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程是在一定范围的地域内,运用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和不同风格的艺术手段,通过对特定地形的改造,加入园林小品及绿化材料等造园要素,创作而成的一种优美的环境境域. 植物材料是自然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也是造园的重要要素。无论公园绿地的性质及其范围大小各有不同,但对植物材料的广泛应用都是一致的.它不仅能增加园林的美观与活泼气氛,同时可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活动及动物的生存创造优良的条件.植物材料中,园林观赏树木(乔木)又是起主导作用的。 园林观赏树木以其特有的生态平衡功能和环境保护作用,决定了它在现代文明社会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肺腑”地位.园林观赏树木又因有神奇的千姿百态和绚丽的流光溢彩,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方面演绎绿色的乐章.具体说来,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不论是乔木、灌木还是草本植物,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树种各有所长,或孤植、丛植、列植,都能发挥其个体或群体的观赏目的,给人以美的感受。风韵美亦称“内容美”、“象征美”,为树木除了姿态、色彩美之外的抽象美,多为历史形成的传统美.如四季常青的松柏类,潇洒虚心的竹子,文雅高尚的松、竹、梅岁寒三友等,所有这些,都使树木“人格化”了. 树木除固有的色彩、姿态、风韵外,而且能随着季节和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富和发展,还可以随着光线、气温、气流、雨、霜、雪、雾等气象上的复杂变化而形成朝夕不同、四时互异、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景色变化。正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所写的“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调节空气、改善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空气的正常比例,保证生物界呼吸所用的氧气.据测定,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吨,放出氧气0.73吨,约可供1000人一天呼吸之用,地球上60%的氧气来自绿色植物,其中乔木占主导作用.树木还有强大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此外城市中树木的树冠郁闭可以遮荫防暑,对地面起到降温的效果,蒸腾作用中吸收热量,降低空气温度,改善了小气候条件. 3.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功能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人类因大气污染而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直线上升。在城市绿化中,许多树木还能吸收和滞留空气中的SO2、HF和Cl等有害有毒气体、吸滞灰尘、杀灭和减少细菌,所以人们形象地称树木为“空气净化器”就是这个道理。此外,树木还能降低噪音,同时林带还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4.园林树木的经济效益 园林中很多树木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在发挥其绿化、美化、生态、环保功能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如生产药材、香精、木材、果品、粮油等. 现代公园是为广大游人服务的,主要功能和城市绿化一样是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提倡植物造景,突出自然的植物群体景观,强调植物的配置,如表现植物层次、轮廓、色彩、疏密和季相等. 如何正确地选择树种,并合理地加以配置,成功地组织和建立园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一个公园或任何风景区,观赏树木的栽培决不是杂乱无章、无计划乱栽的,而是要从观赏树木的审美与适用观点出发,使树木布置得主次分明、有层次、有节奏,能与各种环境条件相调和,使游人感到美观大方、合情合理,不致产生生硬做作、枯寂无味的感觉,所以要求我们的园林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与环境条件的适应关系、植物与植物之间的配合关系、植物色彩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如何使色彩调和。 现在许多城市绿地指标中强调覆盖率而回避绿地率,这是不科学、不全面的.覆盖率反映的是从空中看去绿色植物水平覆盖地面的比率(当然包括树冠垂直投影),而绿地率则是从地表看绿色植物的使用占地率.覆盖率大固然好,但如果其占地也少岂不更为理想!城市规划从某一角度看,实质上是土地规划,只有同时公布覆盖率和绿地率才具有实际意义.一株大树可以覆盖数百平米的面积,而占地只数平方米,养护管理投资也少,而且乔木的生态、环保功能也大大强于地被草本植物,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再三呼吁现代城市绿化中应多栽乔、灌木,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广场了! 关于城市绿化,我们现在提出“城市山林”的观点,这是总结历史、规划未来的科学论断,但是,在实行过程中,我们中的一些人却走了弯路,他们在山林或农村乱挖,想把山林和农村的一些成年大树移植进城,但因此产生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挖肉补疮”,美了城市,破坏了山林或农村的生态平衡;二是移植技术不过关,造成大量树木死亡,浪费了资源和资金;三是即使移植成活,许多树木也是截肢(枝)砍头(顶),一株树冠丰满、树形优美的大树成了“木桩”,面目全非,树木的观赏和生态环保作用已大打折扣。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大树”实质上是指乔木,不是说一定要达到多大规格,大规格的树木在自然界中毕竟数量有限且在原生长地“根深蒂固”,所以城市中所需“大树”应人工培育为主,如确因应急工程的需要,也应在绿地或山林中抽稀调整,或是移植城市建设和市政道路拓宽中需搬迁的大树,且应选择适宜的植树季节,在技术措施保证、相应机械设备到位的前提下移植,移植时应删减、短截枝条,尽量保持原树形不被破坏。 植物的自然分布由生物进化和优胜劣汰的规律所决定,盲目引进不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异地树种是不严谨的,“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更圆.在城市绿化中,作为骨干的乔木应尽量选用乡土树种,投资少,生长好,见效快且养护管理方便,同时这也反映了一种地方特色。 园林树木是植物要素乃至造园要素中的主要因素,但是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城市绿化和造园中,应该将园林树木与园林建筑、小品、园路、山石、水景、照明等艺术地配置。在植物造景中,注重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营造各种观赏价值高,改善和防护功能强的人工植物群落,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当时间迈入21世纪,地球环境更加引起全社会关注之时,城市的形象备受瞩目。