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所有的古城古镇都在这 |湖湘地理大美网络巡展黄溪古民居主要分布在三个自然村,即:大院子、黄溪园、新屋场。共有窨子屋160多栋,总面积35300多平方米,其中大院子规模最大,面积最宽,共有窨子屋100余栋(部分已拆旧建新),面积达26200多平方米,高墙围立,青瓦灰墙,楼阁飞檐,青石板铺路,井字排列,横五竖七条街(弄)道,“正弄子”为主道,长180米,宽1.7米。 窨子屋一般为两进两层,也有六进二层不等,主大门多为“八字大门”,雄伟壮观。屋内设正房、厢房、中堂、茶堂、厨房、杂屋和天井(1至3个)。大门楹联有“四知堂”、“清白家风”、“宏农衍庆”、“关西别墅”等等。窨子屋的主人多为豪族显贵的明、清、民国期间的遗老、进士、太学生、秀才、监生、官吏和职员等。当时黄溪四周道路上都设有“下马岩”,凡进出路过黄溪的官吏,在下马岩以内要步行,即“文官要落轿,武官要下马”。 荆坪古村是一个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的地方,所以人们说她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村落,是说她古老是因为早在1987年,北京大学的吕教授就在这里考证出一处距今是万年的旧石器人类遗址,当时填补了湖南省没有旧石器的空白,考古专家们先后又在这里发现了一座汉代至唐宋时期的古城遗址,在荆坪对河的台地上发现上百座汉代古墓,其中不乏一些上规模的古墓。古村内至今还遗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如唐代的古井,起始于秦汉繁盛于元明清时通往云贵的大驿道,全国目前仅有的古代鱼水图腾祭祀礼器“石鱼”等等。 五宝田古村落位于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地处辰溪、溆浦、中方三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为肖家子孙第23代宗安,携家眷于清康熙年间从辰溪龙头庵肖家老屋搬迁至五宝田定居修建 沈从文在《辰溪的煤》中写道:“……在车站旁所能看到的仅仅是无数煤堆,以及远处煤堆间几个黑色烟筒。过河时看到的是码头上人分子杂,船夫多,矿工多,游闲人也多……”指的就是这个码头了,当时这个码头的繁华景象可想而知。 阳雀坡古村落位于溆浦县横板桥乡株木村,距离省道S312线2公里,距离邵怀高速公路溆浦连接线4公里,为王氏徙溆第23代祖王守迪遗孀冯氏始发修建。此处山高林密,适合鸟儿栖息。有一种叫做阳雀的鸟儿每到春天农忙季节,便在林间发出清脆悦耳的叫声,和着农民劳作的节拍,共同构成美妙的旋律。又因为这里四周皆坡,天然围成一个好去处,人们便把这里叫做阳雀坡。 (崇实书院) 龙潭,因“潭中有龙”而得名。地处溆浦县南陲,雪峰山北麓,即郦道元《水经注》溆水之源也,是著名的抗日名镇,距县城74公里,需要3个小时的行程。相传三国诸葛亮平“南蛮”所筑的“诸葛城”遗址就在其地。宋置龙潭堡、明清为龙潭巡检司。龙潭山清水秀、文物古迹较多。
有清同治皇帝亲笔题写的百岁坊;有全国保存完好的百年氏族书院;有以泥塑和壁画著称的古寺庙、古祠堂、风雨桥、牌坊、古民宅等古建筑;有号称湖南地二条金鞭溪的米粮洞自然保护区;有全省最大的自然瀑布;有著名的高山梯田(海拔1598米)风景区;有原始古朴的“蚕灯”、“喔嚯灯”、“鹅颈灯”;有古老的傩戏、辰河戏和木偶戏。1945年,中国人民对日抗战最后一战在这里结束。自卢沟桥第一枪,到龙潭最后一枪,以中国人民的胜利、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在这里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溆浦县江口镇溆水入沅水的回合处,是始设于明代的一个古水路驿站,因沅水与溆水两水夹流,形如半岛,就像我们犁田用的犁耙的头,故名“犁头嘴”,据《溆浦县志》记载:“江口驿,上迎滇(云南)、下达辰(辰溪)、常(常德)、西趋镇竿(凤凰)、铜仁亦所必经五杂处,水路要冲之地。”充分体现了犁头嘴古水路驿站当时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是沅水中游的一个重要码头。 这里曾流下了王昌龄、屈原、马援、梁简文帝、王守仁、林则徐、严如煜、郑国鸿以及近代的向警予、舒新城、向达、张天翼、钱钟书等许多古今历史名人在此留下国他们的足迹,爱国诗人屈原在这里留下了“入溆浦余颤徊兮······”的千古绝唱。古镇中雄伟的“伏波庙”,是东汉时期马援将军平武陵蛮亦入溆浦的见证,唐大诗人王昌龄在次作《别皇甫王》一诗时云:“溆浦潭阳隔楚山,离不用去愁颜,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泊溆浦江口》诗:“溆浦江边泊,云中见驿楼,滩声回树远,崖勤落江流,柳枝新年绿,入归隔岁舟,穷途时板目,天壮暮云愁。”该古镇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代的拱门衙门遗址、监牢旧址、乌油行、屈原庙、溆浦县帆船运输社、俞姓界碑、伏波宫、印子屋、南杂店、王家码头、天主教堂、防火山墙、龙船亭等景点。 在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雪峰山会战最前线有这么一个地方,它就是被誉为“湖湘第一青石板古文化村”的明末清初文化古村——溆浦龙潭乌峰古村。乌峰古村气势雄伟,物华天宝。真正是人间少有的胜境。 乌峰古村包括现在的乌峰村和集中村,处于雪峰山巅的谷地之中。是沅水的重要支流溆水的源头。长约八公里,谷地宽约五公里。如一个长把上长着的一个长瓜。把的起点就在半缸水口牌坊处。把与长瓜相接处就在闸子门附近。过了闸子门,前面豁然开朗,进入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峻山岭合抱的乌峰古村核心区。
