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瞻仰台静农(附台静农楹联书法精品选)

 山居阁 2015-11-23

瞻仰台静农



左起,庄严、张大千、张目寒、台静农在台北郊区张目寒寓所。庄严摄



1986年,《中国书法》对台静农作了专题介绍,198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又出版了《台静农书法选》,让我得以知道在海峡对岸有这样一位书坛巨匠。

九十年代初,我有幸收藏了一件台静农先生的作品,是写倪鸿宝一路的,这也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台老的书风。台老的书法笔意高古,结字奇崛,有一种冷逸、孤傲的味道。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我多次赴台,得以欣赏到更多台静农先生的作品,也认识了几位追随台老多年的弟子,每次与他们谈到台老,我都能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那一份深深的敬仰,从此,我的心目中又多了一位高山仰止的民国先生。

有时候和一些业内朋友感叹,很多四十年代末去台的文人学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为大陆所熟知,这是历史造成的遗憾。这其中,台静农先生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值得庆幸的是,大陆的艺术品市场从十年前开始升温,同时,由于台湾经济的衰退,原藏在台湾藏家手中的书画作品陆续回流大陆,让我们终于有机会看到许多于右任、张大千、溥心畬等艺术大师的精品,而比前者更珍贵的是大量文人学者的手泽。当然,这其中也自然少不了台静农先生的遗墨。

台静农先生的书法早已被学术界所推崇,张大千说,“三百年来,能得倪书神髓者,静农一人而已。”启功说他的书法,“一行之内,几行之间,信手而往,错错落落,到了酣适之处,真不知是倪是台。这种意境和乐趣,恐怕倪氏也不见得尝到的。”过去,我们称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为“渡海三家”,今天,市场中已经有人把于右任、台静农与前面三位一起称为“渡海五家”,这也反映出市场对台静农先生书法造诣的认可。

其实,台静农先生在文学上的成就并不亚于书法,作为“新文学的燃灯人”,台静农先生的小说和散文都被鲁迅所推重,台静农先生也是鲁迅的终生挚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维持了十几年,更也使其成为鲁迅研究的专家,他曾编写了最早研究鲁迅的专集《关于鲁迅及其著作》。1946年去台后,台静农先生担任台大中文系教授长达二十余年,为人师表,桃李满门。

台静农与启功的深厚友谊最为人所称道,而两位老人隔海相念,最终未能谋面也是令人唏嘘的一段悲情故事。二十年代时,台静农到辅仁大学任教,并兼任校长陈垣的秘书,与小他十岁的启功结为好友。当时,台静农与启功、牟润孙交往亲密,经常在一起吟诗作画,被人称为“辅仁铁三角”。时势艰辛,造物弄人,历史无情地将他们分开,从此天各一方。台静农初到台湾时,曾取斋名曰“歇脚庵”,大概就是暂时在此歇歇脚的意思,没想到这一歇就是四十多年。“老来空余渡海心”即是台静农先生盼望归国的心情写照。八十年代,启功先生曾说,海峡对岸有很多他的老友,第一想见的就是台静农。许力平先生曾在回忆文章中记述了启功先生在香港与台静农先生通电话的情景,电话那头说:“你快来啊,再不来就看不到了... ”不到半年后,台老便驾鹤西行...

“故国山川皆梦寐,昔年亲友半凋零”,这是台静农先生晚年经常书写的联语,每每读之都让我深深感受到老人思恋祖国,怀念故友的真挚感情。也是让我下决心为台静农先生举办书法展最主要的动因。由于历史原因,台老没能回归故国。今天,我们把他的作品请回来供大家瞻仰,这既是对他的缅怀,也算是对离开我们整整十年的启功先生的一种告慰。




台静农楹联书法精品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