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域风情润大唐

 语言罐头 2015-11-30

  尽管历朝历代的更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大唐总让人有横空出世的感觉。奔放的社会气息,宽松的民族认可,融合的异域文化,舒展开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迎面扑来的大唐之风,是那样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和心旷神怡。

  花舞大唐春,丝路闻驼铃;

  胡姬贴笑面,一醉入乡情。

  白马少年志,银鞭意气行;

  唯有诗千斗,绝唱后世听。

  

  

  (唐早期 陶加彩骆驼胡人俑海外拍品)

  人人皆知的陝西歷史博物館《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何家村窖藏展,展现了唐代文物的异常精美与动人心魄的风韵。上世纪初,陇海铁路的修建,使得大量的唐代墓葬被发现与盗掘,大量的唐三彩出现在国际市场,就是历史的一个取证。以下这些以唐代金银器和彩陶为主的文物图片,主要取材于海外的拍卖市场和馆藏。

  

  (陕西博物馆藏唐代刻花赤金碗)

  

  (陕西博物馆唐代纯金双狮纹银碗)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的另一個盛世,亦是中国史上一個煇煌时期。共历289年,21位皇帝。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

  唐朝的崛起有賴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少年从军,其军事才能突出,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率军赢得多次关键胜利,最終統一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生于陕西蓝田,626年至649年在位。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竇皇后。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他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时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贞观。

  李世民称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国內力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終于使得社会出現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來唐朝100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 李世民《温泉铭》,原石早佚,此为唐拓孤本,现藏法国巴黎图书馆。

  

  唐白玉狮 6厘米海外拍品

  玉狮雕刻生性灵动,攀伏别趣,尽显西域风情。

  

  唐代 白玉飞天 美国佛利尔美术馆

  此佩的精妙不仅是雕琢的精美,而其形态之韵,宛若白云一朵在天际飘然而过,给人予一种净空的感觉,不愧为唐代佛教艺术的代表之作。

  

  唐 青白玉象 国外拍品

  

  

  唐青銅鎏金獸面紋鋪首10 cm. wide 24.5 cm. high

  此件獸面紋鋪首,通體鎏金,體型碩大,金光燦然,獸首怒目突出,細角上卷,紋飾鏤空,簡潔有力。圓形銜環帶隼,起固定作用。

  

  唐銀殼葵花形海獸葡萄鏡13.5 cm. diam

  鑲嵌金殼、銀殼是唐代銅鏡製作的新工藝,金、銀殼是在模具內打壓成形後,再鏨刻細部而成,是金銀細作工和鑄工相結合的產物,此類銅鏡的存世量較少。

  八出菱花形,伏獸為鈕,魚子地細膩均勻,忍冬枝蔓盤繞成環,將獅、虎等瑞獸圈起,與菱花形狀相呼應,四隻飛鳥翔於相對的四片花瓣之上。瑞獸或攜小獸或獨自嬉戲歡鬧其間,祥瑞融融。

  

  唐銀鎏金花鳥人物耳杯15 cm. long

  銀質鎏金耳杯,器形橢圓,潛腹平底,兩側半月形雙耳進步退化不見。紋飾分為杯壁與杯底兩區,杯壁鏨刻人物、松柏、瑞獸為主,一側為神仙人物,仙袂飄飄,一側為行軍前進,昂揚威武;而杯底為胡人舞樂,中心一人起舞,六位樂師盤坐周圍,琴、笙、笛等樂器皆可見其中。七人身著胡服,包以頭巾,三位蓄髯,歡暢融融。耳杯口沿飾卷草紋一周,通體滿鋪魚子地。耳杯背面同樣飾以卷草紋,靈獸奔跑嬉戲其間。

  

  唐單龍紋鏡19.6 cm. diam

  葵花形,圓鈕無座,神龍盤于鏡鈕,龍口大張,回首吟哮,龍須飛揚,四爪騰舞,鱗次櫛比,龍脊堅聳,流雲四朵飾于龍身周圍,鏡緣葵瓣處環飾舞蝶、飛鳥、花卉等圖案

  

  唐嘉禾雙虎紋鏡22 cm. diam

  八出葵花形,圓鈕,鏡鈕兩側飾兩排高大的嘉禾,組成甬道。嘉禾門外雄踞兩隻猛虎,雙虎蹲坐,上身直立,體格健壯,雄健威猛,鏡鈕上下飾高聳的山峰,層巒迭翠。山峰間祥雲繚繞,雙鵲飛翔。狹緣。鏡體碩大,紋飾少見。