环境质量一跃成为衡量现代化城市的第一标准,而园林绿化就是决定环境质量的第一要素,园林绿化工程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关注和重视。 园林绿化工程是在一定范围的地域内,运用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和不同风格的艺术手段,通过对特定地形的改造,加入园林小品及绿化材料等造园要素,创作而成的一种优美的环境境域. 植物材料是自然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也是造园的重要要素。无论公园绿地的性质及其范围大小各有不同,但对植物材料的广泛应用都是一致的.它不仅能增加园林的美观与活泼气氛,同时可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活动及动物的生存创造优良的条件.植物材料中,园林观赏树木(乔木)又是起主导作用的。 园林观赏树木以其特有的生态平衡功能和环境保护作用,决定了它在现代文明社会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肺腑”地位.园林观赏树木又因有神奇的千姿百态和绚丽的流光溢彩,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方面演绎绿色的乐章.具体说来,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不论是乔木、灌木还是草本植物,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树种各有所长,或孤植、丛植、列植,都能发挥其个体或群体的观赏目的,给人以美的感受。风韵美亦称“内容美”、“象征美”,为树木除了姿态、色彩美之外的抽象美,多为历史形成的传统美.如四季常青的松柏类,潇洒虚心的竹子,文雅高尚的松、竹、梅岁寒三友等,所有这些,都使树木“人格化”了. 树木除固有的色彩、姿态、风韵外,而且能随着季节和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富和发展,还可以随着光线、气温、气流、雨、霜、雪、雾等气象上的复杂变化而形成朝夕不同、四时互异、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景色变化。正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所写的“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调节空气、改善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空气的正常比例,保证生物界呼吸所用的氧气.据测定,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吨,放出氧气0.73吨,约可供1000人一天呼吸之用,地球上60%的氧气来自绿色植物,其中乔木占主导作用.树木还有强大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此外城市中树木的树冠郁闭可以遮荫防暑,对地面起到降温的效果,蒸腾作用中吸收热量,降低空气温度,改善了小气候条件. 3.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功能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人类因大气污染而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直线上升。在城市绿化中,许多树木还能吸收和滞留空气中的SO2、HF和Cl等有害有毒气体、吸滞灰尘、杀灭和减少细菌,所以人们形象地称树木为“空气净化器”就是这个道理。此外,树木还能降低噪音,同时林带还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4.园林树木的经济效益 园林中很多树木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在发挥其绿化、美化、生态、环保功能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如生产药材、香精、木材、果品、粮油等. 现代公园是为广大游人服务的,主要功能和城市绿化一样是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提倡植物造景,突出自然的植物群体景观,强调植物的配置,如表现植物层次、轮廓、色彩、疏密和季相等. 如何正确地选择树种,并合理地加以配置,成功地组织和建立园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一个公园或任何风景区,观赏树木的栽培决不是杂乱无章、无计划乱栽的,而是要从观赏树木的审美与适用观点出发,使树木布置得主次分明、有层次、有节奏,能与各种环境条件相调和,使游人感到美观大方、合情合理,不致产生生硬做作、枯寂无味的感觉,所以要求我们的园林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与环境条件的适应关系、植物与植物之间的配合关系、植物色彩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如何使色彩调和。 现在许多城市绿地指标中强调覆盖率而回避绿地率,这是不科学、不全面的.覆盖率反映的是从空中看去绿色植物水平覆盖地面的比率(当然包括树冠垂直投影),而绿地率则是从地表看绿色植物的使用占地率.覆盖率大固然好,但如果其占地也少岂不更为理想!城市规划从某一角度看,实质上是土地规划,只有同时公布覆盖率和绿地率才具有实际意义.一株大树可以覆盖数百平米的面积,而占地只数平方米,养护管理投资也少,而且乔木的生态、环保功能也大大强于地被草本植物,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再三呼吁现代城市绿化中应多栽乔、灌木,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广场了! 关于城市绿化,我们现在提出“城市山林”的观点,这是总结历史、规划未来的科学论断,但是,在实行过程中,我们中的一些人却走了弯路,他们在山林或农村乱挖,想把山林和农村的一些成年大树移植进城,但因此产生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挖肉补疮”,美了城市,破坏了山林或农村的生态平衡;二是移植技术不过关,造成大量树木死亡,浪费了资源和资金;三是即使移植成活,许多树木也是截肢(枝)砍头(顶),一株树冠丰满、树形优美的大树成了“木桩”,面目全非,树木的观赏和生态环保作用已大打折扣。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大树”实质上是指乔木,不是说一定要达到多大规格,大规格的树木在自然界中毕竟数量有限且在原生长地“根深蒂固”,所以城市中所需“大树”应人工培育为主,如确因应急工程的需要,也应在绿地或山林中抽稀调整,或是移植城市建设和市政道路拓宽中需搬迁的大树,且应选择适宜的植树季节,在技术措施保证、相应机械设备到位的前提下移植,移植时应删减、短截枝条,尽量保持原树形不被破坏。 植物的自然分布由生物进化和优胜劣汰的规律所决定,盲目引进不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异地树种是不严谨的,“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更圆.在城市绿化中,作为骨干的乔木应尽量选用乡土树种,投资少,生长好,见效快且养护管理方便,同时这也反映了一种地方特色。 园林树木是植物要素乃至造园要素中的主要因素,但是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城市绿化和造园中,应该将园林树木与园林建筑、小品、园路、山石、水景、照明等艺术地配置。在植物造景中,注重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营造各种观赏价值高,改善和防护功能强的人工植物群落,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