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图】石灯燃尽话禅意 夜影摇曳归佛门

 东方竹马 2015-11-26



  石灯笼最早雏形是中国国供佛时点的灯,又名石灯,它表明“立式光明”。随着佛教在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传入日本以后,石灯笼的技术也传入日本。之后,在日本得到大量应用,并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致使许多人误认为石灯笼是日本独有的园林小品。当时由于茶道的大发展,石灯笼常被作为茶室的一种露天装饰物而广泛进入庭院装饰。



  石灯笼主要流行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产于主要产于'石窟艺术之乡'的甘肃东部、南部和宁夏固原、海原、隆德、彭阳等地,这都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关。



  史书中记载,灯具始见于传说中的皇帝时期,《周礼》中亦有专司取火照明的官职。西周时期的帝王、诸侯尚在使用炬和大烛等处于原始状态的灯具。就出土实物看来,最早的灯来自战国。权威专家们认为:中国的成型灯具的出现,最迟应在春秋时期。



  在石灯中,既有猴灯、狮灯、羊灯等动物俑灯,也有造型多样的人俑灯和几何体灯、花卉纹灯等。他们或象征着某种权力,或代表吉祥和祥瑞,或谐音'登侯'……



  明《遵生八笺》载:'高丽石者为佳,角者绝不可。有日月双石,惟月灯在在有之,日灯百无一二。月灯灼以油火,其光白莹,真如初月出海。其日灯得火内照,一室皆红,晓日东升,不是过也。有小者尤更可爱,价亦倍高。'



  明·唐之淳有《咏高丽石灯诗》:'窍石烛幽遐,虚明讵界纱'等句。可知禅灯是一种采用高丽窍石制成的石灯,窍内置灯油,因石质不同,光色各异,白者为月灯,红者为日灯。



  石灯传入日本后,便成了其寺庙神社必备之物,也是各个日式庭院中一种常见石制艺术品。日本现如今仍有专门制作石灯笼的工匠,使得这一项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



  日本石灯笼样式极为正统。多设有“火袋”,即燈膛。顶部有帽,沿大者为佳。膛壁刻有各式花纹,代表着不同的信物。底座大多是莲花花瓣形,象征着佛祖的神圣。



  小巧玲珑的观雪灯笼,多饰于水边,仿佛一位垂钓者。质朴无华,静默于密林深处的,取材于自然石的石灯笼,仿佛幽林深处的小小草庵。



  石灯笼的布局讲究“隐秘”。那忽隐忽现的石灯笼之火,仿佛山野中的小小人家,给人以浓浓的暖意。



  各式石灯笼立于山道两侧,每夜色降临,烛光点亮,便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禅意的梦幻空间。守护神圣之火的石灯笼绝不会倒,人们相信,只要点亮贴有愿纸的石灯笼,愿望就可以实现。



  石灯笼清朽的气质透露出的浓厚的古韵之美,也可以说是对茶道之闲寂幽静之美的绝佳诠释。



责任编辑:拾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