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多世-13

 llm个人图书馆 2015-11-29

 生命多世-13


第八章   业障与健康问题

 

很不幸的,业障被很多人认为是消极、怠惰与宿命论。这主要是因为印度人民,在普遍相信业障之馀,大部分都显现消极、怠惰与宿命的观点。

 

   印度的社会状况确实是很惨的,印度人消极地接受业障,自然也要负起部分责任。然而,印度宗教圣贤的教导,在经过长期的侵蚀下,其原义已大大变样。灵魂转生的信仰,传到了未受教育的大众,已有些走样。此外,印度的火热气候容易使人失去活力,也是造成人民此种心态与性格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信仰业障也好、漠不关心也好,两者未必就有一定心理上的关联,就如同伪善与基督信仰未必一定有心理关联一样。基督教在其现在与过去的历史中也有很多伪善之士,但这种伪善,却不能将之归罪于基督的教导。

 

   当一个人接受业障的观念,则内心必能顺服与信赖,一如他对任何的宇宙法则所持有的态度一样。但是,他禁不住要想,他应顺服到什麽程度,他必须接纳加于其身的压制到什麽程度。这问题,在遭受健康业障之苦的状况下尤为显著。

 

   关于此点,凯西报告令人兴味盎然,因为报告中对转生理论所涉及的道德与实际含意、问题,均给予清楚确切而具体的答案。那麽让我们转向这类问题看看:对受业障惩罚之苦的人,给予怎样的治疗处方?治疗的希望有多大?

 

◎要治好病须改变心灵

 

凯西档案的每一个报告,从没叫人——消极接受业障必须伴以信仰业障。其始终一贯的观点是:“这是你的业障。现在,你所能做的如下......。”

 

   原始档最明显的特色之一,是在陈述业障后必随之给予治疗的建议。很多肉体业障的案例,报告均给予治疗的肯定希望,在业障较严重的案例裡,它也很坦诚说明没法完全治好,但经过努力可加以改进,然后它就说明治疗的要点。

 

   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是:一个三十四岁的电气技师,罹患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ls),被医生认为是无救的。三年来,他没法工作,因眼盲也不能读写,因想要步行而常跌倒。连续有好几个医院以慈善病人接纳他,他太太靠著在百货公司当职员养活自己与他们五岁的儿子。虽没作灵命报告,但却有健康报告——说他的状况是业障导致,并叫他不要绝望。

 

   “是的,我们看到这人的肉体在这裡,”所有健康报告在作超视诊断时一向用此种简单的开场白。“我们发现,状况很严重,但是不要绝望。因为,只要你接受,就有办法的。”总之,有三页既精彩又有力的记载。第一页是用医学名词,把病状作病理描述,然后论述体内精力之恢复,随后提及其业障根源,以及强行改善他的心理观点,并消除意识中的恨意与恶念。其结尾,则是一详细之治疗处方。

 

   大约一年后,这人写信来要另外一份催眠报告,并报告说:他已虔诚地遵循了处方,产生了立即的改善。这改善持续了四个月,其后病况又故态复发。显然,他只侧重于处方的有形物质面,而对报告中要他全力以赴的努力精神却没注意及之。凯西在第二次的报告中强调此点:

 

   “是的,我们看到这人的身体在这裡;我们以前也看过的。

   我们发现,这身体的健康曾经有过改善,但是,还有更多、更多要改善的。

   就如以前指出过的,这病症是由业障所引起的。该魂体必须改变他对事情、对状况、对周遭的人的态度。

   对肉体上的毛病,只要用物质的东西就可以改善。但是,只要:魂体只求自我满足、自我中心、拒绝心灵之事、又不改变心态;只要还有恨意、恶念、不公、嫉妒;只要自己内在还是没法忍耐、没兄弟之爱、仁慈、温和、不能耐得住长期苦痛,这人的身体就没法治癒。

   该魂体想要治疗,又是为了什麽?是可满足其肉体的欲望?会增加其自私自利?若是如此,还不如保持现状较好。

   若是有了内心与目的的改变,若是让魂体在语言与行动上有了改变,若是好好照所建议的作生理调养,我们就会看到改善。

   然而,首要的仍是必须改变心、心思意念、目的、意图、......。所有你能找到的实体工具,无法带给你完全的複元,除非你用圣灵(Holy Spirit)把你的灵魂与意图淨化,......。你会接受、你会推拒吗?这全看你自己。

