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型 | 张霞:用我们的辛苦换群众的笑容

 弯道超车A 2015-11-21


雪峰山区的中方县,山道弯弯,夜色沉沉。一道道手电筒光,不时划破山道与夜色的宁静,那是干部们在“夜访农家”。

夜访的队伍中,有一位女性的身影,她就是中方县委书记张霞。“夜访农家”,她是发起者、推动者,也是最认真的参与者。

3年多来,农民朋友的许多难事在干部夜访后得到解决,他们因此亲切地称呼张霞为“霞书记”。

在中方,张霞还被称为“葡萄书记”“改革书记”“贴心书记”。

一个个爱称和美名,蕴涵着这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作为与情怀。



时任中方县委书记、现任怀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霞


“葡萄书记”——她把卖不起价的刺葡萄,变成了农民的“发财果”

7月9日的桐木镇大松坡村,连绵的葡萄园铺成了绿色的海洋,千万串玲珑青翠的刺葡萄挂在绿叶中,向着两个月后的成熟季欢快生长。

“没有‘霞书记’,我们的生活就没有今天这样好。”站在自家8亩葡萄园里,村民梁厚兵和记者聊了起来。他说,2013年以前,村民们种的刺葡萄卖不起价,才七八毛钱一斤,他家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现在不一样了,在“霞书记”的帮助下,一斤刺葡萄能卖三四元,好品种还卖到了十几元,加上开农家乐赚的钱,他家去年纯收入30多万元,“今年目标是搞到40万!”

“刺葡萄让大家发财了,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660元,飞快地涨到了去年的12830元。”村委会主任向子定告诉记者,“真要感谢张霞这个‘葡萄书记’!”

张霞施了什么“魔法”,把刺葡萄变成了农民的“发财果”?

张霞(左三):既然我走上了这个岗位,就要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做到用我们的辛苦,换群众的笑容

原来,2013年,经过反复调研,张霞摸清了全县刺葡萄之所以卖不起价,是因为品牌不响、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等。于是,她请来中国农大、湖南农大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实地论证刺葡萄的价值。专家们一致认为,中方的“湘珍珠”刺葡萄是纯中国血统的野生葡萄品种,既可鲜食又可酿酒,营养价值高,作为生态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有了专家的论证,张霞心里有底了。她一方面安排尽快改造刺葡萄主产区的公路,一方面听取群众意见,提出了举办刺葡萄节的想法,希望以此打响品牌、提升价值。

但当时正逢全国开始清理各类节庆活动,一些干部对举办刺葡萄节产生了顾虑,认为这是“顶风作案”,不办为好。可张霞忘不了果农们渴望致富的眼神,她觉得,这个节会完全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应该办!于是不厌其烦地进行宣传动员,最终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并制定了从简办节的最佳方案。


当年9月,刺葡萄节在桐木镇等主产区举行,一大批游客、经销商蜂拥而至,刺葡萄卖价比原来翻了番,梁厚兵等果农成了最大受益者。

提起当初的“风险决策”,张霞说,她没怎么考虑保自己的官帽,就想着让老百姓生活好起来。

如今,中方县的刺葡萄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达到了4.5万亩,刺葡萄节每年都举行,“中国南方葡萄沟”“湘珍珠”“百年老藤”等品牌名声大振,每年为老百姓增收3.2亿元,并带动了“葡萄架下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

尽管发展刺葡萄产业使很多老百姓脱贫致富,但中方依然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在张霞的提议下,县委、县政府又启动了九大扶贫工程,通过开展“精准扶贫”,近3年减少贫困人口12744人。


“改革书记”——改革教育,调整产业,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中方县城与怀化市城区近在咫尺,尽管建城已有10来年,由于公共服务配套不足,老百姓购房居住、看病就医、小孩入学、娱乐消费等仍然只愿意去怀化。

面对这种现象,张霞认为,必须通过改革优化公共服务,满足老百姓“家门口的需求”,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改革从最大的民生——教育入手。在出台《中方县教育发展二十条》的教育改革方案后,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县一中作为突破口,将其打造成名校,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教育。

这所学校是由农村中学改为县级高中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差,多年来高考升学率在全市排名靠后,颇为当地人“嫌弃”,许多家长不惜重金送孩子到怀化市内或更远的地方读高中。

