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诗赏析

 hjmhjmhjmm 2015-12-15
宋 诗 赏 析(曾师傅)

  (一)五言诗

  宋诗五言诗可读的不多,和唐诗五言诗差距甚大,也许是因为每句五字不够论事的缘故吧。然而,宋诗有三首五言诗很耐读。

  一首是王安石的五绝《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通俗易懂,是一首咏梅的佳作。全诗采取白描的手法赞美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其实,这也是一首吟物言志诗。王安石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坚持变法,为此得罪了很多人。王安石通过这首小诗向世人暗示自己孤芳自赏、坚忍不拔的高尚品格。

  另一首是李清照的五绝《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前两句讴歌楚霸王顶天立地、叱诧风云的豪迈气魄。这两句写得气势滂沱,很难想象出自于一个弱女子。后两句长叹楚霸王死要面子而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这两句写得情真意切,充满了女人味。

  第三首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是一首长达60句、共300字的五言古诗。文天祥本是文状元,本不该也不会带兵打仗。可是,在南宋频临灭亡的危难之际,文天祥毅然在江西起兵抗元,却不幸于1278年在广东五坡岭被俘,次年又被押解至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了各种折磨和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宁死不降。1281年夏,他在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和秽气等七气弥漫的牢房中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正气歌》。开头十句解释天地间有一股浩然正气与日月同辉、让山河壮丽。正是因为这种正气,人们才敢坚持正义、才肯视死如归。接下来十六句尽翻典故、历数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为了正义而舍生忘死。再后面八句说“正气”是人类最崇高的道德,是人类文明的必要条件。下半篇主要叙述自己的牢狱之苦。作者承认是“正气”给了自己无穷的力量、是先烈做了自己光辉的榜样,所以才能忍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以及金钱和美女的双重诱惑。这首诗写得气壮山河、正气凛然,是历代最雄壮的一首诗,是中国历史上最雄壮的一首歌。

  (二)七绝

  宋诗七绝可追唐诗七绝,可能是因为七绝前两句十四字可写实、后两句十四字好论事吧。其中,宋诗七绝中的山水诗更胜唐诗七绝中的山水诗一筹。

  王安石的七绝可追晚唐。王安石作为黄庭坚的长辈和乡贤对“江西诗派”的形成作了巨大的贡献。王安石尊崇杜甫,标榜“点铁成金”,讲究炼字锻句。王诗婉丽精绝、对偶精巧,自成一体曰“王荆公体”。南宋诗论家严羽在评论“王荆公体”时说:“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东坡)、黄(庭坚)、陈(师道)之上。”宋人曾季狸对王安石更是推崇备至:“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王安石),此二人而已。”当然,这句话的前半句值得商榷,小杜的七绝再好也难比老杜的七绝。

  王安石有两首很脍炙人口的七绝。一首叫《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佑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宋诗中最有名的一首。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在燃放鞭炮和张贴门联的同时都会想起王安石这首名诗。这首诗实写除旧迎新、欢度春节的习俗,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好诗。全诗节奏明快、一气呵成,既不掉书袋,也不发议论。其实,这首诗也是借景言志诗。作者通过对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立志变法、除旧布新的政治抱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王安石另一首有名的七绝是《泊船瓜洲》:“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宋诗炼字锻句的最佳典范。第三句那个绿字是王安石遍寻典故、反复推敲得来的。刚开始,他用的是“到”字,后来又改成“过”字、“入”字、“染”字、“满”字等等。最后,他想到了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丘为的诗句:“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便决定用一个“绿”字来概括春色。这个“绿”字本是形容词,王安石将它动词化,意思是“吹绿”,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这个“绿”字用得既生动又形象,将春天的生机全部写出来了。这首诗是同样是一首借景言志诗。王安石第一次辞相后知江宁府。次年,皇上又召他进京,让他复相。这首诗正是王安石进京复相途中在瓜州停船时写下的。当时,王安石独立船头,凝望江心,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山清水秀的江宁(今南京市)此刻就近在咫尺,王安石感到一丝温暖。一轮新月正在江面上冉冉升起,照红了王安石的那饱经风霜的脸。一阵春风吹来,唤醒了王安石的那颗雄心。想到自己即将二度拜相、再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王安石感到一丝兴奋。然而,此番进京前程未卜,官场像战场一样腥风血雨、变法可能会遭遇到更大的阻力。王安石想到这里感到一丝悲凉,不禁对远离政治和权利中心的江宁增添了一丝留恋。

