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中国石油所属企业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面对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天气,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和华北石化分公司VOCs(挥发性有机物)管控技术研发就是一个例子。 7月1日,VOCs综合管控技术在华北石化试点成功,并顺利通过专家组的科技成果鉴定,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是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发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寻找排放源 研发技术利器 VOCs是形成PM2.5的污染物之一,在雾霾围城的今天,国家把VOCs当作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出台了多项政策进行管控。日前出台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规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将对石油化工行业和包装印刷行业VOCs征收排污费。这对企业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客观上也要求加快相应管控技术的研发。
进行VOCs管控,首先就要找到排放的源头,并监测估算出排放量。炼化企业的排放源主要是生产工艺系统、储运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其中生产工艺系统的各类装置设备泄漏是最大的无组织排放源。然而,对动辄有数万个密封点的炼化企业来说,这项工作尤其浩大,必须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管理。VOCs综合管控技术,正是针对这一难题而研发的。 中国石油根据国家对炼化企业VOCs排放的管控政策要求,建立了炼化企业VOCs排放源的分类排查清单,开发出了相应的模型软件,整合了VOCs排放量的分类核算方法及泄漏检测与修复程序,通过VOCs综合管控网络平台服务炼化企业。项目承担单位还编制了《集团公司炼化企业VOCs综合管控技术规范(草案)》《集团公司炼化企业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规范(草案)》。 国家虽然在政策法规上提出了在石化行业对涉及VOCs排放的设备、设施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改造,以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VOCs排放,但还没出台统一的实施规范。在此情况下,中国石油技术研发过程中,消化吸收了国外和我国部分地方已开展的LDAR程序实施的经验,研究总结出适合炼化企业的LDAR程序方法,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在研发过程中,全厂性VOCs排放源排查及摸底核算是一项重点工作。华北石化和东北炼化工程吉林设计院的技术人员通过资料分析、现场标识、信息收集、数据平台录入,对生产工艺系统的32套装置进行筛查,共计挂牌3.1144万个,建立密封点信息8.3933万个,并全部实施了检测。经过泄漏检测,查出漏点2294个,核算出生产工艺系统年排放量,加上厂区内储运、污水集输等系统,核算出了全厂全年的VOCs排放量。 “互联网+”助阵污染源摸底 VOCs综合管控技术可指导炼化企业对包括生产工艺系统、废水集输处理系统和储运系统的全过程VOCs排放,进行源清单建立、摸底核算以及对生产工艺系统VOCs实施泄漏检测与修复,从而有效控制VOCs的泄漏与排放,基本能够实现企业自己的排查核算分析,很好地回应了国家2014年发布的《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等政策要求。 同时,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平台远程控制、大数据分析处理,对VOCs管控情况实现集团公司、炼化企业、生产厂的三级监控,实现精细化管理,这在国内外均属独创的管理模式。中央和地方的环保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远程监控,方便一体化管理。
此技术在华北石化的试点应用显示,经第一轮不停工修复,生产工艺系统密封点的泄漏率降低46%,预计年减排VOCs约120吨。中国石油下属有30多家涉及排放VOCs的炼化企业,推广使用后,减排效果将十分明显,同时降低物耗也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成本节约。
科技减排 中国石油奋力推进 早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之前的2012年,中国石油就开始推进炼化企业VOCs减排等管控研究,东北炼化工程吉林设计院开展了“集团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泄漏风险控制方法研究”的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2014年6月这个设计院研究总结出了《炼化企业VOCs管控技术方案》,并在吉林石化和四川石化进行了单装置工程验证。 根据这一方案,东北炼化工程在2014年10月进行了“炼化企业VOCs泄漏排放检测及控制技术”研究和试点工作,上述通过鉴定的“炼化企业VOCs综合管控技术”正是这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此技术除在华北石化试点外,目前还在大港石化进行全厂性应用,下一步将发展油气回收、尾气处理等技术。 按照中国石油的大污染防治计划,位于京津冀及周边重点区域的炼化企业2015年年底前完成VOCs综合整治工作,位于重点区域“十群”的炼化企业2016年年底前完成VOCs综合整治工作,其他炼化企业2017年7月前完成VOCs综合整治工作。华北石化和大港石化的实践对其他炼化企业将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