2015年表示,“狭义的电子商务仅是阿里巴巴集团战略的一部分,阿里巴巴的定位是启动一场商业的变革,打造未来商业的基础设施”,把视野放大到了整个商业领域。腾讯、百度的发展路线也是类似的。实际上,互联网巨头的行动目标就是加快建立并完善O2O商业模式,过去5年,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家巨头共投资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几百家未上市公司,用来快速构建O2O架构。毫无疑问,支付当然会跟随战略布局从线上延伸到线下。


实际上,炒得火热的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的线下支付模式也比较容易理解,商家扫描手机支付客户端生成二维码并将该信息上传到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认证服务器,第三方支付机构确认客户身份真实后即可将款项支付给商户。笔者曾提出电子支付的运作过程包括支付指令的发起、传输、验证和执行四个环节,扫描手机二维码的移动支付模式并没有脱离上述四个环节,改变的仅仅是支付发起方式和客户信息验证方式。


笔者曾在《论线上支付的金融、数据双重属性》一文中指出,我国支付市场白热化乃至恶性竞争、政府降低支付服务价格以及支付业务数据化的趋势表明,支付行业单纯依靠手续费来赢利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之所以不惜重金,大力铺设受理设备、培育客户习惯、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来强力拓展线下支付市场,其主要用意并不在于从中赚取多大的利润,而在于通过移动支付实现O2O商业生态的闭环。


如今,银行、证券公司、电商乃至实业公司都积极发展支付业务,支付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工具,而是金融的基础设施,是打通商业资金流“血脉”的关键,甚至是帮助服务对象整合内部服务流程的一个关键切入点。例如,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计划,患者在支付宝平台即可完成挂号、检查、交费、取药甚至察看检查报告等一系列流程,该计划也致力于促成医患之间的在线实时交流,解决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的自动传输以及医疗保险的自动结算等问题。


未来,类似上述支付模式引发商业流程优化或变革的故事或许将在家乐福等商超领域陆续上演,导演可能是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携带一整套支付解决方案乃至信息流整合方案的移动支付巨头。例如,商场的物品具备唯一标识,客户通过移动终端识别物品并实时进行支付即可完成购物过程,无需收银员和收银台,颠覆了传统销售模式。正如笔者曾提出的,支付是支付服务商进入新领域、新区域的先导,支付场景比支付本身更重要,抓住一个支付场景就可能抓住一批商户乃至造就一种商业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狠抓线下支付,醉翁之意不言自明。


三、展望:物联网时代的支付无所谓线上线下


随着通信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成熟,非计算机设备正在大规模接入互联网,万事万物将互联互通,物联网应运而生,人类社会和经济结构将发生根本改变。物联网技术有助于使虚拟的互联网更多地回归实体。


据预测,2025年物联网领域的产值可能突破10万亿美元。BAT三巨头都在致力于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设备来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态圈,它们不仅是连接器,而且还提供内容服务、数据服务、物流服务、支付服务,已经在发展物联网方面迈出了步伐。在物联网下,每个物品都拥有自己的属性账户,只要物品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变化就伴随着支付行为的出现。当物联网覆盖全球的时候,将再也没有线上和线下之分,因为所有事物都已互联,支付也就无所谓线上线下。


实际上,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只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们主要是基于支付场景来界定的。一般而言,消费者在商场现场通过收银台刷卡或刷手机支付,这种消费者与收银员面对面支付的方式即是线下支付;消费者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选购物品,并在网上完成支付,即是线上支付。


实际业务中,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是难以严格区分的,银行、卡组织、支付机构在统计线上线下支付数据的时候,依据的往往是支付数据是通过什么渠道或系统接口传输或处理的,而非完全依据场景来界定。例如,消费者在商场进行的线下场景消费,但是如果其用手机在线支付并通过支付机构线上业务系统处理,也会将其统计为一笔线上支付,国际卡组织往往将一笔交易信息带有ECI(E-commerceindicator)标志的支付统计为线上支付。


如同经济决定金融,作为准金融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其发展模式也取决于经济模式。发展线上或线下支付业务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支付本身,而在于支付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如何发挥价值交换、资金流动的作用,以及支付在延伸或整合商业模式等方面所具有的附加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