  嘉禾喻示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具有社稷穩固、國泰民安的吉祥祝福之意。

  

  唐銅鎏金大型獸面鋪首33 cm. high

  銅質通體鎏金,圓形。外圍一圈排列整齊乳釘紋,主紋獸面,獸角上翹,獸耳側立,睜目蹙眉,短鼻突起,闊口大張,利齒畢現,舌卷銅環,面目凶惡猙獰。獸面的背後分叉式鉚釘,用于插入門壁。背刻一銘文“焦”。整器古拙霸氣,紅斑綠銹,其完整度難能可貴。

  

  唐銅鎏金鴻雁紋粉盒3.8 cm. diam

  銅質通體鎏金,呈扁圓形。盒面滿鏨珍珠地紋,一面中心鏨雙鴻雁紋飾,兩雁踩于蓮葉之上,昂首對視而立,口銜寶石,羽態豐蘊,欲展翅高飛,四周一圈唐草紋纏繞相連;另一側珍珠地上鏨四葉八瓣寶相花,花葉枝蔓相連;盒側一圈珍珠地上鏨祥雲紋數朵。整器金光熠熠,綠銹斑駁,鏨刻工藝細膩。

  唐金質鴻雁紋大粉盒 9.5 cm. diam

  金質,器成圓形、子母口,蓋與盒體嵌合緊密,盒蓋、底中部微微隆起,邊緣下斜微收,胎體厚重,金色純正。

  上下雙面均鏨刻紋飾;粉盒懸圓折棱紋微凹,將整器等分三瓣,上蓋中央鏨有一對鴻雁紋,足踩數朵唐草折枝紋,背飾雙朵荷花葉,草葉紋似在湖心隨風搖曳,錯落有致、主次分明、枝蔓清晰;兩鴻雁其一蹲伏于草葉之上,蓬首、回眸、與同伴相望于心,另一隻圓眼短喙、雙翼開展、兩足蹬地、作欲飛狀,鴻雁羽翅豐滿、尾毛刻劃細緻,氣氛酣暢濃烈;盒上方兩邊緣平鏨荷花紋及折枝唐草葉,重迭有致、兩兩相印,下端一處五瓣荷花葉紋襯托于底,盒側三方分飾荷葉紋,幷延至盒底,三處迭摞多層荷花葉,紋飾呼應成趣。

  鴻雁寓“恩愛與相隨”意,唐草意“生生永不息”願。開盒,內裏光素,金可鑒人、柔光溫潤,整器紋飾洗練,花紋平鏨,布局疏朗,金光璀璨,光彩奪目,此物示出唐代文化藝術追求的富麗華美風格。

  唐金質素面淨瓶一對 23 cm. high

  金質,此淨瓶周身素面,胎體薄,敞口、細長頸、溜肩、鼓腹、腹上豐,下漸收、低平足、足外撇。此器金光閃閃,皆有唐代淨瓶的獨特造型特徵,肅穆大方,應是佛門聖器。

  

  唐高浮雕臥鹿紋葵口大金盤26.8 cm. diam

  金質,盤口葵狀,呈五瓣、深腹、平底,盤底捶揲高浮雕臥鹿紋飾,盤壁平鏨忍冬草、瑞獸、鴻雁等紋飾,器物胎厚、形大,通體金質,光澤溫潤內斂。

  盤中心捶揲凸鏨臥鹿一隻,作臥姿跪狀,肥臀短尾,神態安然。臥鹿頭頂中央長有靈芝一朵,肉靈挺立、飽滿、鹿嘴微閉、鹿目望于遠方,神態自若;肉靈下斜出雙耳,肩長有一小翼,若隱若現,通體滿飾梅花斑點紋,毛紋細緻、分毫可見。臥鹿四周填以高浮雕山石花草紋、石榴花紋及卷葉紋;盤底捶鏨出五方團草紋,草葉各占盤底一方,莖蔓分明、錯落有致;盤壁與盤底以排列有序珠圈紋相接,盤底邊至盤壁向上放射延出五脊突棱,將盤壁均分五方,每主均以魚子紋爲地紋飾,壁上以忍冬草紋分爲兩上下層,下層平鏨兩朵忍冬花與忍冬草纏綿相繞,交織相伴,左右環抱展翅鴻雁、雙鸞對立等紋飾,吉鳥多俯首、彎頸、圓目、短喙,足踩花卉之上,或振翅欲飛、或兩兩相望;上層中間各鏨一瑞獸,獸長鼻,高額、怒目,闊口、利齒,有直沖向前、有回眸凝望,獸前後兩邊纏繞卷葉唐草紋數枝。此器紋趾纖毫畢現,紋飾富麗堂皇,鏨刻細緻入微,工藝精良。