张霞把县一中作为她抓教育改革的联系点,带领一班人推出系列改革措施:促成该校与长沙市一中联谊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出20万元年薪、50万元校长基金等优厚条件,面向全省公开招聘了一名新校长;推行竞争上岗,做到师资优进劣出……


改革砸了一些教职工的饭碗,他们多次找到张霞“要个说法”,张霞每次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交代有关部门按政策把这批分流人员安排好,有序推进了改革。

有心人,天不负。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中方人欢欣鼓舞:县一中的本科上线人数达到了308人,二本以上上线229人,均比往年成倍增长,在全市排名前进了5位,实现了建县以来最好成绩。

在推进高中教育改革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也不断加大农村教育改革,如每年拿出近千万元奖补农村教师,让优质教师资源流向农村,使农家孩子不用进城就能享受到较好的教育。

“要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必须有雄厚的财政家底,这样才有钱投到民生上。”张霞说,现在的中方,开始尝到产业调整、财政增收的甜头。


中方县工业园

2011年底,张霞刚到中方当县委书记时,全国各地房地产业相当红火,地方财政很大一部分依靠房地产开发。对此,她和班子成员通过调研,认识到“土地财政”难以持续,决定调整中方的产业结构,重点抓工业及产业园区发展,培育壮大实体经济。

经过3年多的持续建设,中方县工业形成了“一区两园”的基本构架,辖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12%。中方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今年1-6月,在全国经济持续下行的态势中,该县国税收入同比增长54.93%,而工业税收正是其中的重头。

财政增收了,民生投入也一年比一年多。过去3年,中方县民生投入平均占到了县财政支出的72.11%,全部用在大众创业、乡村清洁、农村安居等“十大民生工程”上,被省、市评为“为民办实事先进县”。

改革,道阻且长,而张霞率领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善做善成,让很多人都觉得这个40岁出头的女书记“有魄力、不简单”。张霞对此的解释是:“我做事都是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心里装着老百姓,干事就会有胆量!”


“贴心书记”——与民交朋友,为民办实事,架起干群连心桥

抓改革,有硬度。解民忧,有温度。

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年多来,以张霞为班长的中方县委推出了“夜访农家”“三问三解”“三联七到户”等活动,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夜访农家”活动自2012年3月开展以来,全县3950余名干部共夜访农家19.46万人次,解决问题8280余个。其中,张霞夜访21次168户,解决问题105个。

除了“夜访农家”等县委规定的活动,其他时间如走访调研、接待上访、现场指挥时,张霞也总是与民交朋友,为民办实事。

丁家乡的杨宗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沿海工作,生活条件优越的他想回乡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张霞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杨宗强的想法后,协调相关部门给予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帮助他投资建设了有机香菇生产基地。如今,杨宗强的香菇基地带动了周边2000多村民种植香菇,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桐木镇一位女干部讲述了她亲历的一件事:前不久的一次抗洪抢险中,暴雨如注,在该镇挂职的一名省直媒体记者因紧急上阵,来不及带雨具。正在现场指挥的张霞见状,马上脱下自己身上的雨衣给记者,而她自己很快被淋得透湿。

“很关心人”“没有一点架子”“就像邻居家的大姐”“是个贴心书记”……这些,都是群众对张霞的印象。

采访中,张霞并不愿意多谈群众对她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越来越多的群众点赞乡镇干部谈兴甚浓,不时给记者展示群众发给她的短信:中方镇安置户李安妹感谢干部杨宗成为她解决了住房问题,让她的残疾女儿有了保障;牌楼镇群众金代伍感谢镇党委书记黄照生给予他的救助,要求县委表扬……

显然,她把干部群体的作风转变看得更重。

了解张霞的人都说,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县委书记,她付出的辛劳、作出的牺牲比别人更多。对此,张霞并不否认,说自己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只是觉得愧对了家人。

“好在家人理解我、支持我,让我能安心工作。不过,15岁的儿子还是觉得妈妈老不管他……”说到这,她的眼中掠过一丝内疚、一丝遗憾,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我也没办法,只能以后有机会多弥补。现在,既然我走上了这个岗位,就要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做到用我们的辛苦,换群众的笑容。”

这就是百姓情怀。这就是公仆本色。

(选自《新湘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