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正觉古寺位于城东门剪子口东侧犀牛山,据传建寺前此处地形如同一只犀牛,寺东侧前后有两口一般大小的池塘,是犀年的眼睛;寺前的金刚湖则是犀牛的透气口。犀牛饿了,就到灵芝山(今文昌桥头)吃草;天气热了,就到院家湖里打浆。正觉寺就是建筑在这只犀牛身上,而寺内的大雄宝殿则坐落在犀牛的头上,故又有犀牛山正觉寺之说。 据“四库全书”记载,正觉寺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由南宗八祖之尊的道一禅师开基立寺,初称开元寺,至元代改称妙觉寺。初建寺院虽不大,但开元寺为马祖道一禅师江西弘法的第一道场,因道风严谨,禅法宏深,十方学者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涌现出一批禅门巨匠。经历代修建扩充,至宋代已规模宏大。清同治《临川县志》载:寺前有东湖,与文昌桥头的抚河相通,湖水如镜,杨柳轻拂,非常迷人。当年寺内翠竹青青,可见寺僧爱竹情深。 寺内有一座高楼,名叫“箨龙轩”, 轩内璧上绘有一条形态逼真的龙画。凡是前来正觉寺游览的文人墨客,都要登临此轩,寻觅诗句。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回乡省亲时,曾数次莅寺游赏,留下《箨龙轩诗》三首。明代大戏剧家、临川乡贤汤显祖也曾与临川才子帅机到箨龙轩品茗且留下诗一首。正觉寺内有一口井,名曰“醒泉”。这醒泉水味清奇,据说此水与铁山茶叶相泡,饮之可延年益寿。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旅抚时,在正觉寺品尝此水后赞不绝口,作《醒泉铭》志之。进入清代,正觉寺香火不断。咸丰六年(1856),太平军占据抚州,正觉寺毁于兵火,僧众四散。到了咸丰十年(1860),庙里只有一个吃酒肉娶老婆的疯癫和尚。是时,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一员部将参加抚州、浒湾战斗,因战事失利,遁入寺中,剃度出家,取法名“法果”。后来,法果担任住持,发愿重振。他将“妙觉寺”改为“正觉古寺”后,便到河北化缘,从河北请来一位名叫清泉的高僧指导重建寺庙。清泉为寺院立规传经,发展僧徒多达一百多人,其中还有日本、印度等外国僧侣,刻印经书一百多种,印经木版堆满几个大房间。正觉古寺在废墟上重新矗立,香火复盛,受到抚州汪知府的赠联赞赏。 法果圆寂后,清泉、了尘、圆光、圆明、昌月、化月、观庵、福庵、常度等数代住持不断对寺庙进行扩建。到了观庵住持时,正觉古寺进人鼎盛时期。当时,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母殿、祖师殿等19幢,并建有僧寮房舍300余间,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还有寺田200多亩,成为抚州一大丛林。寺中除恢复最有特色的建筑“箨龙轩”外,还兴建了远近闻名的“千佛楼”一栋。砖木结构的千佛楼为四层,底层为住持居所,人称方丈楼。其上三层,塑有佛像千尊,每尊佛像高约50公分,尊尊贴金饰彩,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千佛楼西,建有将军殿,殿内供奉三尊青蛙将军,民间称“哈蟆菩萨” ,如此尊崇青蛙,为别处所无,所以香火甚旺。 抚州人为何尊崇“蛤蟆”呢,相传在新石器时代,百越民族有支队伍为寻求祥和的世外桃源,来到了抚州。这支队伍的首领懂医治病,爱民如子,且屡战屡胜,因其貌不扬,嘴阔颈短,身体前倾,两眼珠大似铜铃,怒目圆睁,说起话来如雷贯耳,声音呱呱叫又似青蛙。再又百越人本有崇拜“青蛙神”的习俗,众人习惯地褒称将军为“呱呱叫的将军”或“蛤蟆将军”。在“蛤蟆将军”的带领下,抚州一带战事渐息,百姓安宁。“蛤蟆将军”谢世后,人们将他安葬在紧靠抚河边犀牛山的一山洞内。在墓前搭一简易草亭为其挡雨遮风,香火供奉。日久后人们记不起“蛤蟆将军”的模样,就在“蛤蟆将军”的墓前塑一威武雄壮的蛤蟆塑像,并香火供奉。马大师的高僧马祖道一禅师,为了弘播禅法带着弟子来到抚州犀牛山旁,见一处香火旺盛并供奉着蛤蟆的地方,便打坐于此。梦中受高人指点,大师禅坐起身,见“蛤蟆将军”在此守候,马祖道一顿有所悟,遂在犀牛山创建寺庙,并在寺内建立将军殿,供奉“蛤蟆将军”,护寺安僧,为抚州带来风调雨顺,“蛤蟆菩萨”便由此传开。 古时寺内还建有20多座富有艺术特色的历代祖师佛塔。寺庙“开期”(传大戒)是佛门中的大事,只有高僧辈出、道风严谨的寺庙才具备条件。当时的正觉古寺法务昌隆,每隔三、五年就要“开期”一次。仅观庵任住持期间,就“开期”五、六次。每次“开期”时,外地僧侣纷至沓来,四方信徒相约而至,慕名前来参禅礼佛的甚至还有印度、日本等国高僧。故正觉古寺更加声名远播。1926年以后,正觉寺逐渐衰落,部分寺舍一度被国民党军队和学校占用。1927年,成立了中国佛教总会临川分会,会址设于正觉古寺内,正觉古寺住持汉度担任理事长。