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滋药的补益作用及常用膏方
膏者泽也,在《正韵》、《博雅》上解释为“润泽”。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参术膏益元气;《景岳全书》中有两仪膏(党参、熟地)补气血;《沈氏尊生》一书中龟鹿二仙膏(由龟板、鹿角、杞子、人参组成)益气养血,填精补髓。膏滋药能补什么?
1、补虚扶弱: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诸证,无论是因虚致病,还是因病致虚者,均宜冬令进补膏滋药,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2、抗衰延年: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而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生活变故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压力都在上升,容易未老先衰,如头发早白,头晕目眩,耳鸣眼花,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衰退等,亦需及时健康投资,首选冬令进补膏滋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3、纠正亚健康状态:膏滋药以补为主,纠偏祛病,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最为显著。也能使人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精力有所“透支”而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的亚健康状态的年轻“白领”恢复常态,防患于未然。
?4、防病治病:众所周知,枇杷膏能治痰热咳嗽,益母草膏能治妇女月经不调,夏枯草膏能治甲状腺肿大,十全大补膏治疗贫血有效。针对患者不同病证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处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对防止癌症卷土重来大有裨益。此外,膏滋药还有美容养颜益智等作用。
?
膏滋药一般在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服用。用少量开水烊化,早晨空腹服用,l周后改为1天服两次,早晨与晚上睡前1小时空腹服用。根据病证需要也可用温热黄酒冲服。成人每次服1汤匙,约30g。少年减半;儿童、婴儿禁服。膏滋药启用后要及时存放冰箱,若发现有霉变,则不宜再服。现介绍十则常用补益膏方,供选用。
?1、琼玉膏:人参1200g,生地黄8000g,白茯苓(去黑皮)2450g,白蜂蜜5000g。将参、苓研细末,白蜜用洁净纱布滤去杂物,地黄取汁(捣时盛器要用陶器,不要用铜、铁器1,然后将参、苓、蜜、地黄汁拌匀放入玻璃瓶内,用净纸二、三十层封口,放锅内隔水蒸3天3夜;而后用蜡纸数层包紧玻瓶,放人井口约4小时去火毒;而后取出玻瓶,再放人原大锅内炖熬24小时即成。每次lO-30ml,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可补气补血,填精补髓,适用于中老年人平时保健之用。
2、参芪蜜膏:党参、黄芪各500g,蜂蜜适量。将参、芪切片,加10倍量水煎1小时,取汁;再加6倍量水煎半小时,取汁;两汁合并,文火浓缩至稀流膏状,兑入蜂蜜,续熬至粘稠状即可。每次10~15ml,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可补中益气,适用于气虚体弱,食少便溏,眩晕,发热,水肿,自汗等。
3、洋参龙眼膏:西洋参30g,龙眼肉250g,麦冬150g,炒枣仁120g,炼蜜适量。将诸药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加炼蜜收膏。每次30g,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可益气养阴,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入夜尤甚,夜寐不宁等。
4、五味子膏:五味子250g,蜂蜜适量。将五味子洗净,浓煎取汁,共煎两次,两液合并,并浓缩至稀流膏样,加蜂蜜适量,加热至粘稠液状即成。每次2汤匙,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可养肝益肾,生津涩精,适用于肺肾两虚所致的干咳无痰,口渴喘息,自汗,盗汗,遗精,遗尿等。
?
