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丨中医理论33

 孙盛东 2015-12-10

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

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的升降出入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活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而死亡。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仅仅是推动和激发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例如,肺的呼吸功能,体现着呼气是出,吸气是入;宣发是升,肃降是降;脾胃和肠的消化功能,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来概括整个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和排泄的全过程;机体的水液代谢,是以肺的宣发肃降,脾胃的运化转输,肾的蒸腾气化和吸清排浊,来概括水液代谢的全过程。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的升降出入的具体体现。

气的升和降、出和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从局部来看,并不是每一种生理活动,都必须具备升降出入,而是各有所侧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从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来看,则升和降、出和入之间必须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又是协调平衡各种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调,即是“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由于某些原因,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称作“气机不畅”;在某些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称作“气陷”;气不能内守而外逸时,称作“气脱”;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称作“气结”或“气郁”,甚则“气闭”等。《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充分说明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局部来看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却是有一定的规律,而且是协调平衡的。


往期课程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本微信公众号请按住下图,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这个星球上最智能的中医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