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是人生必须修炼的基本功 文/叶超英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在《留侯论》的篇首,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古今成大事的人,都有“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忍功。 留侯,即张良,刘邦的重要智囊之一。老人于圯桥上授书张良之前,故意要他去捡鞋子,故意三番五次地刁难他,都是一种考验:看这个人的性情怎么样,是不是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张良忍住了老人的考验,得授真传。 一个人之所以有忍功,是因为他拥有强大的自信、远大的志向和异于常人的耐力。郑襄公牵羊去迎接入侵的楚庄王,越王勾践以臣妾之姿侍吴,都是忍功。尤其越王勾践,为能返回越国,竟然忍住恶心为吴王尝粪便测病情,这种忍辱负重有几人能及?越王回去后,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忍受了常人之所不能忍,既有恒心又有毅力,想不成功都难。而汉高祖之所以能胜项羽,也是因为汉高祖如无赖泼皮一样能忍;而项羽只会逞一时之勇,尤其不能忍受乌江战败之辱,以致挥刀自刎,再无翻身的机会。可见,有没有忍功,是成王败寇的重要分水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大任”降临乃至成功之前,必须要“动心忍性”,忍受、经历种种磨难。孟子这段名言,也强调了一个“忍”字——忍受磨难。 忍功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曾国藩就以“忍”“挺”出名。曾国藩曾著《挺经》,挺住就是一切。其实这种“挺”,就是忍的别称。曾国藩征讨太平天国,几次兵败差点自杀,最终挺了下来;后来居功至伟,有问鼎江山的实力,还是忍住了称王称霸的野心,成就了“功高柱石”的美誉,成为古往今来“立德”“立功”“立言”第一人,几近完人。 人生在世,很多事都需要忍。那些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帝王将相固然需要能忍,一般的升斗小民、平常百姓同样需要忍。“忍得一时之气,免受百日之忧”“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常人能忍的座右铭。 如果仅凭意气用事,大多数时候是害人又害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在大事小情上就是因为不能忍而功亏一篑。 忍,是需要心性的,因为“忍”就是在心上用刀,要能经得起剧痛,在剧烈的疼痛中让人修身养性。这种剧烈的痛疼既是肉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如果心灵上的剧痛都能忍得了,世上还有什么是不能忍的? 成大事者固然要能忍,做小事的同样要能忍。忍,是人生必须修炼的基本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