  

  唐銀質局部鎏金鴻雁紋高足盤21.8 cm. diam

  四瓣葵形、敞口,深腹、高足、銀質。盤底中央飾折枝花紋,花紋間簇擁一雙鴻雁,兩鴻雁昂首、短喙、展翅、翹尾,前後交錯、羽翼豐滿、展翅高翔,盤壁四邊鏨飾團草紋,盤沿一圈魚子地紋及花葉紋,整體紋飾均有鎏金,整器製作工藝嫻熟,典雅華貴。

  唐銀質局部鎏金高浮雕摩羯紋高足盤20.5 cm. diam

  銀質,葵形,侈口外撇,盤底部中心捶揲高浮雕摩羯紋,魚體魚尾、頭長角、長鼻上卷,展雙翅,口吐火焰寶珠,底稱水波紋,魚身四周飾寶相花及荷葉紋,盤底周圍捶揲出一周突出的聯珠荷葉紋,壁沿突出四脊將盤均爲四份,脊上及盤壁鏨有對稱寶相花紋,沿一圈魚子地紋及花葉紋,高浮雕及鏨刻紋飾均有鎏金工藝。整器精美絕倫,捶揲工藝細膩。

  唐鳳紋銀匙27 cm. long

  該銀匙選用精緻白銀經多道程序精煉而成,銀色純正,工藝精良,寓意深刻。

  匙面作鏟型,近橢圓,上陰刻展翅鳳凰,鳳冠高聳,長尾上卷與冠齊,羽翼豐滿,鳳爪粗壯,下榻銀團花,鳳首之上亦對稱刻畫銀團花枝,及至匙柄,刻畫細膩入微。匙柄上半部分圓柄稍曲,光素無紋。下半部分扁柄有花紋,與匙身相銜接。柄端爲鳳首,扁嘴微張,目若黃豆,面及頭頂皆以陰綫刻畫,極爲逼真。

  整器紋飾精美,工藝精湛,寓意吉祥富貴,愛情和美,具有濃烈的唐代之生活氣息。

  唐雙鳳紋海棠形銀碟13.5 cm. wide

  此器銀質、敞口、深腹、平底。整體呈海棠形,口沿內鏨刻一周四瓣花紋帶,底心呈橢圓形,刻吉祥飛鳥一對,首尾環繞于盤底,呈追逐狀,翅膀及背部羽翼刻畫逼真形象。一鳥呈回首勢,一鳥呈前瞻勢,如在呼應。雙鳥周圍滿附卷草紋,滿珍珠地相互映襯。

  底部與內腹以一周花瓣紋區別開來。碟內腹四部分分別鏨刻盛開花朵及花葉,以多條陰綫刻畫花瓣及葉脉。口沿飾一圈海棠花瓣,十分規整,排列有序。

  碟外部亦由四部分組成,對稱部分花式相同,以菊花及蓮花裝飾,枝葉繁茂,花朵盛開,構思極爲巧妙。頗具富麗堂皇的唐代特徵,乃銀碟中之精品力作。

  

  唐花鳥紋蓮瓣銀杯9 cm. diam

  銀杯深腹高圈足,沿圓唇略向外翻卷,深腹略向下斜收爲小平底。杯身與圈足焊接相連。器腹中間有一周突棱,將杯腹分爲上下兩部分,上下各均勻分布十二塊蓮瓣型小框,小框內分別刻有不同的飛禽野獸、花鳥魚蟲,如野猪、梅花鹿、小鳥、燕子等,神情姿態各异,栩栩如生。特別是杯底部雕刻飛翔燕子一對,一回首瞭望,一正啄花蕊,四周有花葉配襯,極爲巧妙。

