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城的“二八酱”

 cocosyl 2015-12-14
平日里热闹惯了,节假日总喜欢躲清静;而终日生活在萧索中,自然会在这日子口里哪热闹便朝那扎。想躲开国庆假期人流如注的京城喧嚣景儿,除了宅在家里,就是一猛子扎到胡同深处去。
转过街角,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大脑在这种条件反射下飞速的旋转着,希望能够回忆起什么,但太多的信息量需要去检索和甄别,在死命地记住这种“熟悉感”,体味此次胡同深度游的目的中,尘封的“二八酱”被翻了出来。
“二八酱”因八两花生二两芝麻而得名。其口甜,兑水量大而实惠,老辈人都喜欢买。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供应量的放开,“北京味”渐渐地退居到胡同深处,地道的北京味道在大街面儿上早已难觅踪影。
“赵府街!”这个词突然从脑海当中崩了出来——这还是打小刚记事儿时候的经历——跟着老家儿穿过什刹海,绕过钟鼓楼,左转右转来到这条街,专程到街口的副食店来买二两“二八酱”。早已被遗忘掉的事情被这种感觉唤了回来,惊喜之余不免加快了脚步。
副食店还在!走进店里,立刻被浓浓的北京旧时景象所惊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广告画横在副食店内的货品架上方,虽历经了多载风雨有些褪色,但依旧辨识得出原本的颜色;油光锃亮、木纹扎眼的老柜台里摆满了各种副食,岁月虽然磨去了桌面上大部分的油漆,让桌角变得圆润,但多年的人工擦拭功夫和副食店特质让柜台油润如新;几口大酱缸里不时地飘散出一股股的酱香味,用来支撑酱勺的铁棍横亘在缸口上,手勺慵懒的趴在上面;售货员一头白发,蓝色汗衫干干净净,手里拿着一块抹布一遍遍地擦拭着柜台。压抑住内心的惊喜之情,淡然地与售货员打了声招呼说来瓶“二八酱”,他一愣,侧目看了我一眼后麻利儿地给我称瓶打酱……。
假日里,央视开始直播全国旅游景点客流情况,“文明”一词被主持人无数遍的提及。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主持人喋喋不休的解说与评论,一边端着大碗吃着特意用“二八酱”拌的面条。
国家走过了65个冬夏,经济的强生、社会的安定、生活的富足让大众出游需求高涨。在具备了“游”的物质条件后,大家便拍拍屁股就开始撸胳膊挽袖子开始实施,而对“游”的不同理解与需求,不仅带来了“千奇百怪”游玩的方式,更夹杂着各种与文明擦肩而过的行为。
自以为古人自恃“学识了得”,愿将一手好字、一念想法在游历途中斥重金精心选址、选匠人才会去刻字留世,“到此一游”这等“诗句”恐怕是为了留耻名让后人警示;瓜皮果屑随地扔的想法也许是因为对于景点服务不满意的一种发泄,要不然谁会对自己眼中的美景“痛下杀手”。至于慢游中国魅力高速、欣赏人头后脑勺的选择仅仅是个人爱好,只要不影响到他人,有无皆可。
血脉流传造就了社会历史。无论哪个时期,青年人换手中年人扛起社会大梁,中年人代替老辈人给自己的孙子孙女讲国法家规的中国文化没有变过。北京城的文化不是封存在空旷的紫禁城里,更没有断代于城市发展的新旧交替中,朝代更替给北京城留下了多元的建筑格局,现代化的发展更为其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时间与空间贯穿在“功崇惟志,业广为勤”这种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智慧和精气神里,才有了今天北京城的面貌。这才是北京城即为古都又冠名世界城市,让人想往的精髓。
旅游不是去过多少地方,在那里留下过什么、看见了什么,而是自己在亲身游历当中获得了什么,舍弃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这个假期没白过,找回了记忆中的“二八酱”,祝福祖国生日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