5、秋梨膏:秋梨20个,红枣1000g,鲜藕1500g,鲜姜300g,冰糖400g,蜂蜜适量。先将梨、枣、藕、姜捣烂取汁,加热熬膏,下冰糖溶化后,再以蜜收之。早晚随意服用。可清肺降火,止咳化痰,润燥生津,除烦解渴,适用于虚劳咳嗽,口干津亏,虚烦口渴,酒精中毒等。
?6、五汁核桃蜜膏:白果汁、秋梨汁、鲜藕汁、甘蔗汁、山药汁、霜柿饼、生核桃仁、蜂蜜各120g。先将五汁同柿饼捣为膏,蜂蜜与核桃仁捣为泥,稍加热,再同柿饼膏搅拌,然后贮存罐内。每次服l~2汤匙,每日2-3次。可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结核咯痰气喘,咯血,咽干,口渴等。
7、故子核桃膏:破故子50g,蜂蜜250g,核桃仁lOOg。将破故子、桃仁捣碎,加水2碗半,煎至半碗时,去渣取汁,调入蜂密,搅匀,续以文火熬至粘稠如膏时,候冷装瓶备用。每日晨起以开水冲沏2茶匙温服。可补肾助元,适用于命门火衰引起的功能退化,面青唇白,形寒肢冷,自汗泄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8、桂归牛鞭膏:桂元肉150g,当归lOOg,牛鞭12g,五味子、大枣、蜂蜜各30g,枸杞子15g,黑芝麻50g。将大枣去核,同鞭、杞、麻焙干研末;归、味水煎两次,去渣取汁,下药末、桂元、蜂蜜等熬成膏。每日2次,每次1汤匙,温开水送服。可行气化瘀,补肾填精,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精子活力低下,男子不育,女子阴冷,宫寒不孕等。
9、鸡血藤补血膏:鸡血藤150g,元肉、大枣各30g,蜂蜜适量。将元肉撕碎,大枣去核、撕碎;将血藤水煎2次,2液合并,文火浓缩后,纳入元肉,大枣及等量蜂蜜,煮至沸后,候温装瓶。每取lO~20ml,每日2~3次,温开水冲服,或调入米粥中服食。可益气养血,适用于各种贫血所致之的头昏、心悸、肢软乏力等。
?
10、牛乳麻油芝麻膏:鲜牛乳、麻油、芝麻、冰糖、蜂蜜、胡桃仁各120g,大小茴香各12g。将芝麻、胡桃、二茴研末,加入牛乳、麻油等,置文火上炖约2小时左右,使之成膏,冷后装瓶(为一料)。每次1汤匙,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续2-3剂。可滋阴养血,宁心安神,适用于阴血不足,血不养心之心悸.失眠.咽干口燥.神经衰弱。
摘自《药膳食疗》文/胡宪国
参原料:党参、白术、各等份,白蜜适量。
制作:将党参、白术洗净,捣碎备用;锅内加水,入党参、白术,水煎3次,分别过滤去渣,合并,用小火煎熬,浓缩至膏状,以不渗纸为度;兑人白蜜,熬炼成膏即可。
服法:每日2次,每次1匙,白开水冲服。
功效:益气,健脾,化湿。
按语:方中党参性平,味甘,有大补中气、开心益智的作用,《本草正义》载:“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是一味常用的补气药,效近人参而药力较弱。白术甘香而温,《本草求真》谓:“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服之能健食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临床上常用党参与白术配伍,治疗各种气虚不足的病症。老年虚弱,诸药不灵,或因用药失宜,耗伤元气,虚证蜂起,用此膏方补其中气,诸证自愈。若遇体质虚弱,急需补气固脱之人,因党参药力较弱,当用人参为宜。
适用范围:气虚不足之倦怠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面目浮肿等症。老年体弱,中年早衰或病后身体没有康复者。
使用注意:服膏期间忌食刺激性食物。
异功膏(《小儿药证直诀》)
原料:陈皮60g,党参、白术、茯苓(去皮)各90g,炙甘草60g,炼蜜、生姜、大枣各适量。
制作:前5味加清水煎,取汁滤渣,合并药汁,人炼蜜调拌均匀,小火浓缩成膏状即可。大枣2枚、生姜5片加水煎取汁。
服法:本膏为10日量。每日2次,每次3~6g(视患儿年龄大小而定),姜枣汤冲服。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按语:脾具有消化饮食,化生、吸收和转输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若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饮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吸收、输布,就会出现腹胀、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等症侯。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在喂养中稍有不当,易损伤脾胃而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异功散是治疗小儿脾胃气滞消化不良的良方,本膏据此改编而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作用补气、健脾、养胃,增强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的功能;陈皮能健脾理气、和胃消滞,以防甘温的的补气药壅滞作胀。故名医张山雷称其“此补脾而流动不滞,陈皮一味,果有异功”。
