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东】本名渊则,又名子先,号白头,土名「刘七碗」,世称「见道先生」,江西人;与曾文辿、胡矮仙等同师杨筠松。
【骆士鹏】着《经义秘旨》,蒋大鸿亲传弟子。
【曾怀玉】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夏,四川江源(今崇庆县)曾怀玉(辉山)即着《元空法鉴》公开重要的基础学理。曾氏自言:嘉庆七年(一八○二)至湖北荆门拜莲池先生为师,得传莲池心法」一脉,玄空秘诀。弟子有罗湘(干伯)、张复初、陈书一(竹坡)、陈汝霖(同庵)。
【杨藏华】江西地师,民初来台传授先后天水法─《乾坤国宝》,记载先天卦数,年分用先天爻数(阳爻一爻九年,阴爻一爻六年)的「推灵气算地运秘诀」,又用三元九运,其五黄中运自甲午起癸丑止共二十年,六、七、八、九运再从甲寅年起依先天艮、坎、震、干卦爻阴阳算年分。
【刘杰(麓岩)】《地理小补》(一八六九年版)另有《地理辨正发秘》。
【高守中】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铁岭?高守中得传于资江罗芦笙,后游张之洞幕,着《地理冰海》。
【陈梦国】(紫虚)《中国绝学》十一集《玄宗如意理气正宗入门深造》》(金陵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绝学11,一九九三年九月出版)属于「玄空六法」的内容运用。
【赵景羲】(一九OO年生)着《玄空紫白诀》,李虔虚、谈养吾在一九七三至一九八三年间,志在修行,与世无争,当时坊间极少有其信息流传,台湾易界鲜知道李、谈二人之名字与著述。谈氏仙逝后,一九7养吾全集》研究录一一五「覆香港文咸东街道赵求是函」(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九日)的赵求是。当时写信向谈氏请益玄空地理及帮忙策划出版之事,或许是向谈氏挖秘诀。著书时故意模糊焦点,与谈养吾平起平坐。
该书内容有: 一、玄空数理元运:「六法」的基础知识。 二、《紫白诀》.一九六九年作,言山水零正、雌雄动的妙用,阳宅休咎、趋吉避凶的法则。 三、《紫白诀》:一九七三年作,分每运零正、八门选择,记三、四、六、七运阳宅之实验,使后学者能按图索骥,自己判断阳宅的吉凶。后附「谈水法与辰戌丑未叩金龙在香港」、「略谈过去与未来之元运」二篇。 四、八宫山水感应:言挨星之八宫卦象。学者可参阅《说卦传》、《荀九家逸象》、《虞氏逸象》、《来氏补象》、《玄空断法总诀》、《河洛生克吉凶断》、《流年九星断》、《九星衰旺生死秘断》及拙著《玄空地理断诀汇解》。 五、玄空峦头秘窍:分三十四节扼要解说龙穴砂水四科。峦头形势为风水之体,理气挨星为风水之用,肉眼与心眼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也。
【沈竹礽】遍阅各派地理书,易学精深,其书《沈氏玄空学》载有胡伯安(增戊)的见证: 「先生年三十以前,于易尚主汉宋之别,三十以后曾对余小子云:「易拘汉、宋,易理永不明矣!」戊子(光绪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先生已购易得一千一百余种,是年六月十二日先生初度(四十岁生日),余往祝之, 阅购易书目已一千七百余种。」 沈享寿五十八岁,有生之年所购 易书当不止一千七百余种。 【沈瓞民】沈竹礽之子(时为督学)着手校编《沈氏玄空学》 一九二六年刊行。
【荣柏云】一八八六年生,八字乙未.己丑.壬申.己酉,江苏无锡梁溪人,为上海「三乐农业社」社长,师尤雪行,号忏悔学人,着《二宅实验》刊行。
【尤雪行】(一八七三年生,八字癸酉.甲寅.乙卯.吉时,梁溪人,号惜阴居士,后在新加坡出家,法号演本,刊行《宅运新案》四册(沈祖县称之为「活易经」)。这些书刊行后,风行海内外,一时洛阳纸贵。
【李献堂】着《玄空摘秘》、《楼宅真机》(瑞成书局出版,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陈世范】丹派六法传人,一九八O年二月出版《地理辨正白话注释》(集文书局),其实是谈养吾玄空本义的翻本。
【罗桂成】《唐宋阴阳五行论集》(台湾文源书局有限公司,一九八三年四月初版)内有小部分简略叙述李、章二派玄空;集文书局出版《辨正谈氏新解》(一九八五年二月)卷末附有《玄空六法纲要》。
【无着禅师】就是目讲禅师(俗多作幕讲师),俗家姓王名卓,字立如,福建泉州人,法号法心,其灵骨塔在宁波南门外柳亭庵后竹林中,石塔上写「七十二代目讲禅师」,康熙年间尚存。
【无极子】蒋大鸿之师,生平不详,或谓为「竺翁」,又号龙阳子,见《平洋地理玉函经》序。
【黄一凤,时鸣】明朝,四川峡江人。
姚廷銮是无常派嫡传么?
