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勤于写作,大胆创新

 长青凌寒0315 2015-12-03
 

 
 

勤于写作,大胆创新

                柳河县长青小学 郭术梅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火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它是创造学、心理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所谓灵感,是人们对某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某个时候却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和新假设,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灵感,又称顿悟。灵感的特点是:长期孕育,实然爆发;神经亢奋,情绪强烈,稍纵即逝,难以再现。苏轼有诗云:“做诗火急追亡捕,情形一失永难摹。”意思是说,当灵感闪现的时候,应该像追捕逃犯那样火急,立即把它捉住,待到情境消失的时候,就很难把它描摹出来。因此,灵感便在模糊神秘的光环中令可望而不可知。其实,灵感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活动,不管其表现如何复杂,激发机制如何奇特,总是有规律可寻的。作文教学要培养创新人才,研究灵感思维教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如何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呢?

1、创设情境,在感悟中诱发灵感。
    情境具有重要的智能暗示作用。情境能让学生“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学生在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去体验,便能萌生一种惊异感、质疑感、自由感,带来感知的敏捷性、情感的丰富性以及认识事物的颖悟性和灵活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一种气氛、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之下,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灵感思维。如改写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感悟,让他们亲自感悟“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春的气息和生机;改写《我的叔叔于勒》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其站在这个角色的心理位置上去体验;写某人的不幸遭遇,可播放《二泉映月》,感受人生的辛酸和坎坷;写夏夜景色,可播放《良宵》或《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受清风朗月中的惬意和幽情。情境提供的种种具体表象,使学生灵感来潮,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沟通了,想像的彩翼张开了……刹那间,“心物交融”,一系列的开窍效应翩然而至,激情便如开闸的洪水倾泻于笔端。
    2、强化洞察,在发现中获得灵感。
   洞察是知觉和思维相互渗透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在洞察过程中,不断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或假设联系起来思考,并比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和重复现象等,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获得新的发现和发明,这也是灵感思维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凡是洞察力强的人,必然对客观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心理经常处在高度积极的警觉状态,能觉察到别人看不到的深层的情况,对事物的认识常具有独创性。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洞察客观世界的能力,有了洞察的敏锐性,在作文写作中就能积极、周密的思考,对问题正确判断,迅速作出结论,从而获得灵感。如一位学生在认真研究、比较《红楼梦》中的人物个性特点之后,获得了灵感,创作了《<红楼梦>中人物的“色彩”》一文。他在作文中写道:“王熙凤是红色的,热情、大胆、能干、狠毒;林黛玉是蓝色的,忧愁、敏感、孤傲,却又清新、叛逆、坚强;晴雯是独特而有生命力的绿色;秦可卿是艳丽的玫瑰色;李纨是沉闷的灰色……”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看人物,并以某一色彩喻之,给人物性格定格,评出了人物的个性,见解新颖,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3、摄入信息,在事例中触发灵感。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是有目的地接受信息,这种信息的摄入,属于显意识的摄入。但在社会生活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各种事物的感染和熏陶,因而就摄入了大量的潜意识的信息。显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大脑摄入的显意识多了,在记忆仓库里储存起来,就可能不断转化为深层次的潜意识;相反,潜意识也会因某种原因而向显意识转化,以至突然爆发,就出现了灵感。一般来说,灵感的发生,不能坐等现成,而要主动地去寻找获取。诱发灵感的关键是触发信息的有效性,即通过联想,将各种在传统观念看来不相关的各种信息巧妙地组合起来。信息触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量来自外界的信息,一是自己头脑中的内部信息。二者交融,往往就成了触发灵感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学习中、生活中、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敏于发现,勤于思考,进行信息的有效整合,从信息中触发灵感。如有一位学生在《杂文报》上看到一篇反映当今不学无术、腐化堕落的个别官僚形象的文章,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联系《刚正传》中阿Q的形象,创作了一篇《阿Q外传》,借本性未改的“阿Q市长”的种种丑态,对这一类官僚阶层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另外“同感共鸣法”也不失为激发的捕捉灵感的一种妙法。所谓同感共鸣。就是让你的“灵魂”入境?演艺界称之为“进入角色”与“角色”同尝酸甜苦涩,忧其忧,乐其乐,灵魂同感,心情共鸣,从而进入一种积极高度亢奋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愈是全身心的投入“角色”,想像性地体验,设身处地地体验,愈能与“角色”增强同感力,同感共鸣亦愈强烈,阅读材料悟理越深,立意作文情感越真。

因此教师只要正确地把握灵感思维激发的心理机制,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把学生的灵感激发出来,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王国中不管多么奇特、多么复杂、多么玄奥、多么飘忽不定的心理活动,最终都会通过实践这个中介,在物质世界中找到它的根须。因为缪斯女神的灵感之翅常常翩翩起舞于每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生身边,给他们以智慧的启迪,以创造的动力,使他们能创作出闪耀着灵感火花的佳作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