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生城

 陆安桥1871 2015-12-02

天生城

 

由何氏墓前平台东南望,有山突起平地间,形如覆斗,其东北侧山势稍陡,而西南侧则甚平缓。山不甚高,山顶石壁直立横亘,有如城垣盘绕山顶之上,诚如范成大《午夜登嶓山》诗中所言:“峰头壁立伟天造,万雉石城如带绕。”此即“天生城”,当年余玠所筑沿江要塞之一,宋军曾在这里英勇抗击来犯元军。

万县十景有“天城倚空”,(同治增修《万县志.古迹》)即指此景。清万县知县刘高培有《天城倚空》咏道:

 

廛部起云端,楼殿出海曙。

紫翠层回环,琼光日转助。

波潆雉尾摇,山趋凤翎翥。

造物辟奇境,恒思帝居固。

(同治增修《万县志.艺文》)

 

清万县知县丁凤皋亦有《天城倚空》诗云:

 

万仞奇峰设,凌虚气象雄。

如墉凭地险,累卵自天工。

鸟道余丹壁,松关款碧空。

星辰梯接步,引览极巴东。

(同治增修《万县志.艺文》)

 

天生城又名天城山、石城山。《舆地纪胜.夔州路.万州》记:石城山“在州西五里,四面垂崖峭壁,唯东南隅可径而登。”同治增修《万县志.山川》记:天城山“在县西五里,四面峭立如堵。相传汉昭烈曾驻兵于此,即《华阳国志》所云小石城山也。上有元至正十三年总管王师能《天城石壁记》云,万在江北,城号天生。昔昭烈上控蜀汉,下窥三峡,于此乎插剑,盖荆蜀之要会也,《舆地纪胜》云,天城山三面峻壁,惟山后长延一脊,容径尺许,累石为门,俗亦谓之天子城,以昭烈名也。”

王师能《万州天城山石壁记》作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也即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丙子,所记即为当年夏,宋万州守将上官夔据天生城奋勇抗击元军之事。

同治增修《万县志.艺文》载有此记全文。全文以汉奸口吻吹捧元军武功,从中却也可以曲折看出当时万州军民英勇抗战的业迹。先是元军曾于前一年秋围天生城五旬,由于守将上官夔据山坚守,元军未能得逞。当年正月,元军进至临安,宋恭帝与全太后奉表降元,被掳北上。闰三月,张世杰、陆秀夫立端宗于温州,继续坚持抗元。就在这山河破碎之际,元兵再次围城,上官夔率万州军民浴血奋战,元军“招之降,不从,城陷,巷战而死。”(正德《夔州府志.名宦》)上官夔虽然名不载于《宋史》,但其力战殉国的英勇业迹不仅永世流传,也为万州增光。

万州又有天生桥,座落于万州旧城区西苎溪河上,有一块天然巨石横跨东西两岸,形成一座天生的石桥。它像一把平放的石琴,淙淙的流水声便是琴音,故得名“石琴”。《舆地纪胜.夔州路.万州》记,天生桥“在苎溪上。乃一巨石,自然为桥,其长与溪等。而平阔如履平地,溪流出其下。”

桥下溪水平稳的流淌,一出桥洞便吼声高歌直奔崖下,形成一道飞瀑,激起层层水花如雾似雪,故得名“响雪”。《同治增修《万县志.津梁》记:“旧志:桥上古额云:‘跨虹天际’。联云:‘有风因喷雨,无日不开雷。’后注按院某姓名剥落。清雍正年间夔州军民府杨木源在桥东西头题名“响雪”及“石琴”。故故有“石琴响雪”之称。

传说李白曾从此桥经过,故又名“天仙桥”。因而有人题此景观为“仙桥虹济”。为万县十景之一(同治增修《万县志.古迹》)

明朝杜应芳题诗:

 

灵根穿地起,神斧削天通。

龙卧雷奔壑,鲸吞雪空。

平能舒险仄,坚不受磨 。

应与银河接,还期黄石逢。

(同治增修《万县志.艺文》)

 

清刘高培题诗“夹岸影挑浪,凌空结彩霞”。

清朝李兆庚题诗:

 

千丈长虹渡水来,五丁力士划天开。

银涛直泻严冬雪,锦浪狂奔盛雪飞。

闻说仙人鞭石起,凭谁强弩射潮回。

溪桥画古留题咏,过客挥毫有妙才。

清丁凤皋《长虹横波》诗云:

 

饮涧飞虹落,仙桥亘古横。

有人皆鹤跨,无石不天擎。

挈贰疑朝雨,缥绡逗晚晴。

江淹文可赋,南浦望霓旌。

(同治增修《万县志.艺文》)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天生桥迷人的景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