  杯內與杯外呼應對稱,亦有十二塊蓮瓣型小框,其中同樣布滿紋飾,規整化一。此銀杯采用了切削、拋光、焊接、鈒鏤等工藝,銀杯器表采用的是鈒鏤工藝,亦稱之爲“鏨刻”,這是在器物成型之後的進一步加工技術,多施用于花紋。加工時,根據不同的需要製作出不同形狀的鏨頭或者鏨刀。

  這是唐代金銀器經常使用的一類加工工藝,賀知章《答朝士》曰:“鈒鏤銀盤盛蛤蜊,鏡湖蒓菜亂如絲”。其中的“鈒鏤銀盤”就是指采用此種技法進行的細節加工。首先在裝飾部位上,製作者特別注意權衡紋飾與器身比例的關係,器物外表凡視綫可達到之處,表現得淋漓盡致,紋飾飽滿,疏密得當。其次,從造型上看,杯體深腹,爲减輕其失重感,在腹外壁裝飾一條凸棱使杯身顯得輕盈,綫條明快,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唐代銀杯。

  

  唐花鳥紋蓮瓣銀高足杯7.3 cm. high

  在唐代歷史文獻中多有關于金銀杯的記載。如《舊唐書?胡楚賓傳》記載:“胡楚賓者,宜州秋浦人。屬文敏速,每飲半酣而後操筆,高宗每令作文,必以金銀杯盛酒令飲。便以賜之。”高足杯在唐代之前就已經傳入中國,很可能是受拜占庭器物形制的影響而製作的。這種西方特徵的器物傳入中國以後,唐代工匠幷未直接地全部仿造,最爲明顯的是高足杯上的纏枝花草紋、狩獵紋和各種動物紋樣,都是常見于唐代其它種類器物之上幷爲當時人們所習慣和喜愛的紋樣。

  銀杯深腹高足,杯口微侈。圜底,足呈喇叭狀。外腹上部均勻分布八塊蓮瓣,蓮瓣內精雕姿態不同的花鳥,有飛翔狀,有啄食狀,有回首狀,羽翼豐盈,神態各异,幷以各式花草配襯,十分巧妙。外腹下部同樣均勻分布八塊小蓮瓣,花瓣內有刻畫鳥者,有刻畫花草者。內腹分布與外腹相對,布滿紋飾,刻劃細膩。杯足分作兩段,杯座表面亦以各式花紋裝飾。

  整器畫面布局嚴謹有序,刻畫精湛入微,栩栩如生。此器是唐代銀杯中的上品佳作,價值頗高。

  

  唐鳳紋花口銀碗16.5 cm

  此碗銀質,五瓣花形葵口,深腹,下承外侈圈足。器身呈五片花瓣狀,造型工整,曲展有致。碗心以鴻雁爲地,四周配以折枝花紋,羽翼豐滿,作振翅飛翔狀。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視爲“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全之靈物。口沿及碗底以連續花瓣間隔,同時也襯托了整個畫面。五瓣碗外壁飾五組折枝花紋組合,每組皆爲二朵花及綠葉若干,每組間以尖葉隔開,拋光細緻,工藝精湛。

  整器造型敦厚穩重,簡約美觀,製作謹嚴細緻,充分彰顯了唐代金銀器獨特的造型、瑰麗的紋飾、豐富的類別、精湛的工藝,是古代金銀工藝的最高水準,此器便是唐早期金銀器製作之典範。

  

  唐铜鎏金六足提链熏炉H 5cm; W 10.8cm

  以炉熏香是我国古代生活中常见的美化和卫生措施,到了唐代,无论是奠天祭地,供养释迦,礼敬老子,尊宗礼祖,都要焚香熏香。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熏炉是唐代熏炉的代表作,这件熏炉的造型与之相似,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兴盛的焚香风习。此铜鎏金熏炉整体造型巧妙,典雅沉稳,端庄规制,器形上繁下简,以铜为胎,色泽光润沉郁,予人典雅庄正之感。熏炉器身呈圆形,器身沿口方折,壁身直下渐收,下设六足,足弯曲似象鼻,炉间饰四个圆环三提链,视觉对比强烈,金气灿然,更添华丽精致之感,其与规整形制相互融合,于雅正中现华贵之貌,二者相得益彰,精妙至极。

  

