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帝王中两位最著名的大孝子

 宛平2008 2015-11-29

 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帝王中,有许多是大孝子,其中进入著名的“二十四孝”榜的有两位,一是舜帝,一是汉文帝。他们就是帝王中最著名、最典型的大孝子了。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24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中国历代帝王中最著名的大孝子是哪两位?
中国历代帝王中最著名的大孝子是哪两位?【简介】虞舜,生卒年、籍贯不详,即是舜,姓姚,一说为妫姓,有虞氏,名重华。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相传尧年老选择继承人时,“四岳”即四方的部落首领推举了舜。尧对舜经过3年的严格考察,然后命他摄政,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舜巡行四方,消灭了鲧、共工、兜与三苗。摄政8年而尧去世,舜继位,即禅让。定都蒲坂,即今山西永济县。后来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继承人。

牵涉到舜帝的“二十四孝”故事,排在第一,即为“二十四孝”之首,题为《孝感动天》。

传说,舜的生母早亡,父亲是一个瞎子,后母厌弃舜。“瞽”,瞎眼。“瞍”,眼睛中没有瞳仁。舜生性至孝,行孝臻于至极。他的父亲很顽劣,用一个“顽”字来描写其性格实在妙得很。“顽”,就是难劈开的囫囵木头疙瘩;可以想象到他顽固、固执、愚蠢、不开窍的那种样子。

他的后母很嚣,“嚣”也一字传神。《说文》:“嚣,声也。气出头上。”《段注》:“声出而气随之。”我们也可以想象到,其后母那种撒泼、刁蛮、无理取闹的喧嚣的样子。

他的弟弟是后母生的,叫象,性情很傲。《说文》:“傲,倨也。”此一“傲”字也把其弟的傲慢不逊、趾高气扬的神情表露无遗。

舜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过着日子,其父母以及其弟都不善待他,甚至要谋害他。《史记·五帝本纪》:“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年二十以孝闻。”

《史记》记录传说的两件事,就可以看到舜生活的艰难、险恶与至孝。当舜被四岳推举出来后,帝尧还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并赐给舜仓库、牛羊和许多财物。

帝尧,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传说他曾经设立官员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在位98年。传说中的娥皇、女英,就是帝尧的两个女儿。帝尧还让9个儿子侍奉舜。

但是,舜之父母及弟仍想陷害舜。

一次,瞽叟又想杀害舜,就让舜爬上高处去涂抹仓廪。瞽叟就在下面纵火焚烧仓廪,希望就此烧死自己的儿子。但是舜很机警,用两个斗笠护卫自己,且像鸟一样张开翅膀轻轻跳下,又逃离了火境,没有被烧死。

后来,瞽叟又想杀害舜,让舜去挖井。舜有防备之心,因此顺便挖了一个暗道,可以从旁边的井口出去。舜挖井越来越深,瞽叟就和象一起倒土来填井,想以此来活埋了舜。但是,舜又机警地挖掘暗道逃出,脱离了险境。

瞽叟与象认为舜死定了,很是高兴,因此象说:“最先出这个主意的是我。”于是,在接下去的分家中,象要求分得舜的一把好琴和两个老婆,即尧的两个女儿。他就住进了舜居住的地方,还操着那把琴。

没想到,舜突然回来了。象惊愕不已,装模作样地说:“舜,我正思念你,好不忧愁!”舜却说:“然,尔其庶矣!”意思是说:是啊,你与我兄弟之间的友悌情谊可以说很深厚了!

舜对父母至孝,“虽竭力尽瘁,而无怨怼之心”。这就是竭尽心力与劳苦,“瘁”就是劳苦的意思;然而没有怨恨之心,“怼”,怨恨的意思。

这种“至孝”,又成就了一种天地之间的孝的“感应”,即感动了上天,出现了诸多动人的情景。因为舜的“至孝”,竟然获得大象与鸟类对孝行的感应,于是在历山耕耘时,大象来帮助他耕地,鸟儿帮助他耘田播种,孝行的感应竟然能达到如此地步。舜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制造的器物质量都很好。他到雷泽打鱼,虽遇到烈风雷雨也不会迷失方向。

《史记》:“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舜达到了“至孝”的境界,那种胸怀的描写很感人,当然也感动了尧,这也是选他为接班人的一个重要依据。

帝尧听闻到舜的至孝,又有处理政事的才干,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后,便“使总百揆”,即让他总管国家大事。“揆”就是管理的意思。

舜为帝以后,依然尽孝,载着天子的旗帜去看望自己的亲人瞽叟,尽儿子的孝;并且还封自己的弟弟象为诸侯,以德报怨。可见,他地位变了,却不记前怨,不念旧恶,依然竭尽孝悌之道。

舜在帝位39年,去南方巡狩,逝世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山。这山在今天湖南宁远县境内。

【点评】从现代角度来看,舍去故事中古人原始思维的一些东西,则有4点可说:一,在种种不和睦的家庭中怎样去行孝?那便是学会忍受、克制、宽容,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家人。二,孝绝不是“愚孝”,舜的种种逃生的机警与智慧,就是“至孝”中的聪明之孝,而不是愚蠢之孝。三,古代选拔人才时,孝行也是一个必要条件,孝就是舜被选举为尧的继承人的一个必要条件。四,孝的层次是:孝——能孝——尽孝——非愚孝——至孝;舜让大家看到了“至孝”的古代典范。

中国历代帝王中最著名的大孝子是哪两位?
中国历代帝王中最著名的大孝子是哪两位?【简介】汉文帝(前203—前157),即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惠帝刘盈弟,母薄姬。高后八年(前180)即位。在位23年期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后世将他与其子景帝执政的时期统称为“文景之治”。他以仁孝、俭朴之名闻于天下。

《亲尝汤药》讲述的是西汉文帝孝行的故事,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则。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即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薄姬(即薄太后)很孝顺,侍奉母亲从来也不怠慢。

虽然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他从没忘记到母亲的房间去问候。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3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文帝的仁孝传闻于天下。今天来看,虽然这些历史的记载不免有夸大阿谀之处,但是他的孝行确实被人们一代代认可了。

如果对照《孝经》来解读此故事,作为文帝,如《孝经·天子章》所说的,他尽到了一个“天子之孝”。“文景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其中从文帝来说,那么他自己或者可以说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他有对亲人的孝、爱、敬,又延伸到对百姓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自己成为一个榜样,也教育了百官与百姓。

《史记·孝文本纪》列举出文帝的一些积极做法,如废除“肉刑”,即废去了黥面、劓鼻、刖足等刑罚。他认为,这些是不讲求恩德的做法,不符合自己作为民之父母的主旨。

一个封建的帝王能做到上面所说的那些,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汉文帝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汉光武帝曾使司空告祠高庙时,就说到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还给薄太后上尊号“高皇后”,并迁移到高庙奉祀,而把吕后从高庙中替换出来。

【点评】对比两位帝王的尊孝故事,相对于虞舜的“孝感动天”,让人感到传说的虚无缥缈,汉文帝的“亲尝汤药”则让人感到历史的真实性;而且汉文帝行孝之中也没有那种渲染的“孝感”神奇,是实实在在的。这也让人们看到孝子传统在最高层面的遥接、继承与流播的情况。(收入李子迟主编:《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孝敬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