1942年,日本侵略军入侵抚州时,正觉古寺惨遭破坏,法器文物抢掠一空,寺中僧人全被日军拉夫,数位僧人被日军推下文昌桥溺死。日军退出抚州后,寺中又恢复佛事活动。1948年,释汉度主持启坛在正觉古寺传授三坛大戒,为230多僧尼圆具足戒,戒期月余。新中国建立后,佛事活动基本停止,寺内仅剩住僧数人,寺内大部分房产先后被临川师范、抚州市一小用作校舍。“文革”期间,正觉古寺横遭劫难,佛像被毁坏,庙宇被拆除,经书木版被焚烧,寺内僧人被遣散。1974年,寺舍全部划归抚州市一小。 改革开放,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后,正觉古寺也重获新生,1984年抚州地区行署和抚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正觉古寺,将与原址相邻的建昌会馆改建为正觉寺,先后由戒全、戒慧等法师主持重建。经过近20年的建设,至2002年寺内已有大雄宝殿、千佛楼、五百罗汉堂、禅堂、斋堂、方丈室、藏经楼等佛教建筑4000多平方米,佛事活动日趋正常,正觉古寺迎来一个新的繁荣期。 戒慧老和尚于2002年圆寂后,其弟子学辉法师主持寺院一切事务,正觉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仅两年时间,即完善了五百罗汉堂,兴建了弘法楼、斋堂、露天佛像、观音等八个建筑项目,寺内殿堂达到7座,各种用房90余间,整个寺院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成为市区内初具规模的佛教丛林。 2004年9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上一下诚大和尚法驾抚州,当了解正觉寺为马祖“第一道场”时,特向当地政府建议引以重视。2005年抚州市政府在现有位置再拨地20余亩扩建正觉寺。现任住持学辉法师不负重托,耗巨资拆迁百余住户,使寺院落面积由原来10亩扩大至30余亩,并精心策划再建建筑面积达两万平方米的各殿宇斋堂、大雄宝殿、钟楼、鼓楼、修学大楼、万佛塔等殿堂设施,总造价约三千万元人民币。十年内将正觉古寺建设成为一座城市中的大型丛林,建成后堪称赣东瑰丽壮观一大丛林寺院。在这十年中,原来那些布局不合理的建筑全部拆除,新的仿古建筑一幢幢破土而出,庄严悦目。 如今,走进该寺别具特色的城楼式寺门,即入天王殿。迎面是一尊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两边分别列着身高丈余的四大天王。出天王殿入寺院内,面积一千余平方米的放善池中央,一座九曲桥直贯南北,桥中间矗立着一座高六点六米重达三十多吨的石雕海岛观音。正觉古寺最引人入胜当属万佛宝塔。万佛塔占地九百平方米,通高六十六点六米。下拥二层十六米高的塔裙,塔体九层共五十点六米,总建筑面积为二千三百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全塔飞檐斗角,青砖碧瓦,金顶辉煌。塔基可容纳百人坐禅或千人闻经说法念佛。塔主体回廊层叠,盘旋直上,内供万尊佛像。特别是塔裙一楼的三尊特大玉佛,总高达六米,与一百二十余平方米的天棚飞天、神童和莲花彩绘融为一体。霓虹外照,佛光内耀,室外按照佛教理念巧妙地安放了数尊佛像。万佛塔底安奉佛祖舍利一枚、纯金佛一尊等为镇塔之宝;塔身层层安装霓虹灯,至晚则祥光冲天,为抚州一景。站塔上,可环视抚河大桥、文昌桥、赣东大桥及对岸市区。寺内十余幢红墙青瓦、雕梁画栋的仿唐建筑按照丛林规矩精心设计布局,宽阔的游廊总长达三百余米,将整座寺院纵横贯通。寺内有占地近二千平方米的三层式综合楼,楼内设有“吉祥源”素斋馆,多功能僧众斋堂,寺内还有一座全市独一无二可容纳千余人听经闻法的阶梯式“弘法讲堂”;寺后一座占地近六百平方米高达十米的犀牛山,山整体如同一头巨大的卧姿犀牛,山体内有“神蛙洞”、“文殊洞”和祖师塔林;犀牛山后是大安园,三层古建,每层供佛,顶端供奉十米古铜铸阿弥陀佛,金身四耀,放射出无量祥光。十米高的铜铸阿弥陀佛矗立于犀牛山后的大安园中央;石雕宫灯、六牙象、七宝施食台对称分列于大雄宝殿左右;铁铸宝鼎、香炉,石雕醒泉池、九龙图依次排列于大雄宝殿前;土地庙、孔子山、紫竹林、飞瀑石、佛经墙、石蘑菇、金宝池、石塔、石字、石佛、石童和石桌、石凳等,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为庄严的佛门净地增添了几许自然和谐与文化情趣。 如今,正觉古寺已成为抚州市区地标性建筑,也成为抚州市集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临川文化、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宗教活动中心和宗教旅游胜地,可谓超越了历史,再续了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