  苏东坡是七绝名家。他写诗在乎意境,不大讲究韵律。他最有名的一首七绝是《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第一句的“峰”字属“冬韵”,而第二句和第四句的韵脚“同”和“中”则属冬韵的邻韵“东韵”。这种“以冬衬东”的补救法叫“衬韵”或“借韵”。另外,这首诗还重复使用了“成”字和“不”字。可是,不完美的韵律并不影响这首诗的美感。苏东坡将庐山当作一个女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她。最后,他悟出了一个道理:男人喜欢到外面寻花问柳,忽略了身边的好女人。【能这样赏析,这位师傅也够色的。——一说堂言】再回到现实生活中,他认识到了“当局者清,旁观者迷”的哲理。这首诗气势上虽然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但意境更胜一筹。李白的诗只是描写庐山的一个侧面--瀑布,况且是庐山众多瀑布之一。庐山的最有名的是云雾,其次才是瀑布。苏东坡的诗描写整个庐山,况且是云雾中的庐山。庐山是历史文化名山,除李白外,陶渊明、白居易、韩愈、欧阳修、王安石、苏东波、黄庭坚、朱熹、毛泽东等众多历史名人也写过赞美庐山的诗。苏东坡这首诗堪称历代描写庐山的第一诗。

  苏东坡另一首有名的七绝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前两句对仗工整,实写杭州西湖的美。西湖有山有水,它们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将西湖点缀的绚丽多姿。后两句虚写西湖的美。西湖就像大美女西施一样美,无论是轻装淡描还是精心打扮都很清新亮丽。这首诗的横空出世让西湖名气大增,从此西湖又名“西子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一睹为快。他们有的专挑雨天来西湖散步,看到前面有打着花伞的西子姑娘便忍不住要“十八相送”,霍然间西子姑娘在断桥回眸一笑,直让游人魂断断桥。

  不少唐诗也写过西湖,其中最好的一首要数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它的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尽了喜欢的春光。可是,白诗只是实写,况且写的还是早春的西湖。苏诗则虚实结合,写一年四季的西湖,更将西湖比作西施,所以意境比白诗更胜一筹,是历代描写西湖的第一诗。

  叶绍翁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但他的七绝《游园不值》却是宋诗中意境最佳的一首。其诗云:“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某年春天,作者穿着一双厚厚的木靴去拜访一位朋友,没想到朋友不在。他很遗憾,正准备离去,却在回头之间发现一支红杏从主人的果园里爬出了墙头。最后两句两个动词“关”和“出”前后呼应,暗示红杏生命力旺盛。这里,作者强调的是一支红杏。也许,主人果园的围墙很高、很厚,只有这支红杏最勇敢、最顽强。也许,这只红杏只是一个急先锋,后面还有更多的红杏要翻墙而出。毕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热闹。后两句寓意深刻,充满了哲理: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想强行阻扰它必将适得其反。后来,这句诗常用来比喻女人偷情,给男人戴绿帽子。“红杏出墙”这个成语就是打这而来的。

  杨万里也是七绝高手。他也写了一首和西湖有关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前两句开门见山地说西湖的六月风景很奇特。后两句接着解释为什么:绿色的荷叶无边无际,仿佛和蓝天连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红色的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红艳。杨万里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他一生作诗二万余首,平均每里两首。他为官清正、刚正不阿,他借荷花表达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这首诗是宋诗中描写荷花的第一诗。

  杨万里还有一首有名的七绝《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前两句用辞工稳而又自然。一道细流无声无息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温柔照耀下倒立在水中。一个“惜”字,将“泉眼”拟人化,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是因为绿树喜欢情柔的风光,才以水为明镜,展现自己的风姿。后两句用辞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蜻蜓善于捕捉时机,捷足先登。小荷和蜻蜓一静一动,就像一对情侣一样亲密无间。杨万里在此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和平易通俗的语言将小池的风光写得栩栩如生。这首诗是宋诗中最清新活泼的一首。

