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悉尼卡通 看电影几乎是没有门槛的。评论手机、评论音乐、评论书乃至评论足球,或许发言者在开口前都还要三思,但面对一部电影,恐怕想都不要想,张嘴就来。也许世界上会有相当一部分电影,不那么好懂,没有一定的思考与知识积累,根本无法接近创作者的意图。然而这对大部分观众而言根本不是问题,因为如果没有一帮名曰影评人的帮闲聒噪,这些恐怕根本就无法在自己的视野内出现,绕过不看便是。 那么问题就来了:人人都可发言,为什么非要听你的?这电影我根本连看的兴致都没有,遑论影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我的主导,即便还有个别意见领袖,在看电影这个问题上为什么大家要听你这个连一部电影都没拍过的棒槌? 就在这一系列疑问下,乱象横生:片方拿红包砸出影评人的批量“好评”几乎已成影片宣传的必要渠道之一,偶尔也可见某些“饮瓶人”主动出击,不给好处就直接开黑,当然最常见的是一篇影评下链接着不明真相群众们的怒火“这什么破片你也敢叫好,赔我票钱”、“就知道吹毛求疵,你行你上啊”……我们的主角木卫二老师,也常常成为观众怒火的牺牲品。 其实,大家都搞错了。影评,根本就不应是电影这门生意,或者这庞大产业的一部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影评也完全与他们的日常无关。影评,就如同高校中的人文学科一样,本应作为略带“无用之用”属性的奢侈品,却被当成生活必需品炮制出来,能不沾染一身廉价的山寨气味吗? 为什么说影评奢侈?因为它根本就不是打算写给普通观众看的。你要知道影片合不合你口味,了解一下影片的大致类型、内容,看看主创的名字中有没有你喜闻乐见的熟脸或者上过你黑名单户口的,远比听一个素昧平生、目的不明的狂妄陌客胡说八道靠谱得多!再有名的影评人讲话你都别信,宝林·凯尔还说梅丽尔·斯特里普没演技呢。既不是你亲爸爸,又不是你女朋友,影评人凭什么对你的喜好、你的偏爱负责?或许你看片那天刚好被领导扣奖金、被老婆戴绿帽,把《肖申克的救赎》砸你面前你都会觉得是烂片,这又能怨谁(话说都这样了,你还看电影干吗)?各大片方也少把宝贵的预算花在收买影评人身上,再少的花销也不值当,无论好坏,几篇口水早就湮没在芸芸众生的口水中了,根本起不到作用。有这时间精力,还不如把片子码得扎实些,要宣传直接上硬广!再说,真正的影评人,你收买得了吗? 为什么说影评奢侈?因为真要写影评,哪一篇不得让你费尽心力?首先,你得看片。别笑啊,真有“饮瓶”人刷“瘾贫”不看片的。别人看片是为了放松或者约会,你不能啊,你得提起精神,注意每个镜头、每句台词。光用眼睛看怎么行,你还得做笔记,还得用脑子琢磨。一遍看完还不够,那就两遍三遍地细细筛过,跟鼎泰丰的包子必须二十个褶一样,既然认定这行,就得对得起手艺、当得起名号。看好了,那总能动笔了吧?还差点火候。该了解的事儿都问清了吗?这导演什么风格?偏爱什么镜头?色调什么要求?这些背景上的资料,你了解了多少?别以为google天下无敌,除了必要的资料收集,该补课还得补,该看的戏一部不能少。行,咬牙坚持到这一步,总可以下笔了吧?该沉淀的沉淀了,该提炼的提炼了,回望一眼,再盲的点也重见天日了。动手!走你!怕是……还不成!我说不就是一篇影评吗?至于这么折腾吗?你觉得这只是一部电影,其实它的身上,纵向上无数影史前辈早已灵魂附体,横向上诸种社会心理加诸其身,所以影评人既是跳大神的招魂师,又是把肤表肌理解剖给你看的外科医生。现在你倒是说说,写篇影评,容易吗? 为什么说影评奢侈?因为电影在太多人眼中不过是门消遣,不过是捞钱的营生,不过是宣传的工具。他们说的都没错,可偏生有一帮病人,看了就看了,还非要追问不休,还非想知道个所以然。症状的早期,还只是在看过之后,了解更多的情况,也许只是从片中武功的门类,笑起来很好看的女二号的名字开始,着了道了。在这个过程中,写影评的邪恶巫师就像哈莫林的吹笛人一样,用荒腔走板的调子把这些病人拖上了不归路,路的尽头有的在小西天,有的在西土城,还有的直奔横店。他们说着不为外人所知的暗语,流连于大小论坛与微信群,可以为一个镜头的不同见解而吵得跟有杀父娶母的大仇似的,也可以为一部电影中一个小道具的妙用而结出同床共枕的善缘。他们除了水费电费上网费,不为这个社会制造任何鸡的屁,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分泌物,一旦过了身,也不会存下几页几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如痴如狂地投入其中,用毫无利己之心的爱去赞美或吐槽。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在拿本应赚大钱买羊蝎子的时间爬着格子较着真,他们在用生命与电影调情。 同样,对于正在犹豫是不是要买木卫二这本轻奢书的潜在消费者而言,这篇书评也是件奢侈品。考虑到你们也会因为书的优劣来找我麻烦,所以,索性,让书和它的作者统统“身不在场”吧!其实,他一直都在,浸润在每个文字中,游移于每个标点旁,生机勃发地,宛若一位稚纯向上的国中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