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

 徐天坤1979 2015-11-22
70-20-10学习原则隐藏的缺陷


从经验中学习,未必靠谱。


从前有只公鸡,每天打鸣后不久,发现太阳会准时升起。公鸡很高兴,认为是自己响亮的打鸣唤起了太阳。直到一个阴天,打鸣之后公鸡发现太阳竟然没有升起。公鸡的世界观坍塌了,郁郁而终。

在面对因果关系时,人类未必比这只公鸡强多少。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一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1970年代,卡尼曼为以色列空军学院的教官上课。当时经过大量的研究,心理学家得到一个靠谱的结论:相对于负面的反馈而言,正面的反馈更能矫正一个人的行为。

在卡尼曼讲授了这个观点之后,一位老教官举手,表达了不同意见。在老教官的经验里,批评比表扬更有效。他举了自己在过去多年工作中的例子:有的学员突然表现很好,他会拍拍学员的肩膀夸奖几句,结果第二天学员的表现会下降到平庸水平。遇到表现很差的学员,他上去痛骂几句,第二天学员的表现往往会大幅改善。因此,老教官非常肯定的认为,批评比表扬更有效。

究竟谁是对的?

卡尼曼说,这是最触动自己的时刻。概率学中有个向平均值回归的定律,以上面的学员为例,在小概率的事件发生后(表现很好或表现很差),第二天学员有很高的概率回归到平均水平。但教官却将学员的表现完全归结于自己的批评和表扬。他发现人类的大脑,并不擅长处理概率性的事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研究成果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举上面的例子,是想说明一点:从经验中学习,是有很多局限性的,往往有可能会被随机性所愚弄。

由着这条线捋上去,就会发现,管理学中的大师,大都是精通概率学的。比如戴明,和排在德鲁克之后的詹姆斯·马奇。

先说说戴明。正是因为精通概率和统计,戴明才科学地证明,组织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系统导致的,不能老是把板子打到员工的身上。提升组织绩效的正道,是不断完善系统,而不是动辄惩罚员工。独步天下的丰田生产方式,正是以此理念为核心。

再说说马奇。马奇认为现实是一个“小样本的、充满噪声的世界”,因此提炼有效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困难的。他从来不以成功企业的CEO为榜样,来讲授领导力,而更喜欢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唐吉可德》等来学习。

他曾说,一个人的成功,最主要的影响有两个:父母是谁,出生在哪里。其他的因素,都远远不抵这两个。讲这个观点的时候,他非常认真。他几乎从来不给别人建议,口头禅是“我从来不是一个实用的人”,他认为自己最大的价值,是启发学生看到自己之前没有看到的地方。但也仅此而已。这是一位概率学大师,对现实的不确定世界的敬畏。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为何70-20-10的学习原则有致命的缺陷。

戴维·尤里奇在其著作当中,对70-20-10学习原则也颇有微词。他认为是CCL之前的调研方式产生了误导(调研的问题是:你们哪些经历对成长的影响最大),而且认为用时极少的正式培训能够创造10%的效果,恰恰说明正式学习的价值。因此,他对这个学习原则进行了修订:50-20-30,其中50指工作经历,20是指生活经历,30是指正式的培训学习。

尤里奇的观点不是重点,但非常赞同他将正式学习的功效放大到30%。我自己的体会是,在有了一段工作体验之后,回头再读经典,往往会有很大的收获和突破。对于有了一定经验的管理者而言,通过课堂回炉,“百战归来再读书”,是非常有价值的提升方法。

但这里面也有一点,就是必须学习经典,学习靠谱的内容。有很多在长江、中欧读书的朋友,问到有何收获的时候,都会谈到,好的教授讲每个重要观点的时候,都是以坚实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的,靠数据和成果说话,很少有自己的臆断。

可惜的是,现实中太多伪专家。其中最可恶的是缺乏学术素养的砖家大师。遇到鼓吹“信我者得永生”的,奉劝大家退避为好。可惜的是,往往这些人反而会获得更多的关注。

德鲁克曾经说,人们往往喜欢追逐时髦的东西,因为独立思考是耗费心力的。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观点必须要有颠覆性,否则没法吸引眼球。肤浅、经不起推敲的东西,越来越多。而真正的经典,则被逼到角落,甚至无人问津。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即使今天所谓互联网时代的问题,99.9%也都被认真研究过了。比如读德鲁克的著作,你就会惊叹于老先生的洞见穿越时空。德鲁克就认为,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根本就不是来自互联网,而是知识资本的崛起。万科因互联网焦虑寻求突破,最终选择事业合伙人;携程CEO梁建章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人力资本主义,都点中了要害。

今天大部分人都在鼓吹自组织、无领导,但鲜有成功案例。即使有以此为噱头的,仔细一看其实都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德鲁克也早就说过,自我管理比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对管理者、员工的要求都更为严厉,很难实现。

而早在50多年之前,另一位大师阿吉里斯就在其《个性与组织》中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当时已经有很多的实践探索,但结果发现非常困难,很难成功。原因是这种运作方式,对人的要求太高了。正如马斯洛说的,这需要成年人,但世界上大都是不成熟的人。

最后,该说说真正的目的了。其实我是想推荐两位大师,三本书。
首先推荐一本书,《醉汉的脚步》。

这本书是建立对概率和随机性基本理解的科普著作,作者很牛,是大物理学家霍金的写作搭档。书写的非常好,通俗易懂。看了这本书,就能慢慢进入戴明、卡尼曼、马奇的世界。

其次是詹姆斯·马奇,和他的《经验的疆界》。

这本书句句珠玑。如果能稍微了解一些概率和随机性,并曾对70-20-10学习原则深信不疑,读这本书的收获会非常大。马奇是一位真正的学术大师,他的著述完美地印证了这句话:好的理论是最实用的。

最后是阿吉里斯,和他的《个性与组织》
阿吉里斯也属于不那么知名的大师,在管理实践圈内。这本书以前的感觉不强,最近琢磨人与组织的关系在变化,由原来的人依附于组织,变成人与组织相互依附,甚至组织要依赖于少数最优秀的人才,这让自己对书名有了切实的理解。另外,在各种自组织的概念中,如何来解决个人与组织的固有冲突,也是个非常有挑战的话题。

老先生坚实的研究和洞察,几十年前就在那儿了。几乎可以秒杀现在各种肤浅的、或者出于理想主义的鼓吹。


这篇文章写的够乱的。多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