古镇官庄,史书留名。清康熙皇帝敕封的“天下辰龙第一关”,足以见证昔日繁华。 石栱桥 600多年历史 百孔千苍的界亭驿福波宫大戏园 据说是明代未年修建的 乌宿村位于美丽的湖南省沅陵县酉水边,著名的二酉山脚下,酉水、酉溪穿越全村,水、陆交通便利。 高椅古村位于会同县境内的巫水河畔,这里曾是水陆交通枢纽,是历史闻名的烟土之路的必经之地。连接家家户户、村与村的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如入迷宫。村子里的人一般只走几条主要的路,很多阡陌相通,但无人敢行,就是当地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一定能知道村里的每条小道通向谁家。连自己人都搞不清楚路伸向何方。由于地形复杂,几百年来,这个村子从未受过土匪、强盗的骚扰。 芋头侗寨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的侗族村寨。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9000米处。全寨182户,该建筑群因山就势,结构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其中鼓楼、门楼、芦笙场、古井、萨岁坛、古墓葬群、民居木楼及青石板驿道一应俱全,且保存完好。建筑沿山谷布局,既与环境融于一体,又形成了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民居模式 中国皇都侗族文化村距通道县城10公里,由头寨、尾寨、盘寨和新寨四个纯侗族村寨组成,历史悠久,侗民族风俗最为完整醇厚。鼓楼里、凉亭内、风雨桥边,处处琴声悠扬,歌声如潮,素有“歌的海洋,舞的家乡”之称
属平坝型侗寨,阳春三月油菜花开得金黄一片,坝田四周,松、杉、茶、竹混交苍茫翠绿;寨内古迹众多,吊脚楼鳞次栉比,颇有百越遗风。岁时、婚丧、信仰、农耕、饮食、歌舞、纺织等侗族传统文化及习俗保留完整并传承至今,建筑风格侗汉文化融合共存的现象十分明显。 这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是湖南苗族部落居住地,曾被评为湖南十大特色村寨之一,这里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的发源地之一。·观赏苗家吊脚楼、古学堂等老建筑,欣赏美妙的苗族歌鼟表演。苗寨山清水秀,是个天然大氧吧,来这里享受到恬淡的田园之乐。这里是《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之一
岩脚村属丘陵山地,全村均为侗族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岩脚村侗寨群,寨门前还有蜿蜒的小溪,环境山青水秀。被誉为“尘封在苗乡侗寨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的岩脚村,村内还保存有清代古民居、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修路碑、青石板路和通达黔、桂的古驿道,红军长征还曾路过此地,是喜欢发掘历史与古迹的好去处。村民们每年都会欢庆“四八姑娘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幸运的话,还能听到村里特别组建的芦笙琵琶队的出彩演奏。 江边村位于县境西南部,相较前两个村寨,江边村的名气稍小,但也更纯粹。村里的民族建筑保存得都较为完好,若是冬季前往,碰上下雪,到高处赏雪中的村景,更别有一番魅力。也许还会有当地人热情地邀请你到家做客。每年七月十五的芦笙节规模较大。 龙溪古镇位于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城北岸,是一座有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古镇包括镇江阁、龙溪公园、灶王宫、万寿街、福寿街、春和元商号等10余景点。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唐代诗仙李白为其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时所写下的千古绝句,而这位大诗人当时可能没想到,几年后,他真的随着王昌龄的脚步来到了夜郎。被贬夜郎后,大诗人就曾寄宿于龙溪古镇的镇江阁里。镇江阁始建于唐代,民国时期,镇江阁还遗留李白肖像一幅,以及他当时读书曾用过的石桌、石凳等。后毁于文革,新晃县政府于1989年在旧址上复建了镇江阁。 位于沅水上游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黔阳古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湖南省内的凤凰古城早900年。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经典诗句就是王昌龄写就于该市芙蓉楼前。 地处湘西雪峰山边陲的古城洪江,明末清初曾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腊而名扬一时,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享有"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誉。洪江古商城由来已久,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大多建于明末清初,为斗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墙,飞檐翘角,雕龙画凤。这些古窨屋建筑群一律按井字排列,错落有致,形成"七冲、八巷、九条街"的独特格局。古窨屋群巷内,青石板路和码头蜿蜒迂回、高深莫测。有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民国时期的门匾、门联、石雕、石刻、题字等,随处可见;有图案精美、雕工精湛、风格各异的用于防火的太平缸48多个。 豪侠坪古村是块风水宝地,周围是山,形如“五龙窜朝”。“腰带水”从村前绕过,形如玉带。有山有水,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房子多为砖瓦结构,古代建筑,封火鳌头。村里有许多条通道,纵横交错,全是石板铺成。陈渠珍治理湘西时,曾下令将该村周围修了城墙、碉堡,四个城门一关,匪盗难以入内。尧市匪首唐大王、唐二王曾带领100多人,带着枪,想入村抢劫,观其牢固,不敢入内,只好“望洋兴叹”,仅在村外吃了一餐早饭就走了。 图片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