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瘿证 瘿证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互结颈前的一类疾病, 包括“气瘿”、“肉瘿”、瘿痈”、石瘿”、瘿气”、瘿劳”、侠瘿瘅(瘤)”等。临床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特征。相当于“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瘤”等病。 51.1 诊断依据 51.1.1 颈前结块肿大,一般增长缓慢,大小程度不一,小者如樱桃,大者如囊如袋,触之柔软,光滑,也有触之质地较硬,或扪及结节者。 51.1.2 瘿块肿大时,可压迫气管而引起胸闷,发憋,咳嗽。 51.1.3 可有神疲乏力,低热,汗多,心悸,多食易饥,眼突,手颤,面赤,脉数。 51.1.4 检查血清总T3(TT3)、T4(TT4)、游离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型超声波、甲状腺吸碘试验及同位素扫描等项目,有助于诊断。 51.2 证候分类 51.2.1 气郁痰阻: 颈前肿块弥漫对称,皮色如常,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胁满闷,喜叹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随情志波动而改变。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51.2.2 痰结血瘀: 颈前肿块经久未消,质地较硬或有结节,胸闷纳差。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51.2.3 肝经火盛: 颈前肿块轻度或中度肿大,柔软光滑,心烦易怒,汗多,眼球突出,手指颤抖,头面烘热,口苦。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51.2.4 心肝阴虚: 瘿肿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多汗手颤,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51.3 治疗方案 51.3.1 辨证施治 51.3.1.1 气郁痰阻证: 理气舒郁,化痰消瘿,方如四海舒郁丸加减。 51.3.1.2 痰结血瘀证: 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方如海藻玉壶汤加减。 51.3.1.3 肝经火盛证: 清泄肝火,化痰消瘿,方如栀子清肝汤加减。 51.3.1.4 心肝阴虚证: 滋养阴精,宁心柔肝,方如天王补心丹加减。 51.3.2 其他疗法 51.3.2.1 中成药: 气郁痰阻者可选用夏枯草膏等理气化痰类中成药;肝火旺盛者可选用龙胆泻肝丸等清泄肝火类中成药;阴虚火旺者可选用大补阴丸等滋阴柔肝类中成药。 51.3.2.2 针灸: 气郁痰阻者取夹脊(颈3~5)、合谷、天突、曲池、天鼎、扶突、丰隆、足三里等穴。痰瘀互结与痰瘀化火者取定喘穴,隔日针刺1次( 可治肉瘿);心肝阴虚者取夹脊穴(颈3 ~5)、间使、三阴交,选配阴郄、复溜、太冲、内关、合谷、攒竹、神门、太溪、照海等穴。 51.4 注意事项 51.4.1 甲状腺危象: 可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高热,心动过速,大汗淋漓,呕吐,泄泻,甚则谵妄昏迷,应尽快查明诱发危象的原因,予以排除,并进行中西医结合抢救。 51.4.2 甲状腺肿瘤: 压迫或侵及邻近组织时引起呼吸、吞食困难、发音嘶哑,请外科会诊。 51.4.3 饮食: 应富含营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对缺碘所致的单纯性甲状腺肿选食含碘物品及海产食物。应避免油腻、香燥、辛辣之品。 51.4.4 仔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原发疾病,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精神愉快, 防止情志内伤。 51.4.5 治疗期间仔细观察瘿肿形状及颈围的变化,并定期检查肿块硬度及活动度变化,及早察觉转化为癌瘤的征象。 51.4.6 有发热心悸、纳差、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应注意适当休息。 51.5 疗效评定 51.5.1 治愈: 颈部肿块消失,症状及体征缓解或消失,有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51.5.2 好转: 颈部肿块缩小,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有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 51.5.3 未愈: 颈部肿块无缩小或增大,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有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改善。 51.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11条,第2款。 |
|
来自: 解脱之道图书馆 > 《中医内科病证诊疗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