   除非你还有所需求,否则我们就到此为止。

    本报告就到此为止。”

 

◎疾病有其矫正道德的目的

 

从上节的引述,可以知道,治疗的希望是有的,全看这人能否改变他的意识的内涵以及心灵生命的目的。你想要治疗又是为了什麽?给报告的人,很坦白而细心敏锐地如是询问,还是想满足自己的身体欲望?或者想增添自己的自私自利?若是那样,你最好还是保持原状较好。

 

   这种坦率的报告,实为一个有德行、冷静客观、不求一时之便的好医师之典型。不管求诊之人,其罪过是如何的深重,其声名是如何的狼藉,凯西,在其二万五千多个健康报告中,一次也没有对罹病之人拒给治疗的建议过。然而,很多次,如现在这案例一样,虽慈悲如他,也不能不指明其疾病有他矫正道德的目的,换言之,道德上的缺失才是病因,必须予以矫正。罹此疾病之人,应尽一切努力以治其病,但同时也应接纳勤戒,竭力改变他心灵的内在弱点。大自然的宝库与现代科技的奇效医药,或能短暂解除病痛,但是业报的力量,终将使它们无能为力。最后,治疗,必须来自内在的心灵,不然,必不能长久有效。

 

   下面眼盲的个案,是成百上千档案中另一个说明此种观点的例子。

 

   “是的,这状况大都是因业障造成的。在人际的关系上,将崇高的原则作更佳的实践,会使该魂体的生命经历大有不同。

   一时之间,其眼光、远见不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我们发现,只要他内在做些调整,这男孩的身体即可有所改善。

   他脊骨以及口部与牙床的状况,与其眼部状况极有关联。

   然后,我们发现,应先努力表示他是神灵所结的果实,并在其日常生活裡践行基督意识(Christ Consciousness).然后实践兄弟姐妹之爱、仁慈、忍耐、温柔以及而得住长久的苦难。

   其次,要作骨疗调整,特别是第四、第三、第二与第一根背骨。调整应按第三、第一、第二与第四根颈骨的顺序来做,然后是那些通到牙齿的神经中心——特别是在耳朵以下与头部耳后乳突骨连结的部位......。”

 

◎罪出于自私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报告均强调意识与性格的改变,是肉体业障改变的先决条件。若记住业障的目的是为了给予心灵教育,就会知道这种方式对治疗是多麽符合自然规律,且势所必然。当然,业障所要矫正的“罪”(Sin),并不是迷信的原始民族冒犯了什麽神灵的罪,也不是基要神学家(Fundamentalist Theologians)所说的罪,甚至不是维多利亚女王(Victoria ,英国女王,在位期间一八三七~一九零一)时代或清教徒时代所认为的罪。这罪,是指心灵之罪,是可普遍定义,且通受宇宙法则所辖制的罪。

 

   在这种意义下的罪,基本上在于自私与分别心(其英文原字是用 Separativeness——意为:倾向分离、引起分离。译者乃借用佛理中的“分别心”一辞以代之,分别心意为执著于那是你的,这是我的;推而及之执著于:男女、老幼、贫富、好坏、寿夭、......等种种人间相对假像,进而斗争,罪过与痛苦于焉生矣。因此,虽不知作者用 Separativeness 之原义究竟为何,但相信用分别心,应不致相差太远),而自高自大,却有很多样式。它能包含对抗他人身体或意志的暴力,或指因放纵或疏忽而施暴于己,它也可指骄傲或排他心理。过犯之所以变得多样化,乃是由于一个关键性的谬误,一个关键性的误解,一个关键性的忽略。因为人是个灵,不是个肉体(译者以为此话有语病,且易引起争议,因为明明我现在是个肉体人,怎能说我不是个肉体呢?或许,作者若能说成:“人不仅是个肉体,更是个灵”,或说:“人在其实质上是个灵,不是个肉体”,就好多了)。罪起因于人忘怀这一事实,而把肉体当作自己。(即只以肉体为真己,误以肉体为唯一全部的真己,忘了肉体中的灵或心魂,才是真己,才是肉体的主宰,当所谓“死”发生时,借用的肉体立刻腐败被弃,而借居其中的灵魂就离去了。译者注)人必须跟这种认为肉体为自己的幻觉作战,而其必胜之战法,厥为藉由认同自己是个灵这积极过程,而非藉由否定这消极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