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路逐步明确。 自贸区邮报近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载体,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开始行动,“2015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已经基本完成。 未来发展重点和目标也已基本明确——“开放式创新程度最高,运用型创新要素最集聚,改革试验举措最丰富,主导产业成果转化率最高,'四新经济’代表性企业最集中,科技金融活力最显著,创新创业者最向往”。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继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四个中心”之后,正在筹划建设的“第五个中心”。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赋予重要责任。 知情人士告诉自贸区邮报,未来张江园区将提升开放式创新程度,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此外,张江园区还将培育一批“四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经济”企业,建立“四新经济”产业集群。 未来,张江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两大产业集群,即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医”产业集群(涵盖医学、医药、医械和医疗健康产业)和“E”产业集群(涵盖集成电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延续传统优势,同时谋求“交叉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层面还在研究扶持“四新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和措施,重点支持一批具有颠覆性的技术、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任新建还对媒体透露,“科创中心建设方案中主要是布局金融链条,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研发,促进成果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天使投资、PE投资等各个阶段给予不同的金融支持。” 除了产业培育,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双自联动”)是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另外一个关键点。 眼下,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从28.78平方公里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围栏内,扩展到陆家嘴、张江、金桥等围栏外的区域。 今后,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也将与科技创新主体的需求紧密结合,而张江的创新转型也能更好利用便利化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推进。 有媒体报道称,张江将逐步复制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模式。具体可能采用分步式的方法推行,在科技创新、创业便利化、科技型企业工商注册、科技服务市场准入等方面,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此外,张江或将推行“创新券”制度,即在张江园区内注册的企业将可以通过向管委会申请创新券,用来向全市高校、院所等研究单位购买科技服务,这些单位随后可以凭创新券向张江管委会变现。 除了制度衔接,在空间布局上也有动作。知情人士告诉自贸区邮报,张江园区一方面将自北向南(康桥园区)延伸,形成一条涵盖医学、医药、医械、医疗,融入大数据、云计算的“医”产业带;一方面加快向临港“转移”,积极鼓励张江的优势产业,如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向临港转移、集聚,形成相关产业集群,联手打造“升级版张江”。 |
|
来自: Litchimango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