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马行空的开始

 北书房2014 2015-11-22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各种新鲜有趣,比如地铁和大巴的人一定是多的,不过大多是在睡觉和看手机的。比如去上学是一定要暴走的,外面阳光灼烈,被晒的像条热狗,总错以为还在西藏暴晒呢,一进屋内10分钟后就恨不得加件长袖,里外冷热两重天。 不禁感动,香港果然是个以人为本的好社会。


这个星期信息量较大,每天都要做一大堆的to do list。 和大陆有着不同的充实。认识香港的人,都会被问及同一个问题:“你觉得香港怎么样”


我总是回答:“挺好的呀,because everyday here is new and different.”


确实,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这个感受,感到每一寸皮肤的毛孔都在张开,触觉听觉视觉都变得灵敏,渴望扎进这个城市拥抱,渴望听到不同的嘈杂,渴望接触有意思的人。先说说这里的学校吧


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近的有理工,中文,浸会和城大。而我去学校的途中会路过城市大学,因此去城大听课的机会比较多。城大是个不能多去的地方,尤其对于女孩,定力不足者慎入。城大就在九龙塘地铁中转站,整个“又一城商场”就是它的大门入口。想要去上学,就要穿过商场----是不是觉得有个巨大的阴谋?香港仅次于IFC第二大的苹果店还特地把店开在学校入口旁,近百个苹果员工统一蓝色上衣,制服诱惑,生意爆好,仿佛,不,就是赤裸裸的勾引; CK从内裤到西服到便装3家店分别在商场一二三层。不一一列举,反正各种知道和不知道牌子的。每次从城大门口出来,一商场的琳琅满目冲击的着你的眼球,一定要问一下自己----“你的梦想还在吗,你的钱包是不是更瘦了”


城大因为去年来过,当时没觉得这个大学有什么特别。但是今年发现一个亮点,就是它的AC 3 教学楼,主要提供商科和MBA的教学之用,因为是刚刚建成,整幢楼现代感很强,里面的教室很新,自习室很多,冷气温度很舒服。我自己的课大多在晚上,而城大的商科大多在白天,而且往往在早上九点就开始上课。所以这个礼拜我基本白天在城大听商科,Marketing, International Businees,Law of compay, HR management,China studies等等,不挑肥拣瘦,权当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了。然后晚上在浸会学自己的专业课。也觉得颇有意思。这里不得不赞香港教育的一个开放性,学校或教授貌似也不介意别的学生来听课,不过前提是你要知道上课的时间和地点,这样会更有针对性。可惜,MBA的课都必须得刷卡才能进,就只能隔着玻璃门YY了。另外香港所有大学都是给学生提供免费Wifi的, 感谢Daniel给我的城大Wifi账号,让我可以在学校或者在听课的时候都能随时上网。很棒。


而浸会就在离城大不远,走路15分钟,也可坐“疯狂”的小巴去,5分钟就到校门口。浸会因为是老牌学校,所以硬件设施会相对较旧。但室内冷气的温度却比城大还低,霸气侧漏有木有。当时还为学校的不够现代而小失望,但是听了一星期的课后,对于硬件和软件关系,有了不一样想法。


这里的课程和教授。


因为新开学,只听了自己专业几个教授的课,印象最深的是Dr. Vinton Poon, 年龄不大,和他站一块,都分不出谁更老,好忧伤。华人面相,港大毕业,爱丁堡博士,具体不明。我原以为他资历较浅,可能水平有限。没想到他思维超快,英语语速更快,总觉得他在讲的时候,大脑的发动机引擎要爆的的节奏。枯燥的Research Mothodology 被他讲的风生水起,火花四溅。相比于另外一个纯美国教授温文尔雅,酣酣入眠的节奏,他的课简直算 bloody ! 有次和他课上交流,没过三招,思维就已经被甩出几条街,满地打滚。而且他讲high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时间,忘了中间的break time. 英文狂侃3个小时,我想他讲的的内容用文字记录的话,每堂课都可以出本书了吧。


我开始觉得,学术能力的高低,和年龄好像也并不一定成正比么。


而城大商科多为华人教授授课,一张脸也看不出来是内陆的还是香港本地的。除了教China Business 的一个女教授师用一口已经不太地道的北京话授课外,其他均全英文。既然讲到全英文授课,不得不吐槽大多数本地教授英文不够流利的事实。不过他们讲着很标准的 Hong Kong English. 哈哈。。。。总觉得他们也无奈,毕竟班上会有一部分国际学生。如果换成粤语讲课,效果应该会更好吧。 还好他们教的是商科,对英文要求也没那么高(果然是有比较才有感觉,顿时觉得自己专业教授的语言水平还是相当可以的了)。最有意思的当然是教授提问与学生互动环节,因为这个时候是一堂课最有火花的时候。我个旁听生还忍不住厚着脸皮参与了一把。有一次在听International Business 的课上教授讲一个案例,突然问:“Does anyone know Merrill Lynch?”. 台下肃静。我突然想到港岛的那幢 Merrill Lynch和前几年看的次贷危机的书,于是大言不惭的起身介绍了一些关于这个公司的概况以及如何在2008年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劵的事。效果如何,此处省略几十字。课后有同学来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他们的Project Team. ——咳咳, 额,咋整呢, 我只能回答“I have joined another team, sorry.”


听了这些不同类型的课之后,给我最大的体会是-------其实很多专业课上的内容和你听之前所想的,往往有很多错位,甚至学的东西有可能根本不是你所想的那样。往深了说,说你喜欢投行,但是你有可能不清楚投行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做投行厉害的人往往是数学系的,而不是学金融出来的。很多人往往只是看这个专业或行业的光环和看似繁华的结果,而忽视了自己是否真正感兴趣这个行业,适合这个行业,是否有能力在这个行业做到professional。 而选错专业其实是最浪费和痛苦的事情。 说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自己擅长行业领域,会更容易成功,自己也会收获更多快乐。而自己就还在处于调焦的过程中。


感觉还有好多要说。先留着吧,路还长着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