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方长文警告)方寸之间见真“章”

 三姑书斋 2015-11-19

印章制作基本常识(一)--印章的形制和类别

事实上,在投这篇稿子前,我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尽管笔者自己也是一个标准的数码爱好者,对于每一件新鲜的数码产品都有着极大的兴趣,但对于篆刻以及国学、历史的热爱,不可不谓之深沉。所以,在发表第一篇数码产品的评测文章前,我想先为自己的挚爱写上几笔,无谓风雅,聊表心思。

第一次想和大家聊聊的,就是被称为“知白守黑、方寸之间见真章”的篆刻艺术。在篇一中,我将对篆刻印章的形制和类别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对这钤刻在各色石头上的艺术有那么一点点的了解。

第一大类:白文印、朱文印、朱白间文印

对印章稍有留意的人不能发现,玺印文字或图像有凹下与凸起两种形式。其中凹下的通称为“阴文”,凸起的则通称为“阳文”。而古代却是就印下的封泥而言,其称呼与此正好相反。因此,篆刻家为避免误会,根据所刻文字印在纸上所表现出来的朱(红)、白二色,便将阴文称为“白文”,将阳文称为“朱文”(或称“红文”)。对于印章一面之中并有白文、朱文者,则称其为“朱白间文印”。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朱文印:“恨不十年读书”--省吾冰岚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细朱文印:“鉏(通锄)月山馆”---省吾冰岚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白文印:“暮霭停云”---省吾冰岚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朱白间文印:“戈就印”--《十钟山房印举选》

第二大类:私印、官印

在古代,玺印通常有官、私之分。官印刻官职乞称,私印刻私人姓名、字号等。私印也有连官职铸刻的,不过性质仍属私印。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明·官印:信阳县印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私印:拜伦印信

第三大类:方形印、圆形印、长方形印、椭圆形印及其他形制

前文所述的官、私玺印通常均为方形印,当然也有少量圆形、长方形和椭圆形印。圆形印和长方形印在古玺中较为常见。汉官印也有长方形的,因为大小相当于方形印的一半,所以也被称为“半通印”或“半印”。此外,有扁方形、上方下圆形、三角形印等,后世又有连珠形、瓢形、葫芦形、秋叶形、钟形、鼎形印等,但和前面列举的形制相比,这些已鲜有所见了。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圆形印:“金”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长方形印:“水不在深”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随形印:“墨趣”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上方下圆形印:“敬事”

第四大类:名印、字印

这一类较为好理解。名印,即是姓名之印。

其中或有只著姓名的,也有在姓名后加“印”字,或加“之印”、 “私印”、“印信”等字的情况。

以两个字为名的,称“二名”,多采用到文法。三字名印,则姓独占于右测,名以上下结构布与左侧。四字名印, “印”字多放在姓下,二名俱在左侧,回环读之,以防误看。

字印,也称“表字印”。汉晋时期的字印,前必连姓,而后世则可或连或不连,并无定法。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名印:“赵之谦印”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字印:“傅阑”、“字公子”

第五大类: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带钩印

古时,私印常有两面刻字的情况出现,通常一面刻姓名,另一面或刻字号,或刻“臣某”(男子用)、 “妾某”(女子用),或刻吉语、图像,也有的印章一面刻吉语一面刻图像,统称“两面印”。

需注意的是,两面印不能有纽(纽的介绍详见后文),只在中部凿一小孔,以便穿带,所以又被称为“穿带印”。

此外,印章甚至有六个面全部刻字的,称其为“六面印”;也有只刻五面的,名为“五面印”。有意思的是,传世的早期五面印一般一面只刻一字,须五字连读。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大小两印或两印以上套在一起以便携带的,称为“子母印”,亦称“套印”;而铜制带钩,钩身连铸一个印,便于古人佩带的,称为“带钩印”,简称“钩印”。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六面印:“刘耽之印”、“刘耽”、“刘耽白笺”、“臣耽”、“刘耽言事”、“刘耽”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两面印:“魏会”、肖形印

第六大类:印纽、印绶

事实上,这种分类的形式按照带纽印、带绶印可能更为贴切。其中,印背高起,有孔可以穿带,名为“纽”。

早期玺印纽形制拙朴,只铸成凸起的形状,横穿一孔,后人称为“鼻纽”。

随后逐渐趋于美观,制作更为精致,甚至被雕成各种动物或器物形状,种类繁多,并以此作为官员官阶的区别。而印绶,指的就是印纽上的穿带。

秦汉以来,官印印绶的颜色按等级有一定的差别,决不可僭越。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螭(音chī )龙印纽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瑞兽印纽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印绶

最后想和大家聊聊的,是边款。边款也称“侧款”,是刻在印石侧面的题记。隋唐以来官印四周刻有治印年月、编号及释文等内容。

明代以后篆刻家在印侧或印顶端刻年月、姓名,甚至刻诗和图像等,多数情况下由于印面的限制,边款所刻内容为阴文(白文),当然也偶有阳文边款存在。

边款起源于隋唐时期。最初,工匠只是在一些官印周围刻上治印年月、编号和释文等,称不上艺术,但这已是边款艺术的雏形。

正是有了这些简短而又草率的原始边款,明清乃至当今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边款艺术才得以发展起来。

同时,边款艺术的发展与石质印材的发现、应用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隋唐宋元时期,官印边款之所以文字简短,可能与使用质地坚硬的金、玉等印材有关,也与当时印章仍以实用为目的有关。

至明清时,印章发展成了一种艺术品,艺术性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事实上,边款艺术的出现几乎与印章流派同步兴起。明代的文彭、何震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清代邓石如、丁敬之后,篆刻家在边款创作中各显神通,这一时期的边款创作水准之高,堪称空前,并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成了边款艺术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一页。

边款在形式上有阳款与阴款之分,在用刀上有单刀、冲刀、切刀及冲切兼用之别,在书体上融真、草、隶、篆于一体,在风格上雄强与婉约并存,在内容上则由作者单纯刻治印年月和署名,发展为或有感而发或叙事、抒情,涉及面极其广泛。由于相对高度的自由性和可创造性,边款就成了一门集书法、绘画及文学、史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赵之谦:”但恨金石南天贫”(单款)

(前方长文预警)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一)

赵之谦:“如今是云散雪消残月阙”(连款)

以上就是对于印章的基本形制与类别的介绍。林林总总,这六类式的划分体系并不能完全将古印甚至是一些当代大家所钤之印都逐一纳入。同浩瀚印海中形制更为独特的印章相比,以上所列之印更是凤毛麟角。就像文章开头所述,这仅是一篇聊表心思之文,作为读者您能垂阅至此,冰岚在此表示感谢。也许下一篇就是自己正式的评测文章了,但《国学·篆刻》的文章我依然会坚持下去,毕竟,心中的那份美好,谁不愿去追逐呢?

(文:省吾冰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