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赴朋友午宴,与我同时赴约的张女士携女儿参加了饭局。张女士7岁的女儿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这女孩性格活泼开朗,口齿伶俐,模样俊俏。可是,她的行为却令人大失所望。
小女孩进入餐馆后,看见窗台上那盆粉红色的月季花开得正浓,于是,跑到窗前摘下一朵花插在鬓边。
随后,她落座在几个大人中间,丰盛的美味刚刚摆放到桌上,主人还未曾宣布开席,女孩竟然旁若无人地吃了起来。还把喜欢的菜肴放到自己的眼前。
更过分的是,女孩嚷着让请客的阿姨为自己点个锅包肉上来,一会儿的光景,女孩吃剩的鸡骨头、鱼刺、虾皮连同用过的餐巾纸随手扔在地上。
张女士对女儿的行为举止不但不批评纠正,反而为其辩解道:“我女儿和朋友们不见外,大家也别介意哦”。
当时在座的朋友们都觉得看不惯,可是耐于面子又不好说什么。 饭局这一幕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觉得张女士女儿的行为是一种教养缺失的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影响孩子健康品德的形成。
她凡事以“我”为中心,不讲礼节、不懂礼貌、没有规矩、不尊重他人劳动,不爱惜花草,是与长辈溺爱,娇惯分不开的。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个女孩行为举止的小学生、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大有人在。
我们常常会看到,在公交车上学生不给老年人让座;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打断别人谈话;横穿马路闯红灯;随地乱扔垃圾;折断树木;践踏花草;做了错事不忏悔;别人给予帮助后,没有感恩之心……
这些林林总总的坏习惯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格格不入的,属于不文明行为,凡是不文明行为都会被人所耻笑。一个人如果被视为“没教养”,那么,这个人很难有所成就,难怪人们把一些人的不文明行为视为没有家教,或者斥之为缺乏教养。没文化和没教养一样被人看不起。
查阅辞典得知,教养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看起来,教养无疑属于道德、品格等精神范畴,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也可以理解为,教养是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一个人的教养如何,折射了出了这个人品德的优劣,素质的高低。
孩子的教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通过家教,也就是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学校老师的德育施教、社会及孩子成长环境的熏陶而养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很大程度上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良好的家风,称职的父母是培养有教养孩子的关键。张女士的女儿在众人面前那些不合适宜的行为,源于母亲对孩子的溺爱,不注重对孩子品德方面的培养。长此以往地纵容孩子的坏习惯,将影响孩子德育发展,形成不良的品格,到头来悔之晚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有教养的孩子要从娃娃抓起。父母身先士卒做榜样,老师循循善诱规范学生行为。使孩子们从小懂善恶,知美丑。养成艰苦朴素、知书达理、尊老爱幼、善解人意、助人为乐、先人后己、遵章守纪、表里如一、关心他人、信守诺言、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不取笑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体谅别人处境,尊重别人劳动等良好的品德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