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甘蓝

 圆角望 2015-11-25

刘克襄(台湾) 文/图

紫甘蓝即紫高丽菜,但它和高丽菜真的大异其趣。

高丽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拓展到北海。数千年栽培历史,让它演化成相当多样品种。但进入大陆成为寻常蔬菜,应该是近百年,同属的紫甘蓝则是晚近才盛行。但不管哪种,都是第一年形成叶球,长期日照下,来年才能完成抽薹、开花和结果。

我所见过的紫甘蓝,大抵是小型圆头的。不像高丽菜,各种长相皆有,扁平、尖头、圆头都可买得到。在成长过程中,高丽菜或紫甘蓝对水分都需求颇多,养分则仰赖大量氮肥。它们对土壤的适应广阔,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宜兰四季、南山两村河岸,何以成为高丽菜重要产地,即不脱此因。

我初次在超市遇见紫甘蓝,还以为能像高丽菜般炒食。殊不知,快炒下,菜色热成黑紫,外观甚差。再者,其梗硬叶脆,难以达到高丽菜的口感。一道菜形同嚼蜡,我自是挫败万分,日后对紫甘蓝愈加疏离。晚近了解其质地后,才逐渐改观。

我印象最深刻的紫甘蓝,来自中央山脉的神木村,海拔一千五百公尺山区。这儿的腹地不够宽广,量产不多,价格难以和南山村竞争,因而主推紫甘蓝品种。但此地物产获利最好的是牛番茄,紫甘蓝只是辅助产品,也非每家都会种植,往往得跟其他植物轮流栽作。

紫甘蓝无法大量栽作,还有一重要原因。一般人对它比较陌生,以为只适合凉拌色拉。或者,打成果汁饮用。紫甘蓝营养价值是高丽菜的四倍,纤维也比高丽菜多而硬,故而搅碎生饮,适合身体排毒。

其实,紫甘蓝的质地最适合焖煮,慢熬缓炖。我吃过一种法式料理——烟熏鸭胸,搭配一道熬煮成泥的蔬菜,里面即紫甘蓝,再加上青苹果、洋葱等食材,促进香甜之味。再掺些香料,便能隐隐发挥冬季蔬菜的温暖情境。纵使隔夜再温热吃,都很可口。

只是当我开始对紫甘蓝怀有好感,想要购买时,似乎就不容易邂逅,尤其是来自神木村的紫甘蓝。如今很期待有朝一日,可以使用神木村的研发一道好吃的料理,再鼓舞当地农友,提升其价值,此作为地方产业的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