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如何能对境界不动心?

 无为忘我 2015-11-24
  一般学佛修行的人,平时听经闻法,对于佛法的道理好像有所认识,有所谓体悟。但是,境界一来,就迷惑了,这就是「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因此,佛教主张「解行并重」,不仅要「说时似悟」,尤其境界来的时候,要能不动心。过去有一个总经理,老是发脾气,自己也知道脾气不好,后来为了改脾气,製作了一块木牌子挂在身上,上面写著「戒瞋怒」。有一天,无意中听到部属私下在谈论他:「我们总经理甚麽都好,可惜就是脾气不好。」他一听,忍耐不住,随手拿起了身上的牌子,就往那个干部头上砸去,边砸边说:「你胡说!我脾气已经在改了,怎麽还要说我的脾气不好呢?」虽然口说改、改,但是修行的功力不够,境界一来,又被迷惑了。所以,禅宗所谓「八风吹不动」,就是说,我们遭遇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八种境界时,都能不为所动,都能如如不动。洞山禅师答说:「何不向无寒暑处去?」洞山禅师回答得很妙,他说:「寒时寒杀闍黎,热时热杀闍黎。」意思是说,寒冷时用寒冷来锻鍊自己,热恼时用热恼来锻鍊自己,那就是不冷不热的地方。所以,我们在寒冷的时候,心冷;在暑热的时候,心热。那裡真有一个不冷不热的地方?要紧的是,寒冷的时候,不以为冷;暑热的时候,不以为热,这就叫做不动心。有时候,在生活裡面,我们常为痛苦动心,为快乐动心,为人我是非,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动心,这都是修行不够。所以,我们能够苦乐不动心,贫富也不动心,荣辱也不动心,不动心就是自主、自由、自在的生活。偈云:「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参禅修道的人,永远活在当下,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事情过去了,心裡面也不必再留有痕迹。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有一些人,三个月前被人骂过,三个月后,他还是耿耿于怀;十年前受过人家的欺负、侮辱、伤害,十年后他还是铭记在心。这样的人生,负担也实在太重了。因此,「耳根是空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捨」。参禅悟道首先要学不动心,这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哲学家方东美博士,平生喜爱游泳。有一次在游泳时,忽然身子往水底下沉。在求生的本能下,他拼命的挣扎。但是愈挣扎,愈是往下沉,眼看著即将遭到灭顶。这时他平静一想:「我是个哲学家,对于生死应该看开才是,如此求生怕死的样子太难看了,一个哲学家,死也要死得洒脱一点啊!」如此一想,心情轻鬆许多,四肢也自然放轻鬆,结果反倒浮出水面而生还。所以,不动心是一种力量,不动心是一种至高的修行境界。修行不但要能不为外境动心,同时更要不时的返观自照。有一则故事说:有一隻乌鸦,从一个地方飞往另一个地方。途中遇到喜鹊,喜鹊问牠:「乌鸦!你为甚麽要飞到另外的地方去呢?」乌鸦回答说:「那个地方的人很讨厌,他们都常常批评我、诽谤我,嫌我的声音不好听。我不要在这裡了,我要换一个地方。」喜鹊听了就说:「乌鸦!你不必飞到另外的地方去,你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吧!如果你的声音不改,即使你飞到天涯海角,天下的人都不会喜欢你的。」◆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今天遇到任何烦恼生气的事,到了睡觉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不要把仇恨带到明天。今天有人对不起你,对你不好,明天就把它忘记,修行人不要有「隔宿之恨」。◆不要把忧鬱传染给别人。在生活裡,自己的心头纵有一些伤心事,不要再把自己的忧鬱传染给别人,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写在脸上,表现在行为上。过去的禅师们在参禅修行的时候,总是先观照自己的心,观照自己能不动心吗?能无心吗?印光大师在他的房间到处张贴「死」字,观「死」就是警惕自己,生死当前,还有甚麽好计 ... 展开全部> 较的呢?所以,一个死字,我们记在心上,就会离欲。有一位昙照禅师,平日向信徒开示,都离不开「快乐啊!快乐啊!人生好快乐啊!」有一天,他生病了,辗转病塌时,却不停地喊:「痛苦呀!痛苦呀!人生好痛苦呀!」住持和尚就问:「当初你天天快乐、快乐,现在有病了,怎麽就痛苦啊!痛苦啊!怎麽自己遇到境界来的时候,就禁不住了呢?」一般人把痛苦和快乐分开来讲,生是一回事,死是一回事,所以生可喜,死可悲。昙照禅师不是真的嗟病歎死,不是真痛苦,他只是提供自己人生的观照,直下承担,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一般样,面临生老病死,禅师们永远有洒脱的声音。过去,有一个出家人问曹山本寂禅师:「有一个人通身害病,医生要替他治疗,要不要给他医治呢?」本寂禅师说:「不要,不给他看病。」「唉哟!禅师!你怎麽这麽不慈悲呢?怎麽不让他去看病呢?」曹山本寂禅师说:「我要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所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就是能够不生不死,生死不动心。所以,我们能够不为荣辱动心,不为得失动心,不为好坏动心,不为是非动心。不动心就能做到「说时似悟,对境也不迷」了。 <收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