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玩指南:永宣时期佛像收藏

 cocosyl 2015-12-01

佛像收藏是古玩收藏中一个重要的门类。其中,明永乐、宣德两朝的宫廷佛造像融汇汉藏造像精华,工艺精湛、艺术水准极高,是佛像制作史上的高峰。由于流传数量少,在造像市场中一直占据着最高价位,因而备受藏家青睐。


艺术特征


明永宣时期是明朝政府经营西藏的重要时期,永乐和宣德两朝治藏的重心是宗教笼络政策,即对西藏上层僧侣广行封赏。在大规模封赏活动中,朝廷不仅赐予西藏上层僧侣封号和官职,而且赏赐大量珍贵礼物。这些礼物中,宫廷造像便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永乐年间,专门在宫廷设立造像机构——佛作,隶属“御用监”,制作藏式佛像。


永宣的宫廷造像在中原佛像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大量吸取印度、尼泊尔风格的造像特点,将汉藏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造像风格。总体上讲,佛像基本上呈汉族的形貌,同时兼具尼泊尔造像的秀美韵味。像身比例舒适,四肢等细节极具写实性,既符合藏地的审美标准,又融汇了汉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方法。开脸完美,含笑自威,璎珞、裙裳等细节处尤为生动、颇为洒脱。早期保留较多的尼泊尔造像痕迹,较为柔美,越往后汉化的程度越高,宝象庄严,体现出雍容华贵的天朝气象。


佛像的面部丰满端正,宽额广颊,佛菩萨眉眼细长,眼带笑意,法相庄严;金刚怒目而威。早期保留了更多尼泊尔痕迹,佛像面部较多呈现女性柔美之气,以菩萨像和度母像尤为突出。到永乐晚期和宣德,佛像面部逐渐变得法相庄严,菩萨更多呈现出丈夫像。


造像宽肩细腰,四肢骨肉匀称,比例完美。诸佛菩萨往往袒上身,小腹紧收,脐窝深陷,腰腹富有弹性。早期菩萨像较多三折枝造型,体态优美,充满韵律感。目前市场上多见20厘米左右的小佛像,比较大的佛像很少。2006年香港苏富比专场拍卖中有完整的释迦坐像,高72.5厘米,成交价高达1.3亿港币。


纹饰方面,永宣时期佛像装饰繁复而程式化。诸佛菩萨往往千佛一面,因此以不同的装饰进行区分。一尊完整的佛像装饰应有背光、宝冠、飘带、璎珞、底座和法器,有的还要有坐骑。所有的细节设计精准、样式统一,高度程式化。工艺处理一丝不苟,璎珞、裙裳质感强,衣纹褶皱流走自然。诸佛菩萨都有各自的法器,比如大威德金刚有骷髅血,财神则手托老鼠,金刚手菩萨手持金刚杵,文殊菩萨手持莲花上定有经卷,普贤则有剑。凡此种种都有相应的规格程式。


底座大多为束腰莲花座,造型规矩,莲瓣饱满,立体感强。目前可知永宣佛像刻款有多种方式:1、汉字款。2、汉藏梵三体款。3、藏汉文两体文字款。4、藏文款。反映了永宣佛像用途的多样性。有些永宣佛像除去赏赐个人外,也有明帝直接赐与西藏寺庙的。佛像的装藏在莲花座部位,封盖中央部位刻十字金刚杵,金刚杵最中心部位刻有阴阳鱼图案。以“剁口法”固定底盖的办法,剁口规整。底盖封严实后,一般还要用掺朱砂的封蜡封好底盖周围的缝隙。


材质上皆用黄铜铸造,铸造方法是中原传统的失蜡法。造像都是整体合铸。金的处理,有錾金、以鎏金为主,兼用錾金、泥金等工艺,有时通身鎏金,有时仅装饰鎏金,即“露肉”。金质纯厚,色彩亮丽,气度不凡。


