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昵称21939249 2015-12-02

一、气密性能

①气密性能分级指标:采用在标准状态下,压力差为10Pa时的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作为分级指标。

②分级指标值: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二、水密性

①水密性分级指标:采用严重渗漏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值作为分级指标。

②分级指标值: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三、抗风压性能

①抗风压性能分级指标:采用定级检测压力值P3 分级指标。

②分级指标值: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检测准备

1.试件要求试件应为按所提供图样生产的合格产品或研制的试件,不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组装工艺或改善措施。 试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组合、装配完好,并保持清洁、干燥。

2.试件数量相同类型、结构及规格尺寸的试件,应至少检测三樘。

3.试件安装要求

  • ①试件应安装在安装框上。

  • ②试件与安装框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并密封。安装好的试件要求垂直,下框要求水平,下部安装框不应高于试件室外侧排水孔。不应因安装而出现变形。

  • ③试件安装后,表面不可沾有油污等不洁物。

  • ④试件安装完毕后,应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4.检测顺序宜按照气密、水密、抗风压(变形P1、反复受压P2、安全检测P3)的顺序进行。

5.检测安全要求

当进行抗风压性能检测或较高压力的水密性能检测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气密性能检测

1.气密性能检测加压顺序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2. 预备加压

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绝对值为500 Pa,加载速度约为100 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 s,泄压时间不少于1 s。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上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3.渗透量检测

(1)附加空气渗透量检测:检测前应采取密封措施,充分密封试件上的可开启部分 缝隙和镶嵌缝隙,或用不透气的盖板将箱体开口部盖严,然后按照图2检测加压部分逐级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约为10 s,先逐级正压,后逐级负压。记录各级测量值。

(2)总渗透量检测

去除试件上所加密封措施或打开密封盖板后进行检测。

4.检测值的处理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水密性能

1.稳定加压法和波动加压法

(1)工程所在地为热带风暴和台风地区的工程检测:波动加压法

(2)定级检测和工程所在地为非热带风暴和台风地区的工程检测:稳定加压法规定:水密性能最大检测压力峰值应小于抗风压定级检测压力差值P3 。

2.稳定加压法

按照图3、表4顺序加压,并按以下步骤操作:

  • a)淋水:对整个门窗试件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2 L/(m2·min)。

  • b)加压

  • 在淋水的同时施加稳定压力。定级检测时:逐级加压至出现严重渗漏为止。工程检测时:直接加压至水密性能指标值,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15 min 或产生严重渗漏为止。

  • c)观察记录:在逐级升压及持续作用过程中,观察并参照表6 记录渗漏状态及部位。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3.波动加压法

1.按照图4、表5顺序加压,并按以下步骤操作:

  • a)淋水:对整个门窗试件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3 L/(m2·min)。

  • b)加压:在稳定淋水的同时施加波动压力,波动压力的大小用平均值表示,波幅为平均值的0.5倍。定级检测时:逐级加压至出现严重渗漏。工程检测时:直接加压至水密性能指标值,加压速度约100 Pa/s,波动压力作用时间为15 min或产生严重渗漏为止。

  • c) 观察记录:在逐级升压及持续作用过程中,观察并参照表6记录渗漏状态及部位。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4.分级指标值△P的确定

  • ① 记录每个试件的严重渗漏压力差值。以严重渗漏压力差值的前一级检测压力差值作为该试件水密性能检测值。如果工程水密性能指标值对应的压力差值作用下未发生渗漏,则此值作为该试件的检测值。

  • ② 三试件水密性能检测值综合方法为:一般取三樘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如果三樘检测值中最高值和中间值相差两个检测压力等级以上时,将该最高值降至比中间值高两个检测压力等级后,再进行算术平均。如果3个检测值中较小的两值相等时,其中任意一值可视为中间值。

抗风压性能

1.检验项目

①变形检测

检测试件在逐步递增的风压作用下,测试杆件相对面法线挠度的变化,得出检测压力差P1。

②反复加压检测

检测试件在压力差P2( 定级检测时) 或P2’( 工程检测时) 的反复作用下,是否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

③定级检测或工程检测

检测试件在瞬时风压作用下,抵抗损坏和功能障碍的能力。

定级检测:是为了确定产品的抗风压性能分级的检测,检测压力差为P3;