什邡虽有石亭江,南阳泉水,分流灌溉,但土多砂砾,渗透性强,水量常苦不足;加之各堰旧规参差互变,不能划一,分歧水案件特别多。他深入调查,视沟口的高低,验水性的流状,较河流的长短,查田土的松坚,矫正旧规,一一立案。过去什邡和绵竹、广汉常胭用水发生争执,他按照成案协商,互相照顾,得到妥善处理,平息了在引用石亭江水中的多年争讼。
什邡特产晒烟,有奸待欲垄断其利,行贿上司,居然得到部里准设烟行的批文。纪大奎则认为,贫苦农民单家独户种烟量少,过去小孩都可以零星拿点烟上市出卖换粮米,若立烟行,控制了买卖,必然伤害贫民利益;于是力请上司,收回批文,便利百姓。后来他离任时,还担心奸待再行谋设烟行,遂交不立烟行的规定刻在石碑上,以昭永禁。 什邡以产山茶花著名,同僚向其索取,他不仅一株未送,还杜绝逢迎。署衙里荷池宽广,亭榭点缀亦佳,他除在初来县时去过一次外,十年中没有再去游览,他说:“董子三年不窥园,读书尚如此,况今临政亲民,日无暇时......?”嘉庆十八年在什七载,深得藩台器重,欲调往华阳县。他却认为华阳为全省首县,地处省垣,和达官贵人交往的机会太多,应酬奔走多了,一半以上的民事,就不能亲手办理,不如在外州县终日于民事更好些,遂托病力辞,直到获准,仍留任什邡。又三年,调合州代理州事,任满仍然回什,直到嘉庆二十三年正式提升为合州知州,方才离去。
他在什作官十年,一心爱民,从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下乡必自带食物,役夫也由自己供给,不扰百姓,这是当时别的官吏难于做到的。惟其深信朱子穷天理,弃人欲的学说,赞成王阳明的天赋道德观念,又旁通阴阳八卦,喜观风水,所以县人传说他知鬼神、风水的故事较多。
他还注重地方文献的考证,在什邡参谒了卫元嵩祠墓,并给卫的《元包经》作了序,重刻其书,使县人知晓。又考证了洛水源流,以“洛书八方,方皆合十”之义,作为什邡县名由来(虽为附会之说,亦见用心勤劳),记入嘉庆十七年(一八一二年)他主持编修的《什邡县志》中。
纪大奎生活在由盛到衰的封建社会末期,这时的清王朝政治上更加腐朽反动,致“官逼民反”的吼声遍于四野。在什邡,即有吴忠龙潜踞山中,密讲清凉教,传言要继白莲教起义的事。纪大奎密带精干衙役,夜里攀葛藤上山,逮到吴及其羽党数人,还查得粮食近百石。山民惶惶不安,怕受到牵连。纪张贴告示:“此彭县小民谢姓,化名吴忠龙,暗寓‘无中有’的意思,不过托词骗取钱粮而已,凡被迷惑的,三日内将所传书册缴回,表示悔悟,就不追问,不必害怕”,民心乃安。后只重处了吴忠友和刘元章二人。他又作了《“邪教”诱民十术告示》晓示乡民。
纪大奎本着儒家思想,以忠君为天职,对“犯上作 乱”的人,不稍宽容;且以伦理道德涣散农民抗暴雄心,瓦解其组织,这就与他的爱民初衷相违背了。
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他七十七岁,告老还乡,犹参与编修《临川县志》。其生平著作有《观易外篇》、《易问》、《古律经传附考》、《老子约说》、《双桂堂稿》及其《续编》、《四书文》、《课子遗篇》、《地理末学》、《笔算便览》等若干卷。其未刻者有《双桂堂续篇》第一、第十一,《敬义堂次录》,《仕学备余》,《参同契集约》,《慎斋外集》等。张之洞《书目答问.子部.天文算法》中列有纪氏《笔算便览》;又于其附录二《清代著述诸家姓名略》列纪氏于“算学家”。
【钱青甫】地理辨正参解 - 民国 根据钟义明之'中国堪舆名人小传记' 字士青,为葬亲觅地,足遍两淅东西、大江南北。所遇地师,不下数十人。初主峦头,以为有天然之龙,即有天然之穴;亦有天然之朝坐与水口,又何必拘于理气?'后闻精于理气者言:'吉地葬凶,等于弃尸。于是始购理气之书,达百余种,晨夕研究。民国三十七年着地理辨正参解 其序提到:仍以青囊经、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王经、都天宝照经等为主干。而存地理辨正本来面目。其它各家之说删去不列,以省争议。如蒋士传中有不能使人明了,或隐语过多者,稍为说明之。凡蒋氏不欲泄漏者,余为之合盘托书以公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