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孙绍振老师的交往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15-12-13

一个老者是我读大学时的老师孙绍振,一个八十岁的老学者,一个依然精力旺盛,一个依然对学术有执著追求的老者,我的人生有了几次的交集。

      我算是一个 幸运者,大学时承蒙他的教诲,那是二十八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孙老师,孙教授,尽管很有名,但是我与他之间还是有距离,毕竟我只是一个学生,而且在学术方面也没有什么想法,所以孙老师停留在我大脑里的印象就是他老人家在福建师范大学文科楼一楼的阶梯教室里面对我们一百多人慷慨激昂的那副神情,声音尖亢极富穿透力,他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激情,他的言语总是能够打动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心灵,把我们这些视写作为畏途的年轻人一步步引入一条通道,他的《文学创造论》这本书我还依然保存着,这本书里所阐述的那些创造理论至今还深深印在我脑海里。

      他的课堂里所说的一个年轻人骑着一辆破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其他的地方都在响,他描述这个年轻人与一个姑娘谈恋爱,当这个时候从姑娘那里获得了喜讯的时候,就觉得这两破自行车除了铃铛不会唱歌,其他地方都在纵情歌唱,怎么听都美妙的音乐;而他的失恋的时候,这辆自行车除了铃铛不会叹气,其他地方都在叹气,怎么听都是一首伤心之曲。情感在写作之中的影响力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情感的辐射力是巨大的,这在文学创作之中是十分重要的。这段交往应该是刻在我人生的阅历上,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记,是一个大学教授给予一个普通中文系学生教学影响和文学影响。那个时候,我是坐在课堂里聆听他的讲课,还得完成他布置的写作作业。

      应该是在十年前吧,孙老师,竟然大胆地来到厦门给全体高中语文教师上高中语文课《祝福》。这篇经典名篇在孙老师的课堂里,面对高中生,跟我们这些中学语文教师的普通上法完全不一样,而是以一种站在学生阅读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极为细腻而到位地将《祝福》这样一篇小说很好地诠释给学生听,也为我们这些高中语文教师打开了一扇解读课文的窗户,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小说教学,使得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小说教学,不得不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与缺憾。不过当时三个多小时的课堂,我依然是一个忠实的听众,也没有提问他,也没有凑上去与之寒暄,那个时候,我依然觉得孙老师高高在上,我与他有距离。

      这次《中华诵 经典教育论坛厦门专场》在我校举办,而我作为组织者之一,与孙老师直接见面,到火车站去接他,回宾馆的路上聊起了很多事情,一下子把我们从过去的那种相对有距离感的交往拉近了距离,这个时候的我感觉到了孙老师的人间烟火气,一下子改变了我以前对孙老师的印象;后来我又送他到火车站,仅仅是我与他,还有司机,还有另一个志愿者,这个时候的交流似乎进入了孙老师的日常生活,我更加真切地了解了孙老师这个人的个性,人生看法以及他的写作经历,还了解到他八十岁了依然还站在讲台上讲课,而且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他的身体真的很不错,一问,他说,这是他在年轻时候养成了跑步的习惯,坚持了几十年打下的基础。

       这个孙老师真的很可爱,我要与他合影,他欣然接受,而且一看我们的关系是那么亲密,就像一对好朋友似的。这就是我与孙老师交往的片段,也是我点滴的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