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老集

 圆角望 2015-12-07

俞晓群(北京)·我读故我在

所谓“三老集”,是指二〇一一年出版的三本书:沈昌文《八十溯往》、钟叔河《记得青山那一边》、朱正《序和跋》。此事缘起于二〇一〇年,我刚到北京工作,请梁由之先生帮助我策划选题,题目确定为“海豚文存”。他报上来第一套选题,即为几位一九三一年出生的前辈,梁兄提到上述三位,还有流沙河先生;我曾经提到刘杲先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只确定上面三本,一时颇有影响,“三老集”的名字就此流传开来。书出版后,我在北京三联韬奋中心为沈先生祝寿,来了王蒙等许多名家;此后湖南方面的朋友,在长沙熬吧为钟先生、朱先生祝寿。我们的主题都是提倡向前辈致敬,带来很好的反响。这两个聚会梁兄都参加了。

一晃四年过去,三位老先生都已经八十四岁了。在这四年中,我与他们又做了哪些合作呢?

先说沈昌文先生。自从那次八十岁祝寿活动之后,他就一直埋怨我,他说没祝寿时他还很年轻,祝寿之后他就感觉自己老了。听力下降,记忆力衰退,都怪你们啊。我知道沈公是在“发嗲”,这是他最喜欢的上海话。其实他哪里老了?说几件八十岁之后,他做的大事,就可以见到他气势不减当年。这几年,他与陆灏策划的“海豚书馆”,如今已经出版八十多种,很快会到一百种。这几年,他在郝明义先生大块文化出版自传《也无风雨也无晴》,厚厚一大本,先在海外出版,他还去台湾参加首发式;又在海豚出版社出版大陆版,已经再版两次,快卖到两万册了。这几年,他出版《师承集》,整理出很多珍贵的书信资料原件,上市后立即引起轰动。为了这些著作,他每年八月都要去上海参加书展,做嘉宾讲座,签售新书。今年九月底,他还被胡洪侠请到深圳去,接受媒体采访,签售新书,与读者见面互动,几天中忙得一塌糊涂。在为沈先生祝寿的晚宴上,他非常高兴,侃侃而谈,鼻子上都被涂上了奶油蛋糕。

再说钟叔河先生。我对钟先生仰慕已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曾经向他组稿,为“国学丛书”撰写《载道以外的文字》。那次没有成功,这次是梁由之帮助我连上这一条线索,圆了旧愿。后来又有杨小洲加盟海豚出版社,他与钟先生关系极好,因此在“三老集”之后,我又接着出版了钟先生的《人之患——为别人作的序》,还有刚刚出版的《千秋鉴借吾妻镜》。几年之间我四次去长沙拜见钟先生,为他做了两场读书分享会。尤其是当面听钟先生讲学问,讲旧事,体悟人生智慧,耳提面命,受益多多,甚至组稿也成了次要的事情。当然钟先生案上好东西极多,我每次去都不会踏空,总会在书稿上有所收获。这一次钟先生拟将他点校的周作人《儿童杂事诗笺释》交给我出版,对于这个版本,我觊觎多年而不得手,钟先生做事举重若轻,临到告别时还叮嘱我说:“晓群,我的书稿可出即出,不要为难。”我心里明白,钟先生身为一代大家,谈吐之间,举手投足都值得我辈学习效仿,能在工作之中接受他的言传身教,是晚辈一生的幸事。

还有朱正先生。这次在长沙为钟先生新书搞活动,起初说朱先生不在,后来说他回来了,一定会参加钟先生的活动。能够一并见到“二老”,真让我们喜出望外。在会上我才知道,钟先生《千秋鉴借吾妻镜》八十年代初版,正是朱正先生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时安排出版的。这一种文化源流,千回百转,都绕不过几位出版大家的身手。我知道钟、朱二位先生手中还有许多好东西,比如他们的书信集,文化价值极高,为此我们也与王平兄交流多次,还希望有机会能为钟先生、朱先生多做一些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