适用范围:脾胃气虚兼气滞,症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脘腹胀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等。
使用注意:本膏虽为小儿而设,若成人脾虚气滞者,加大剂量,亦可服用。
六君子膏(《医学正传》)
原料: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0g,炙甘草60g,半夏45g,陈皮30g,生姜、大枣炼蜜各适量。
制作:上前6味加清水煎,取汁滤渣,合并药汁,入炼蜜调拌均匀,小火浓缩成膏状即可。大枣2枚、生姜3片加水煎取汁。
服法:本膏为10日量。每日2次,每次l匙,姜枣汤冲服。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按语:脾不仅具有消化饮食,化生、吸收和转输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而且还能吸收、输布水液,防止在体内停滞。若这一功能失常,水液就不能布散体内,产生湿、痰、饮等脾虚痰湿证。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本经》称谓:“主补五脏”;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和中,脾虚不运,每易生湿,故用之健脾燥湿,扶助运化,合人参以益气健脾;茯苓淡渗利湿、益脾,使湿从小便而去,与白术相须为用,则湿不内生,脾亦不为湿所困,脾胃之功能易于恢复;炙甘草温益气,补脾和胃;半夏和胃止呕,化痰消满,湿痰内盛,脾胃失和多用此药;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不仅助人参、甘草、白术补脾而不滞气,而且助半夏燥湿化痰,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诸药合用,补脾为主,兼化痰湿,标本同治。
适用范围:脾胃气虚兼痰湿内停,症见食少,大便溏薄,脘腹胀闷,肢体倦怠,恶心呕吐,舌苔白腻。
使用注意:胃阴不足,中脘胀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者不宜服用。
肥儿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料:神曲、黄连各300g,肉豆蔻、使君子、炒麦芽各150g,槟榔150g,木香60g,猪胆汁适量。
制作:上述诸药研为细末,药末中入猪胆汁调匀,瓷瓶贮存。
服法:每日2次,每次周岁以内者1.5g,2岁者3g,3岁以上者6g,空腹时以温开水冲服。
功效:健脾消食,清热消积。
按语:肥儿丸是治疗小儿疳积的名方,本膏由此改变而来。“疳积”为中医病名,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胃肠功能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症。其产生原因可因喂养不当、脾胃损伤、消化低下;亦可虫积日久、营养不良。症见面黄形瘦、肚腹胀大,脐腹疼痛,口臭发热,大便不调,舌苔黄腻等。方中重用神曲、麦芽消食化积,健脾和中,黄连清热燥湿,肉豆蔻、木香健脾消食,行气止痛,使君子、槟榔理气杀虫、化积消疳,猪胆汁与黄连相合清泻郁热。诸药合用,虫驱积消,脾健热清,正气恢复,病愈体肥,故得名“肥儿”。
适用范围:小儿疳积,症见面黄体瘦,肚腹胀大,发热口臭等。小儿肠道蛔虫症,小儿慢性消化不良者保健服用。
使用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等不消化食品。
保和膏(《丹溪心法》)
原料:山楂180g,神曲60g,半夏、茯苓各90g,陈皮、连翘、莱菔子各30g。
制作:上述诸药研为细末,调入适量米汤,上笼蒸熟,瓷瓶贮存,冰箱保存。
服法:每日2次,每次6~9g,在两餐中间用温开水冲服。
功效:消食和胃。
按语:本膏从朱丹溪的保和丸改变而来。方中山楂性微温,味甘,酸,善消肉食油腻之积,《本草纲目》谓其:“化饮食,消肉积”。
现代研究,山楂有增加胃液消化酶帮助消化的作用,并有提神醒脑、增进食欲的功能;神曲性温,味甘而辛,消食和胃,能化酒食陈腐之积;橘皮、莱菔子理气和胃、醒脾消食,尤其是莱菔子长于消面食之积;茯苓健脾化湿,增加消化功能;连翘苦寒芳香,清热而散结滞。诸药合用,药性平和,食积得消冒得和.诸症自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