  唐海兽葡萄镜D 17.7cm

  海兽葡萄镜在宋代《宣和博古图》中又称海马葡萄镜,《严窟藏镜》中又叫禽兽葡葡镜,还有人把它叫瑞兽葡萄镜,名称繁多,不一而足。更多的人还是称其海兽葡萄镜,这些称呼的共性是「葡萄」都在后面。此海兽葡萄镜的形制以高突棱为界分内外两区。内区为主纹饰区,以高浮雕工艺塑制大伏兽钮,其近有六只姿态各异的鸾鸟和海兽,以葡萄为锦地。其外环装饰各类禽鸟,并有蜻蜓、蜜蜂等各类昆虫,颇为精美。

  

  唐平脱镜24.5厘米

  

  唐平脱镜美国佛利尔博物馆

  

  

  唐三彩鵝形尊29.2 公分 370,000 美元

  唐三彩是最迷人的中國陶瓷類別之一,在卸嗵瞥首屣@貴墓中都有發現,例如陪葬武則天乾陵的懿德太子、永泰公主等墓葬。本件三彩鵝曲項昂首,造型端莊大器優美靈動,釉色明亮悅目,釉彩流淌天趣自然,飾有唐三彩中極為珍貴的藍彩。與之形似的完整三彩器似僅有三件,但都沒有藍彩,本品似為海內外孤例。

  藍彩在唐三彩類器物中甚爲珍罕,另外還有極少數在白釉下施藍彩,工藝技術和裝飾效果和元明青花瓷基本相同,國內外都有學者將其稱為世界最早的青花者。唐青花或許以黑石號沉船中的三件藍彩碟最爲著名。該阿拉伯商船滿載中國陶瓷,於826年或稍後駛向中東途中沉沒於印尼水域。船上發現不少鞏義陶瓷,包括三件藍彩碟,花紋僅見於伊斯蘭陶瓷,系專為中東燒制。唐三彩與伊斯蘭陶瓷關係緊密,甚至多年前即有學者提出鞏義所用藍彩鈷料可能部分進口自中東。無論如何,唐代藍彩器對於研究中外交流及青花的起源發展都頗為重要。

  唐三彩用途多樣,包括日常實用、宗教儀式、喪葬明器等,主要為顯達官紳所用,部分窰場帶有官窰性質。

  

  唐三彩法国吉美博物馆

  

  唐三彩 法国吉美博物馆

  

  唐三彩胡人俑加拿大皇家博物馆

  

  唐三彩三足罐加拿大皇家博物馆

  

  唐 三彩三足罐 加拿大皇家博物馆

  

  唐代玻璃饰品加拿大皇家博物馆

  

  唐银梳加拿大皇家博物馆

  

  

  

  唐代金银发簪加拿大皇家博物馆

  

  唐代银鎏金飞天舞乐纹头箍佛利尔美术馆藏

  

  唐代大理石石狮(局部)美国佛利尔美术馆

  

  唐代大理石胡人头像海外私人收藏

  

  唐代胡人俑头像海外私人收藏

  

  

  唐代金镶玉杯盏海外售品

  

  唐三彩镇墓兽 87厘米

  河南 鞏義可說是唐三彩最重要的産地,該窰的白瓷及三彩類器物,在長安洛陽、外貿港揚州、印尼黑石號沉船、柬埔寨吳哥窟、中東等很多國內外遺址都有發現。影響所及,以鞏義産品爲代表的唐三彩還引起國外陶工仿制,被稱爲奈良三彩、新羅三彩等。

  

  唐陶加彩鎮墓天王(局部)74.9 公分

  

  馆藏品

  

  唐三彩马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所谓唐三彩,是指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后来也用来泛称唐代彩陶。

  唐三彩不见于古代文献,直到清末建造陇海铁路,在洛阳邙山毁损唐代墓葬,發現颇多的唐三彩陶器。古董商将其运至北京,引起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高度重视,出土的唐三彩被修復成功,引發了收藏熱。

  唐三彩的艺术造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特征。强壮有力、神态潇洒的武士俑、天王俑和肥壮丰满的马、骆驼等,充分表现了唐初国力的强盛。

  此三彩马为早期卢芹斋藏品,后在美国拍卖出约32万美元。

  

  唐白陶烛台(局部)31厘米佳士得 3万美元

  

  唐代白玉鸟苏富比拍品

  

  唐-宋白玉雕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