  秦观是言情高手,他的《春日》诗脉脉含情:“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差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前两句描写夜雨初霁的庭院之致景:春雨伴着阵阵雷声像丝条一样下了一个晚上,早上曙光初上,温柔地洒在碧绿的瓦片上。后两句继续描写庭院的花容:芍药和蔷薇这两种花就像两个失恋的女孩,一个痴呆呆地含着眼泪伤春;一个懒洋洋地躺在枝头晒太阳。这首诗是宋诗最娇柔妩媚的一首,怪不得被元好问讥为“女郎诗”。

  朱熹爱书如命,他写了一首叫《观书有感》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大意是:半亩大的池塘像镜子一般明净,蓝天白云在阳光的反射下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徘徊。要问为什么水面会如此清澈,那是因为上面有源头,水才会不断流下来。这是宋诗中最富有哲理的一首。朱熹是宋朝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理学家。作者通过这首诗告诉大家作学问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朱熹也爱春色,也写过《春日》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朱熹到泗水边去赏花,无边无际的风景好像一下子焕然一新。东风劲吹,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好一幅春天的胜景。这首诗表面看来是一首写景诗。不过,仔细分析后才发现它也是一首哲理诗。泗水在山东,“东风”暗喻来自东方山东的教化,“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这首哲理诗可以这样来理解:有一天,我去山东泗水寻求圣人之道,相信一到那儿我便会大开眼界。教化无所不在,百花齐放后尽显圣人的仁义。

(三)七律

  宋诗七律和唐诗七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可能是因为篇幅太长、言理太多的缘故吧。不过,宋诗七律中间两联的对仗似乎更为工整。

  晏殊是北宋著名诗人,其诗特点是文词婉丽、雍容华贵,和他一生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无关系。他有一首七律《寓意》: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这首诗是宋诗中为数不多的言情诗中最好的一首,和李商隐的几首《无题》诗不相上下。首联描写伊人乘车而去,就像天边的云层一样行踪不定,只有体香在空中漂游,让作者失魂落魄。颔联追忆作者当年和她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美好时光。此联对仗工整,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柔情似水,月光如水,它们在水中交融;佳期如梦,微风缠着幽梦,吹皱了一池春水。这里,“柳絮”形容缠绵不断,“梨花”却暗示好花不长开,分离不可避免。颈联叙述自己相思不断、食欲不佳,只好借酒浇愁。尾联和首联相呼应,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她骨铭刻心的爱。作者感到无可奈何,毕竟她浪迹天涯,自己无法同她鱼书传情。全诗写得魂荡回肠、催人泪下,是一首绝妙的情诗。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其诗、词、文俱佳。他本来在京城做副宰相,却被贬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做地方官。于是,他写了一首《戏答元珍》的七律。其诗云: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元珍是欧阳修的诗友,时为峡州军事判官。首句的“天涯”指的是边远地区。夷陵距京城已远,故曰“天涯”。首联说夷陵这个偏僻的山区可能被春天遗忘了,要不二月份怎么还不见花开呢。山区的春天来得迟,却未必比北面的京城还迟。这里,“春风”暗指朝廷。作者其实是在抱怨朝廷不关心自己这个在边远地区做小官。颔联是千古名联,它描写夷陵的残冬胜景。尽管残雪仍然压着树枝,柑橘还是在艰难地成长;冰凉的雷声惊醒了冬眠的竹笋,原来它们正在积蓄力量,随时准备冒出新生的嫩芽。作者在提醒自己要沉住气,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颈联用“夜闻”和“归雁”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作者看到南飞的归雁后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思乡之情又变成了思乡之病,在这万物即将更新的新年不禁感叹自己廉颇老矣。尾联作者开始自我安慰:以前在洛阳作大官的时候经常出去赏牡丹,我又何必为这迟到的春天叹息呢。这种自慰看上去很洒脱,实则悲凉凄惨。全诗在抱怨中开始,在自慰中结束。题目冠以“戏”字表示此篇只是戏言,反而欲盖弥彰。这首诗风格很像唐诗,和老杜的七律《登高》有点相像。所不同的是,老杜只是抱怨自己漂泊无常、年老体弱,并未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这大概就是唐诗和宋诗的差别所在吧。欧阳修这首诗发唠叨而字面不留半点痕迹,可谓宋诗最佳怨诗。

