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城市的背后

 州围 2015-12-01

       “十二五”特别是2013年以来,宿州市紧紧围绕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目标,深化创建意识,强化创建举措,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城市建设和品位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素质日益提升。2014年,宿州市顺利跨入省级文明城市行列,被评为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市。

       治脏治乱市容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取缔非法营运的三轮车,不仅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还提升了城市形象,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有力之举……”时至今日,提起当初政府对非法营运三轮车的取缔,市民们依然拍手称快。

       取缔非法营运的三轮车,仅仅是宿州市治脏治乱、优化市容环境的其中一项举措。

       近年来,宿州市从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以“四清”、“五化”为突破口,加大对小街小巷、老城区、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整治,清理死角死面、积存垃圾。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与摊点、排档经营户签订卫生保洁承诺书和“门前五包”协议,成立了摊群自治协会和经营户监督制度。规范车辆、行人通行秩序和静态交通秩序,先后施划临时停车泊位1.9万个,有效缓解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对市区23条主干道经营电焊、建材、收旧、洗刷类商业店铺,制定了特种行业经营标准,统一门头字号,规范经营场所。

       优化功能基础设施建设亮点纷呈

       日前,在宿城纺织路鸿儒世家小区门前,随着一声“请取车”的温馨提示音,小区居民李睿将固定在车桩上的公共自行车取出。 “骑公共自行车出行方便又环保!”李睿说,自从去年初政府推出了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公共自行车便成为他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至今,宿州市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173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500辆。与此同时,针对市民日益多元的需求,市委、市政府提出“绿动城市”的新理念,即在解决市民出行难的基础上,增加公共自行车代步工具之外的休闲娱乐健身功能,建设具有绿色出行、休闲健身、人文景观功能的城市 “绿道”,供骑自行车的市民自由驰骋。如今,便捷出行、低碳出行、休闲出行已融入市民生活,一首“绿色畅想曲”正在宿城大街小巷奏响。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表现。近年来,宿州市在完善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2013年以来,全市重点工程开工建设434项,完成城建重点工程总投入300多亿元。人民路北延、纺织西路、人民路南段取直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206国道老桥拆除重建基本完成;新建道路绿化工程、三角洲公园提升及绿道建设项目一期完工;市文化艺术中心建成使用,汴北水厂投入运行,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一期)土建主体工程完成;新汴河景观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3亿元,栽植树木130万株,地被70公顷;总投资达1.5亿元的沱河景观带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全长9.9公里,两侧景观内涵丰富,创历史新高……

       引领风尚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漫步宿城街头,你一定能够发现,自觉等红灯、垃圾不乱扔、乘车购票有序排队、公共场合用语文明……这些文明举措随处可见,已经成为都市生活“新常态”。 “时时讲文明,处处树新风”的理念在宿城广大市民心中深深扎根。

       宿州市注重群众参与和主题教育引导,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着力推动公民道德养成和文明素质提升。

       在食品药品企业、公共场所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了职业讲操守、行业讲诚信集中培训,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在窗口服务行业组织开展了“讲道德、做实事、献爱心”惠民服务月活动。在全市50家省级文明单位和420家市级文明单位开设道德讲堂800多期,开办市级道德讲堂11期,受众达12.5万人次。借力“文明餐桌”大行动,引导市民厉行节约、文明用餐。“文明餐桌行动”以来,创建3条示范街、2000家示范店,发放文明用餐温馨提示牌1万个、印制宣传海报5万张、刊登广告6000条,倡导“不剩菜、不剩饭”消费理念,无论是宾馆饭店、学校餐厅,还是机关单位食堂迅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餐桌文明风”,使节俭用餐、文明用餐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