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17)

 山乡武侠 2015-11-25

第九章 天堂往左,郑国往右(一)
  公元前701年恶曹盟会后,五十七岁的郑庄公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很厉害。自公元前743年即位以来,郑庄公已经做了整整四十三年的国君。在他的治下,郑国开疆僻壤,纵横捭阖,中原群雄为之束手。
  然而,英雄毕竟也有韶华老去的那一天,年复一年的争斗已悄然耗尽了他的心血与精力,如今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榻之上,仰望着窗外无垠的蓝天,回首前尘。
  共叔段、公孙子都,你们都是宗室贵胄,却早早地就赶赴地府去打了前哨,眼下都在张开怀抱等我吗?
  周平王、周桓王,我寤生忝居左卿士之位,却桀骜不驯、离经叛道,把周王君临天下的威严破坏无遗,你们不是早就想一把捏死我么?
  宋国、虢国、郐国、许国、胡国(指姬姓胡国),还有那些我已忘记叫什么名字的弹丸小国,在我的欺凌下,你们或丧权辱国、或国破身死,只怕现在都在地平线上下弹冠相庆、祝我早死早投胎吧?
  还有公子吕和颍考叔,昔年我们出生入死、肝胆相照,一起打下这片江山,如今事业未竟,我却也要投奔你们而来,你们是否会悲喜交集呢?
  罢了罢了,正所谓兴亡顷刻过手,郑国的将来,已不是我寤生所能逆料,且看小子们的手段吧!
  当年夏,郑庄公阖然长辞,在卿士祭足的主持下,世子忽继位,史称郑昭公。
  世子忽备位郑国世子,由他继任国君正是理所应当,为什么老师要强调是“在卿士祭足的主持下”呢?这有两个用意。
  一是为了凸显祭足在郑国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郑庄公在世时,非常倚重足智多谋的祭足,将祭足封为百官之首,可以说祭足就是郑庄公的影子。郑庄公去世后,祭足在郑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是当时朝政的实际把控者,世子忽即位的各项仪程必然由他组织实施。
  二是为了凸显祭足和世子忽的特殊关系。世子忽的母亲来自邓国,当年出嫁时是祭足去迎的亲,所以祭足对世子忽有天然的亲近感,支持世子忽继位。公元前705年,祭足以巩固世子之位为由劝说世子忽迎娶齐女,也是祭足支持世子忽的一个例证。
  可是年轻气盛的世子忽把祭足关于公子突和公子亹都是君位有力竞争者的警告当作耳边风,一意孤行拒绝迎娶齐女,违背了郑庄公和祭足一直推行的联齐以制中原的基本国策,不经意间主动断绝了日后获取齐国援助的希望,这让祭足对世子忽很失望。
  中国有句俗语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祭足五年前被世子忽看作是杞人忧天般的预言,很快就成为了活生生血淋淋的现实。
  【长篇连载】我的春秋我做主——图文讲述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1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温馨提示:这个章节又要参看这个地图啦)

 话说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大夫雍氏的女儿,雍大夫平日里民望很高,是宋庄公的心腹大臣。看到郑国新遭国丧,权力秩序即将重筑,爱国心切的雍大夫总觉得应该可以伺机做点什么来为宋国谋取福利。
  没过多久,他想明白了,自己的外孙突是郑国公子,假如能够创造条件使公子突成为郑国国君,那对于扭转长期以来由郑国主导宋、郑关系的不利局面,绝对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雍大夫赶紧把自己的想法禀告给了宋庄公。宋庄公对雍大夫的思路不但非常认同,而且看着很眼熟,因为他自己即位前就曾被郑庄公如此这般利用过。
  君臣二人密密商讨,很快就拿出了一个颇具创意的行动方案。
  写到这里,我忽然对“春秋无义战”这个术语有了很深的感触。想当年,你宋庄公不过是个流亡公子,全靠郑庄公的鼎力支持,才得以回国继任为君。如今郑庄公尸骨未寒,你宋庄公就翻脸不认旧情,一门心思要搞大哥家的孀妻弱子,这让人情何以堪?
  不知道宋庄公用了什么计策,或许是邀请进行国事访问之类的由头,把祭足骗到宋国,然后就地逮捕,径直投入黑牢,不管三七二十关了起来。
  祭足有点犯晕,他以郑国正卿的尊荣身份前来拜访,想必故人宋庄公会鸣19响礼炮,出城20里相迎,美酒佳肴吃到天昏地暗,洗脚按摩搞到不省人事。不料客套话都没说上一句就直接进了黑牢,这算是怎么回事?
  祭足狂怒,可狱卒不理不睬,只是执住片刀冷冰冰地看着他,如同看一只死狗。
  一天、两天、三天……祭足折腾得筋疲力尽后,求生的欲望开始暗暗滋生。莫非?难道这群贱人要……不会吧?会吧?一股凉意渐渐袭上心头。于是开始胡思乱想,越想越怕,恍惚中宛若自己真的变成了一条没有人格没有尊严的狗。
  就在祭足魂不守舍之际,雍大夫终于传来口信,想与祭足里应外合,帮公子突取代郑昭公做郑国的君主,事成之日,荣华富贵如何如何;要是祭足不从,那就立马给他放血。
  祭足长长地舒了口气,原来宋国是为了这点破事!
  略一定神,祭足立刻恢复了一个老牌政治家的职业素养。他并没有为到底应该舍生取义还是应该苟且偷生之类的无聊选择而纠结,他第一时间考虑的问题是,拥立谁为国君对郑国最有利。
  作为一个追随郑庄公打拼多年的核心决策层人物,祭足对于郑国的运势应该是了然于胸的。郑庄公执政末期,郑国表面上风光无限,荣耀的背后已然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周王朝是一个分封建制的国家,众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藩属和财赋源泉。郑国四面出击,拓展本国的生存空间,却冲击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丧失了道义上的制高点。
  更为关键的是,中原乃四战之地,郑国一家独大,无疑将加剧与周边国家的摩擦并陷入旷日持久的纷争,不利于郑国的持续发展。
  
  与之相较的是,北方的晋国、西方的秦国,南方的楚国和东方的齐国,因为周边不存在足够多或足够强的竞争对手,享有更加优越的地缘安全环境,尽可以从容不迫地整合区域势力,最终达到实力远超郑国的境界。一旦这四个边缘强国向中原进军,那就意味着郑国好日子的终结。
  而事实上,齐国已经在郑国的接引下,不动声色地成为了中原事务的主要领导者,隐隐有全面超越郑国之势;楚国也在蠢蠢欲动,以至于公元前710年的时候,郑庄公曾经和蔡桓侯在邓地会晤,协商关于防范楚国北进的事宜。
  所以,郑国现在亟需的就是能与之保持稳定关系的强大盟友,尽量避免郑国独力承担国际政治格局转变带来的风险。
  在可供选择的结盟对象里,齐国一直是郑庄公的外交优先方向,郑、齐同盟是郑庄公能够驰骋中原的政治保障。
  可是,这个保障正随着郑庄公故去以及世子忽一而再再而三的拒婚开始慢慢瓦解。故而在可以预期的将来,齐国不会再是郑国的全天候战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寻求良好的郑、宋关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就是说,以公子突取代郑昭公为君,从大战略的角度衡量,说不定反而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何况还顺带还救了他祭足一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