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另外这次讲课涉及条文,错简稍多,我都按照恩师刘志杰老师讲解统一修正而讲诉。至于为什么这样修正,刘老师已经在书中详细阐述。大家可以参看恩师讲解或者课后提问 我给大家解答。 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这个方子 伤寒论就2条相关条文。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但是 这2条恩师已经修正如下:“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也就是说发汗后或者下后,出现汗出而喘,无大热, 就不能再用桂枝汤了,应该用麻杏石甘汤了。 汗出----就是出汗,病人体表有汗的表现。 喘---气促喘息,呼吸频率加快 或者咳嗽等 气机上逆的表现。无大热---就是热不大,如果有大热应该就是白虎汤或者承气汤的那种发热,汗出,口渴喜饮明显,不怕风不怕冷等。这3个症状啊,都提示病人开始出现阳明热了,有热,所有开始出汗。也可以出现轻微烦躁不安,轻微口渴,鼻孔出气热等表现。 这个热是怎么来的? 因为病人开始太阳中风,本来啊应该用桂枝汤来治疗。结果发汗过度 或者用下法,都损耗了太多的津液,故而产生了这种津亏热燥。 已经津亏有热了,这个时候当然不能再用桂枝汤继续发汗了,不然会增加阳明热。因为桂枝汤 温药多 凉药少。或者使用桂枝汤 但要加凉性清热的药物。 再说了桂枝汤中桂枝,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二者对治五证中的凉滞证:鼻鸣干呕,气上冲等气滞气逆症状。热证的喘息就不对症了,并且力度太微弱了。所以条文后给出了新方子---麻杏石甘汤。 条文我们学习了。再来看看方子。 刘志杰老师经方解析法: 这个就是麻黄汤演变而成: 麻黄杏仁甘草的药症前面都讲了,这里讲一下石膏。 石膏,辛寒。 《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 寒热,心下逆气, 惊, 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辛,发散,寒 清热。中风,寒热:石膏也治疗表证,治疗表证的热证。“心下逆气, 惊, 喘,口干舌焦,不得息”:治疗热性的气逆。 所以条文的汗出 喘 无大热,只是为了凸显为什么用石膏而已。其他症状就省略不讲了,因为麻黄汤条文中已经讲过了。方子和条文要结合着来看,互相补充互相佐证。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麻杏石甘汤的方证标准: 六纲:太阳 阳明 另外这个方的高级配伍恩师在说中具体说过,麻黄配石膏什么作用,麻黄配桂枝什么作用,麻黄配杏仁什么作用?这里留一个课后作业,自己去书中看看。 3、大青龙汤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恶风、烦躁、不得眠也。-----方子后面的服法提示大青龙汤发汗力量很大啊,比麻黄汤厉害,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麻黄汤证 太阳伤寒。烦躁----心为热扰而不宁 谓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提示有阳明热了。这一条没有像麻杏石甘汤条文那样 没发汗 没下 怎么产生热了呢? 因为这一条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提示外感寒邪程度较重,不仅仅出现了受寒的表现。还因为寒邪郁闭,而伴随局部发热。 这个热是因为津液聚集体表要去攻打寒邪 而产生的热。 桂枝汤会出现发热, 桂枝加葛根汤也会出现,麻杏石甘汤也会出现热,大青龙汤还是会出现,只是热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大家想想一堆刚收割的麦子,堆在地上,那个麦子中心是不是很热?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这句提示大青龙汤发汗力度大,不对证的话服后可以可出现汗出亡阳,出现痉挛等不适。类似于西医的体液丢失过多而造成的休克。 这条身不疼,但重,提示表有水湿。严重者肌表可形成水肿,轻微的就是鼻涕多,眼泪汪汪,头重等受寒后津液聚集体表攻寒气而停滞形成的水湿。严重的可形成麻黄加白术汤证。无少阴证,也提示因为大青龙发汗损耗津液阳气明显,虚寒的不可以使用。不然就成四逆汤证了。西医也知道,体液丢失过多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和血容量不足型休克。 方子分析: 这个方子是麻黄汤加了生姜 大枣 石膏 这个方子当然也包括了麻杏石甘汤,只是比麻杏石甘汤表证更厉害。因为它没汗出呀。 六纲 太阳 阳明 4、小青龙汤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心下---心窝子,胸骨柄剑突以下,也就是中焦这个部位。 有水气--有水,有气。水是指水饮湿邪,,气是指气滞(气者,寒则郁滞而满胀,热则冒溢而冲突) 这个水饮判断有个标准(摘取部分汉传辨治学班部分内容): 1、 水肿、胃脘胸胁痛胀不适、腹泻、眩晕、咳喘、呕吐、心悸等。 也就是恩师书中常提的 水饮常见四大症状“喘 呕 眩 悸“。这个水饮能够四处流窜,到处惹事。干呕(恶心干呕 )、咳(咳嗽 咽痒),或渴(口干渴不喜饮或喜温饮),或利(大便稀溏不成形或次数多大便细小),或噎(打嗝,咽喉有物哽住不适等),或小便不利(尿频或者尿少都可以见到,以小便频多 色白或淡黄为多见)、少腹满(肚脐周围胀满不适或肠鸣),或喘者(气促 气紧 胸闷等), 这些都是心下有水气的表现。这个水气可以上逆,可以横逆,可以下逆 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无所不到,到那那惹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这条可以证明小青龙是去寒的。服药后可以出现口渴,这是水气除后出现的津液不足,稍稍喝点水补充一下就可以了。提示身体自我恢复的阶段。 君药:麻黄3两 这个方子是麻黄汤去杏仁,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并且加了赤芍来清热利尿去水饮。 1. 为什么去杏仁? 我怀疑是错简。 杏仁解表力量虽然不足,但是他降逆力量很好啊。不但能治咳喘,更可以治疗奔豚上气啊!性温,可以照顾虚寒的问题。 2. 为什么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 因为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都是去水饮的温热药,专门对治严重的中上焦寒饮证。这是一个对治心下有水气的有效组合。 细辛,辛温,《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散寒,止咳逆,降水饮冲逆。 干姜,辛热,《神农本草经》: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胸满咳逆上气,温中,肠澼下利,。。。。治三焦的水饮,而且生姜止呕效果佳。 半夏,辛温,《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去水饮上逆结聚的。 3. 加用使药赤芍 芍药,酸苦凉,《神农本草经》: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因为赤芍能清热利小便,并且桂枝赤芍调和营卫治疗表证。 小青龙汤 我的讲课到此结束,请大家提问。 课后有时间我再同大家分享些病案。 主讲老师简介: 李明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执业医师,师从汉传中医创始人刘志杰先生。毕业于四川省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士学位。先后在重庆新桥医院、重庆格林医院、重庆城南医院临床工作。现就职于重庆渝中区张医生诊所、重庆南岸区全顺诊所。善用汉传经方诊治妇科、男科、儿科以及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以及风湿、类风湿等骨关节病、皮肤疾病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