  林逋爱梅成癖,终身不娶,视梅如妻。他一生致力研究梅花,终于悟出梅花的真谛,写下了《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诗一上来就直写梅花不畏风寒在一个小园里独自傲放。作者先用两个反义词“众”和“独”描绘梅花的孤傲品格,再巧妙地用“小园”勾画梅花的谦虚品格。颔联是千古名联,将梅花的形和骨刻画得惟妙惟肖。梅花苗条的身段在清澈透明的水中随风起舞;月亮悄悄地爬在树上偷看,清风徐来,一股香味在空中飘来飘去,月亮看得入神,竟被风吹进了水中。这里,林逋借鉴了五代南唐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他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就将梅花写活了,真是“点铁成金”。颈联将白鹤和粉蝶比作两个好色的男人,一个迫不及待地在空中偷看梅花,一个嫉妒得失魂落魄。尾联的意思是:幸好还有象我这样的人会通过低吟来欣赏梅花的色、香、味,免得那些粗人醉汉前来打扰梅花的清静。

  唐诗的最佳吟梅诗当属僧人齐己的五律《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不过,齐己的《早梅》写的过于直白,而且写的还是早梅。林逋的《山园小梅》有虚有实、有静有动、有情有景、有人有物,其境界高出齐己的《早梅》不少,说它是历代最佳吟梅诗一点都不夸张。

  黄庭坚不愧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他的七律写得都很好。其一为《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首诗是写给诗友黄几复的,当时黄庭坚和黄几复分别在山东和广东做官。首联写两人相距太远,连大雁都拒绝为他们传递书信。这联看似平常,却用了两个典故。上联的北海和南海出自于《左传》“僖公四年”的楚国使者所言:“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春秋时山东属齐国,位于北方近海之地;广东则属楚国,是南方近海之地,故分别有北海和南海之称。下联化用了王勃《秋日登府滕王阁饯别序》中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广东还在衡阳的南边,所以想托大雁捎封信去也会被谢绝。

  颔联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上联追忆作者和黄几复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一起出去郊游、一起饮酒作诗。下联感叹时光如逝,眨眼间十年就过去了,两人天各一方、各自为自己的茫茫仕途而奔波劳碌。上联写得意气风发,下联则显得老气横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联也用了两个典故。“江湖”语出杜甫《梦李白》:“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则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作者和黄几复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只好听夜雨消愁。这里,“江湖”暗指官场,“夜雨”暗指黑暗和挫折,“灯”字象征着希望。

  颈联赞扬黄几复廉洁奉公、治政有方。这联也用了两个典故。《史记·司马相如传》称相如“家居徒四壁立”。黄庭坚把“四壁立”改为“四立壁”,是为了和下句的“三折肱”形成对偶。黄几复作为一个县官,家里只有四堵“墙壁”,可见他是多么清正廉洁啊。“三折肱”出自《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它的本意是说一个人要是断了三次断臂就知道怎么医治断臂,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久病成医”。它的哲理是:经验是从不断的实践中得来的。这里,作者却反用其意,“不蕲”就是不希望的意思,是说黄几复是大材小用,时间不长便有了政绩。

  尾联作者联想到黄几复已白发苍苍,却仍然认真读书、好学不倦。可是,他的读书声却被一阵从瘴气弥漫的溪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嚎声淹没了。这里,作者是在为黄几复鸣不平。黄几复怀才不遇,在那荒凉偏僻的地方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啊?此联也用了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杜甫的《不见》诗:“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下联出自于杜甫的《九日》诗的诗句“殊方日落玄猿哭”。

  这首诗句句用典,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用得颇有新意,不愧为宋诗中最佳的“点铁成金”诗。

  黄庭坚另一首名七律题为《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首诗一开始就定好了全诗轻松明快的格调。“痴儿”是古人对自己的称谓,“快阁”则在江西泰和的赣江之滨。“痴儿”让读者感到亲切,“快阁”让读者感到快活。这联的意思是:我办完公事后轻松愉快地登上了快阁去看晚霞。次联是千古传诵的名联,写尽了秋天的胜景。放眼望去,对面群山上的树叶都已被秋风吹落,天就显得更加无边无际;一道明月正从江边冉冉升起,将江水映照得更加通明。这里,作者借用了杜甫《登高》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杜甫这联写得很萧条、很悲观,黄庭坚这联少了一份气魄和惆怅,却多了一份宁静和快活。颈联是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还是美酒够哥们,它在我眼前不停地飘香,就让我痛痛快快地喝几盅吧。尾联是说:倒不如坐着小船,吹着笛子,一个人回到故乡和那逍遥自在的白鸥为伴。