工程检测:是考核实际工程的外门窗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检测,检测压力差为P3′

2.检验步骤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2.1确定测点和安装位移计

将位移计安装在规定位置上。测点位置规定如下:

  • a)对于测试杆件:测点布置见图6。中间测点在测试杆件中点位置,两端测点在距该杆件端点向中点方向10 mm处。当试件的相对挠度最大的杆件难以判定时,可选取两根或多根测试杆件(见图7),分别布点测量。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 b)对于单扇固定扇:测点布置见图8。

  • c)对于单扇平开窗(门):当采用单锁点时,测点布置见图9:

取距锁点最远的窗(门)扇自由边(非铰链边)端点的角位移值δ为最大挠度值,当窗(门)扇上有受力杆件时应同时测量该杆件的最大相对挠度,取两者中的不利者作为抗风压性能检测结果;无受力杆件外开单扇平开窗(门):只进行负压检测,无受力杆件内开单扇平开窗(门):只进行正压检测;当采用多点锁时,按照单扇固定扇的方法进行检测。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2.2 变形检测

先进行正压检测,后进行负压检测,并符合以下要求:

  • a. 检测压力逐级升、降。每级升降压力差值不超过250 Pa,每级检测压力差稳定作用时间约为10 s。不同类型试件变形检测时对应的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应符合表7的要求。检测压力绝对值最大不宜超过2000 Pa。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 b) 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的面法线挠度值(角位移值),利用压力差和变形之间的相对线性关系求出变形检测时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对应的压力差值,作为变形检测压力差值,标以±P1。

  • c) 工程检测中,变形检测最大面法线挠度所对应的压力差已超过P3′/2.5时,检测至P3′/2.5为止;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当10 mm自由角位移值所对应的压力差超过P3′/2时,检测至P3′/2 为止。

  • d) 当检测中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以相应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分级指标值为P3。

2.3求取杆件或面板的面法线挠度可按公式(7)进行: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2.4 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的角位移值艿为E测点和F测点位移值之差,可按公式(8)计算。

门窗进场须知丨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分级

2.5反复加压检测检测前可取下位移计,施加安全设施。

  • 定级检测和工程检测应按图5反复加压检测部分进行

  • 定级检测时,检测压力从零升到P2后降至零,P2= - 1.5P,且不宜超过3 000 Pa,反复5次。再由零降至 - P2后升至零,- P2=1.5(- P1),且不宜超过- 3 000 Pa,反复5次。

  • 工程检测时,当工程设计值小于2.5倍P1时以0.6倍工程设计值进行反复加压检测。

2.6定级检测或工程检测

  • 定级检测时,使检测压力从零升至P3后降至零,P3=2.5P1,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P3=2.0P1;再降至-P3后升至零,- P3=2.5(- P1),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 P3=2 (- P1) 。

  • 工程检测时,当工程设计值P3′小于或等于2.5P1(对于单扇平开窗或门,P3′小于或等于2.0P1)时,才按工程检测进行。压力加至工程设计值后降至零,再降至-P3′后升至零。当工程设计值P3′大于2.5P1(对于单扇平开窗或门,P3′大于2.0P1)时,以定级检测取代工程检测。

2.7 检测结果的评定

(1)变形检测的评定

以试件杆件或面板达到变形检测最大面法线挠度时对应的压力差值为±P1;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以角位移值为10 mm时对应的压力差值为士P1。

(2)反复加压检测的评定

如果经检测,试件未出现功能障碍和损坏,注明 值或 值。如果经检测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记录出现的功能障碍、损坏情况及其发生部位,并以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分级指标值分级;工程检测时,如果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的压力差值低于或等于工程设计值时,该外窗(门)判为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定级检测的评定

试件经检测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注明土P3值,按士P3中绝对值较小者定级。如果经检测,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记录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的情况及其发生的部位,并以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所对应的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分级指标值进行定级。

(4)工程检测的评定

试件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注明土P3′值,并与工程的风荷载标准值Wk相比较,大于或等于Wk时可判定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否则判为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5)三试件综合评定

定级检测时,以三试件定级值的最小值为该组试件的定级值。工程检测时,三试件必须全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

关注微信号“豆丁施工”

或者“docinsg”(长按可复制)获取更多行业最新资讯、干货知识、行业人脉。

每日学习跬步千里,豆丁施工与你同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