永宣佛像题材丰富,以藏传佛教的诸佛菩萨、梵天金刚、上师天母为主。应该注意的是永宣宫廷造像主要还是供奉西藏,中原寺庙常见的释迦像、文殊、普贤题材也有,但在装饰上完全不同。像金刚、财神、度母很多是西藏苯教遗留下的形象,是西藏地区所独有的。这些题材不仅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更体现了明统治者政治上的深刻用意,大部分造像题材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和藏族人民共同信奉的。一部分造像题材带有明显的教派特点,为某一教派单独崇奉,而且基本上当时流行的教派都有造像代表,如金刚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崇奉的本初佛;毗瓦巴是萨迦派尊奉的重要上师;喜金刚和二臂玛哈噶拉也分别为萨迦派崇奉的本尊和护法;文殊菩萨、吉祥天母和地狱主分别为格鲁派崇奉的本尊和护法神。


永乐、宣德两朝共历经三十二年,这之后汉藏关系仍十分密切,但是永宣时期盛行的宫廷造像却突然销声匿迹,至今也没有发现一尊永宣之后宫廷制作的类似永宣造像的藏式佛像。据调查,永宣造像国内现存有200余尊,多数供奉在喇嘛庙,或收藏在博物馆中。据说,国外博物馆和私人手中也有为数不少的收藏,但具体数量难以统计。据估计国内外现存的永宣造像总数应在400尊左右。


市场价值


除了数量上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永宣造像还有许多难解开的谜。产地究竟在哪?一尊佛像的完成到底要经历怎样的工序?还有众多至今未被破解的工艺技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永宣佛像拥有巨大的收藏价值,流传数量少,制作工艺精良,几乎每件都是精品。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佛光普照佛像专场,14件永宣造像拍出13件,共拍出3.43亿元的成绩。永宣佛像收藏价值可见一斑。永宣造像的市场价值至今仍然是稳中有升,目前一尊永宣时期的造像都在百万以上,如果是稀有的题材,品相完好,极容易达到更高的价格。


现存的这些明朝永宣造像中,大部分是永乐时期的,宣德时期的仅占其中的十分之一。虽然数量少,但永宣造像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西藏当地一直在不断地仿制永宣宫廷造像。清康乾时期也大量仿制永宣造像,但是在工艺和艺术水平上一直没能超越永宣的造像水平。这也是永宣造像市场价格持续高昂的原因之一。


今年10月香港苏富比刚结束的秋拍中,一件思维菩萨像拍到了2400万元的高价。这件菩萨像高21.1厘米,束发带宝珠,头带弥勒宝冠,方额广颊,有白毫,长眉垂目,朱唇青发,身披璎珞飘带,右手施禅定印,左手托腮呈思维像,两臂缠莲花,宽肩细腰,腰肢扭动,一腿翘起,半跏趺坐于仰俯莲座上。体态优美,有韵律感,形象生动,座前有“大明永乐年施”阴刻款,品相较好,宝光内敛,是难得一见的思维菩萨形制,这也是此件造像能拍得高价位的原因之一。


而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菩萨像都在几百万的价位。有几件菩萨坐像金水浑厚,形象生动、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品相均在此件思维菩萨之上,但大都只有八、九百万的成交价。抛开思维菩萨形制较为少见的因素,整体的价格在几年间还是有较高的提升。


永宣造像融汇汉藏两地工艺,以大明宫廷造像基础为依托,工艺精湛,政治意义鲜明,蕴含汉藏佛门思想,传世稀少。凝结其上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世所罕有。目前市场上赝品充斥,但是佛造像的制作存在复杂性,尤其是像永宣造像,形制规矩固定而精细,再加上工艺精湛,稍有不慎,就会露出马脚。经常有商家拿藏地仿制和清仿来冒充永宣本朝的造像。但正如前文所讲,永宣佛像在工艺流程上有太多的谜,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未解开。不管是藏地还是清康乾时期,都没有办法攻克工艺上的很多关键步骤做到很好的仿制,因此和永宣本朝造像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