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速效救命~慢郎中

 老鹰666 2015-12-12

生命的第二次机会:《走入中医抗癌》

麻博士谈:

中药治疗癌症急性症状(二)

(连载27)

『首发连载,持续关注』

人们往往认为,西医治急性病,中医治慢性病。其实,中医在很多情况下,对于急性症状的解决,有非常好的效果。

本期关键词:黄疸(阴黄、阳黄),茵陈蒿汤,茯参四逆汤,吴茱萸汤。


作者:麻仲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中医临床30余载,世界著名中医抗癌专家。


今年11月份,我在北京讲学时,有个学生介绍个患者。患者远在西藏,晚期癌症,腹水黄疸,据说正处在生命紧急关头,希望我能提供帮助。


我说好吧,尽我最大努力,但有一条件患者需要具备,那就是中医学讲的“有一分胃气,就有一分生机”。十分胃气十分生机,五分胃气五分生机。我要求患者至少有三分胃气。因为远程治疗,靠的主要是中药。经学生与患者家属联系,得知患者想吃东西,只是一吃就吐。既然想吃东西,证明胃气还是有的,我决定一试。


经了解,患者女性,72岁,胰脏癌,目前黄疸严重兼有腹水。西医让尽快做引流术,患者惧怕不敢做。想吃东西,但食入则胃胀、呕吐,所以也不敢吃东西。


舌苔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浊滑。身体怕冷,大便偏干,小便色深黄、稍频。腹痛需要服用止痛药镇痛。


另外患者家属也按要求发来个身体图片:皮肤晦黄,眼睛暗黄,精神萎靡。


我分析认为:这是个典型的阴黄案例。应该用《伤寒论》经方茵陈蒿汤为基础方:

汤药处方:

第一组:熟附子6克、红参6克。以上放入砂锅,加冷水漫过药材,先煮30分钟。

第二组:茵陈蒿15克、熟大黄6克、焦栀子6克、干姜3克、茯苓10克、苏梗10克、青皮6克、陈皮6克、泽泻15克。

以上合并入第一组,添加热水漫过药材,水开起算,再煮30分钟。

第三组:青蒿15克、砂仁3克(煮前捏裂)、白蔻仁3克(煮前捏裂)。

以上合并入第二组,再煮1分钟,迅速起锅。

用法:煎药液倒出,分2份,早晚饭时间饭前或饭后半小时个服用一份。每份约半杯,服用时加热,点4-5滴鲜生姜汁,缓慢服用。先服用一帖。

第二天,患者女儿微信告知,患者的黄疸已经消退一半以上,精神也好了些,也没有那么恶心了。但大便稀、次数多。

我又开一方:

吴茱萸6克、干姜6克、大枣6个、竹茹15克、橘皮6克、焦四仙各6克、炒扁豆15克、炒薏米15克、芡实15克、赤石脂15克、炙甘草6克。

煎法服法:以上放入砂锅,添加冷水漫过药材,水开起算,煮30分钟,煎药液倒出,分3份,早中晚饭前半小时或饭后半小时服用。温热、缓慢服用。每份约半杯。

我让患者这两个方子隔天交替服用。

两种约服用了20帖,患者进食增加,黄疸大部分消退,腹水也有所减轻,唯疼痛依然要服用止痛片。目前患者已经转入康梭疗法疗程。


黄疸诊断依据

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



阳黄的黄色鲜明,阴黄的黄色晦暗。为什么有阳黄、阴黄?这要从黄疸的产生病理分析。黄疸的产生,中医学认为是胆汁蓄积,不循常道(十二指肠)排泄,而是进入血液,外发皮肤。胆汁,其黄属热,其汁属湿。说白了,黄疸就是胆囊的湿热胆汁异常外排。排到什么地方呢?三个地方表现出来:皮肤,巩膜,小便,叫做目黄、身黄、小便黄,“三黄”。“三黄”之中,是以目黄为诊断依据。

我们了解了,黄疸是以湿热为病理。当黄疸偏于热时,黄色鲜明入鲜橘,为肝胆胃热盛;黄疸偏于湿时,黄色晦暗如陈橘,为脾肾阳气低下。


无论阳黄还是阴黄,一个“黄”字,说明黄疸的病理必然有热的一面。所以经方茵陈蒿汤在治疗黄疸时,无论阴黄阳黄,都以苦寒的茵陈蒿为君药,如果阳黄,就配合大黄、栀子;如果阴黄,就配合附子、干姜。


在这个例子中,患者显然属于阴黄。为了速去黄疸,挽救生命,赢得治疗时机,我在处方中将攻黄的茵陈蒿、大黄、栀子全都保留,再配上附子、干姜振奋阳气。大家可以看出,除了茵陈蒿汤外,我还配伍了《伤寒论》另外一个名方:茯参四逆汤,增强振奋人体元阳元阴的力量。大黄使黄从大便而走,泽泻则使黄从小便而走,这也是中医学“分消”理论的实践。其他的成分,青皮、苏梗、陈皮、砂仁、白豆蔻,则是开通、通降胃气。


最近有个有趣现象:我处方中一用青蒿,有的患者就问,是不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了,你就开始用青蒿?其实,我一直是喜欢用青蒿的。


青蒿同茵陈蒿比起来,茵陈蒿苦寒,功力利肝胆、利尿、退黄,主要用于治疗黄疸;

青蒿微苦、凉,功力利肝胆、截疟、退蒸,主要用于解暑、疟疾、骨蒸潮热。


我将两蒿联用,为了增强退黄效果。在治疗肝癌、胆癌、胰脏癌时,我经常用青蒿的。不过青蒿不可以久煎,一过性煎煮就好。(屠呦呦也正是查阅古书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从青蒿不可久煎的记载中,发明了青蒿素)。


考虑到这个患者毕竟是属于阴黄为主。所以我用了个交替方,也是《伤寒论》的经方,叫做吴茱萸汤,进行化裁,着重温胃散寒,保护脾胃,促进胃口。

未完待续)

备注:作者写癌症治疗医案体会的目的,是总结和交流经验、让更多癌症患者受益。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作者对每一个案例均作了技术性处理。如果您是患者,曾在或正在接受我的治疗,阅读到我发表的案例,请理解,同时不要对号入座。希望您和我一道,帮助更多的人。

麻仲学 教授



1986-1989年,师从中医温病学、脾胃学巨匠董建华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获得博士学位。

1979-1982年,师从中国首批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获得硕士学位。

1992年,当选为北京高等院校系统26名青年学科带头人之一。

1994年-1997年,担任第一至第五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共同主席。

1998年起出版《世界传统医学大系》系列著作,任总主编。该著作列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八五、九五重点出版项目。

1996年,麻博士移居美国,先后创办美国中医肿瘤研究所(康梭疗法中心)和美国中医药大学。在美国,他在运用中医药治疗癌症和多种疑难病症方面累积了丰富经验,并在养生防癌防病方面有所建树。以“康梭疗法”为代表的新经方理论,是其在继承董建华院士研究理论基础上,首创的中医经方完整理论体系,其著作《新经方教程》自2010年至今,均列为美国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

注:凡文中提到的汤药处方,一律按实情列出;凡提到的成药处方,作者将在今后文章中说明。治病需经专业医生辨证治疗,切勿擅自按文中方剂配药服用。

——编辑/米忽 摄影/油麻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