  杜甫的《登高》诗从头到尾都在对仗,写尽了自己的悲苦和秋天的惆怅,被誉为唐诗七律的压卷诗。黄庭坚此诗写尽了自己的快乐和秋天的希望,是宋诗中描写秋天的第一诗。

  文天祥是南宋一大诗家,他的诗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他的七律《过零丁洋》便是一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20岁便高中状元,40岁便官拜宰相。正当宋朝频临灭亡之际,文天祥在江西起兵抗元,不幸在广东五坡岭被俘。这首诗是在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写的。首联的意思是:我以前辛辛苦苦地读书就是为了考上进士,为国家效力。然而,我的仕途并不平坦。这不,我已经在残酷的战争中度过四年啦。颔联说社稷江山就像被风吹散的飞絮一样破烂不堪。我的命运就像被雨水淋湿的浮萍一样飘浮不定。颈联巧用两个地名“惶恐滩”和“零丁洋”表达惊慌失措、孤苦伶仃的心情。这里,“惶恐”并不是害怕敌人,而是表示“身世浮沉”。这联的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惊慌不定,零下洋的天牢让我叹息孤苦零丁。颈联是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男子汉、大丈夫应当视死如归,让自己的名字永垂青史。这联是千古名句,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同胞为自己的理想而英勇奋斗。

  唐朝诗人陈子昂曾写过一首气魄宏大、抑郁悲凉的古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然而,陈子昂只是感叹自己命运不佳、倾吐自己内心的不满。李白不大关心国家大事、只在乎江山美人,所以尽管才高八斗、胸怀大志,也写不出文天祥这么沉郁悲壮、铿锵有力的爱国诗。杜甫忧国忧民、心胸宽阔,却因未带兵打仗、未被外族俘虏过而写不出文天祥的诗句。李杜尚且如此,唐朝其他诗人更写不出文天祥的诗句。文天祥这首诗慷慨激昂、铿锵有力、气吞如虎、悲壮动人,是历代最佳爱国诗,说它是宋诗七律压卷诗也不为过。

  文天祥的“金陵驿二首”其中之一写得很出色: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是一二七九年文天祥在被元军解押途中路过南京驿站时写的。首联说:当年金碧辉煌的金陵皇宫已经被野草淹没,只有西下的夕阳还记得它、照着它;我现在做了亡国奴,象一片孤云一样无依无靠。颔联说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可是大宋臣民已经变成了元朝的臣民啦。颈联说满地的芦花和我一样一夜之间老了不少,连燕子都因为找不到主人而四处飞翔。这里,作者借用了唐诗《乌衣巷》中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尾联是说今天我就要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这首诗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者生前战斗不息,死后还要让自己魂归故土,这是何等赤诚的民族气节!

  另外,陆游的《游山西村》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其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者丰富的哲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坚持就是胜利。只要人们面对困难不后退,继续勇往直前,就一定会成功。
  
(四)其它古诗

  宋诗中其它类古诗和同一类型的唐诗差距也比较大。不过,王安石的两首六言古诗却写得宛如唐诗。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这两首诗是熙宁元年(1068)诗人到京城后游西太一宫时写在墙壁上的。据说,苏轼稍后游西太一宫,见到墙壁上这首诗时目瞪口呆,久久说不出话来。最后,他回过神来,不禁仰天长叹:“这位老兄真是只老狐狸精。”晚清诗人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称此诗是“绝代销魂,荆公(王安石)诗当以此二首压卷。”

  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景,纯以名词巧妙组合,色彩对比鲜明。这里,作者用“暗”字形容柳叶又浓又密;用“酣”字将荷花拟人化,说荷花就像贪杯的美人一样脸色红润。后两句抒情,其中第三句实写池塘,最后一句联想到故乡。在王安石看来,此情此景更像是江南故乡的风光。至于第二首,它写得很一般。它只所以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因为沾了第一首诗的光。

  总之,宋诗以理见长,唐时以情取胜。宋诗的魅力虽然比不上唐诗,但必将和唐诗一样流芳百世、造福子孙万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