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只有建筑,才是摸得着的城市历史,也是看得见的文化符号。站在建设于百年之前的顺泰商行旧址的二楼晾台上,你会觉得这句话说的不错。透过刻着精致纹理的铜质工艺栏杆,向右看去是朝阳街上的车水马龙,向左看则是顺泰街的市井风情,一边是见证了烟台开埠的百年商业街,另一边是建国前34条以商号命名的“烟台街”中的代表,站在烟台历史的交叉口上,满目的精致与破败皆是城市的文化烙印,不禁让人感叹斑驳外表之下那写满沧桑的内涵…… 这就是历史建筑所能够带给人们的最直观的感受,而朝阳街的建筑恰恰是最能反映烟台气质的,领事馆、洋行、商铺、教堂、电影院等等,它们都是烟台开埠发展的产物,见证了列强的入侵、烟台人的发奋图强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包括朝阳街在内的“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早已被国家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期《最美烟台》就带您漫步朝阳街,观景忆史,读懂这条繁华褪尽的百年老街。 YMG记者邵壮摄影报道 那些老房子 堪称一部“中国近代建筑史” 朝阳街,可以说是烟台最著名的街道了,承载了很多人的成长记忆,所以“朝阳街不仅仅是朝阳的大街”。从狭义上来说,它是指从海岸街中段往南,北大街往北的一段长约400多米的商业街,而在大多数烟台人心目中,“朝阳街”代表的是山上山下的一大片熙熙攘攘的街区。 市民对朝阳街的定位是不无道理的,从历史文物的角度上说,“朝阳街”被定义为“朝阳街历史街区”,烟台市文物局将其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烟台山,一部分为朝阳街及周围街区,荟萃了38处近代建筑文物。 其中,烟台山上的建筑主要以英国、美国、丹麦、德国、芬兰等国家的领事馆和其他办事机构为主,多姿多彩的洋楼掩映在满山的翠绿中,烟台山下则以朝阳街为主干街,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以学校、商铺、银行、夜总会以及住宅为主,虽然几经岁月变迁,但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也得较为完整地保留,浓缩了各式烟台近代建筑的风格和种类。 说起朝阳街的建筑风格和种类,今年77岁的原烟台博物馆馆长宋玉娥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烟台人,她不仅从小就在朝阳街区的一所女校上学,而且几十年来利用工作便利,对烟台市星罗棋布的近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她的话来说,“朝阳街虽然不长,现状也让人堪忧,但却是 烟台珍贵的文化遗产,也称得上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目前,朝阳街中既保存了近代欧美各国的西方建筑风格,又有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还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建筑,如此绚丽多彩的建筑就像一条反映烟台近代城市发展史的长廊,漫步其中,黑白淡彩的历史片段触手可及。 那个老影院 曾经是“娱乐”的代名词 经过百年的洗礼,一个世纪前作为商业闹市的繁华景象早已烟消云散,如今的这条老街,大多数游人只能通过一个个斑驳残缺的老字号招牌,或者刻着“登记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石牌去依稀感受它昔日的辉煌。不过,如果你有了宋玉娥这样的专家级的导游,就能看到更多的“门道”。 自南向北走进朝阳街,一眼望去两侧多是2至4层楼房,但最高的一栋,无疑是位于整条街南首东侧的“新中国电影院”旧址。宋玉娥解释说,这栋建筑的看点在于其采用了西方建筑的“老摩登手法”,1934年由爱国实业家李东山投资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正面的竖向感很强,细长的窗户,凹式入口,铁皮的屋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依旧很“潮”。 这栋建筑在建设之初时就是按照豪华电影院设计的图纸,占地面积627平方米,前门及放映室为三层,放映厅为二层。“建成后是烟台当时最有声望的电影院,设施豪华,只有座位300个,后又进行扩建,增加到座位800个,还装有暖气、电风扇。该影院拥有两盘德国造的放映机,每日放映两场,礼拜天三场,每星期更换三次影片。主要上映好莱坞、派拉蒙等影片公司的名片,当时在烟台最有轰动效应的是《人猿泰山》与《义犬救主》。观众多为外国洋行的职员、英美侨民、美国海军来烟台避暑的官兵等,因票价昂贵一般老百姓是看不了的。” 1938年2月,日军侵占烟台后,该影院由日伪接收,更名为“中华电影院”,专门放映满州电影株式会社出品的影片。此后,这里因为战事几次停业,先后更名为“新烟台电影院”、“新光电影院”,直到1950年底才改为大家熟悉的“新中国电影院”。 那块“宝时钟表” 创造了民族工业的辉煌 紧挨着电影院的门头,就是大名鼎鼎的锦章照相馆旧址了,1934年由德成营造厂建造,现在虽然已是人去楼空,但“锦章照像”漆金匾额依旧清晰可见。它的看点是屋檐,有丰富的欧式古典图案的线脚装饰。照相馆的隔壁就是更加有名的“德顺兴造钟厂”旧址了。1915年由李东山创办,是烟台第一家机械造钟工业,1927年改为宝时造钟公司。 建筑是砖木混合结构的三层平顶楼房,坐东向西,别看门头不大,但却有建筑面积达1960平方米,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简单来说,就是门厅按照西式‘洋房’风格修建装饰,开门就可以营业做生意,后院则按照传统的‘四合院’方式建设,四面有房屋围合而成,一般为两进,多的也有三、四进,方便家眷伙计的生活起居”。 德顺兴造钟厂是中国首家机械造钟工业,有一段令人着迷的历史。据宋玉娥介绍说,“造钟工业在烟台工业界的崇高地位应该归功于它的创建者李东山,他具有超人才华与远见卓识。李东山原籍威海,1891年在烟台经营茶水炉生意,1892年创办德顺兴五金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到1915年开办了德顺兴造钟厂。” 经过派员工到日本学习技术经验,工厂在1918年制造出了第一批机械钟表。截至1936年,该厂年产量达到了三万只,并且所产钟表质量超过日本,远销世界各地。虽然所需原料大部分是从德国进口的,但工厂的工具和机械都是中国制造的,这也充分显示出中国近代工业的创造性姿态和时代气息。 那些银行、银号 让烟台成华北重要金融市场 过了德顺兴造钟厂继续向北走,会经过亨德利钟表店、鲁兴银行烟台分行、十姊妹理发店、海军采办厅、泗兴印务公司等旧址,到了朝阳街的中段,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里的建筑变得厚重很多,更多的钢筋混凝土取代了前面的砖木混合结构。一个世纪前,这里是整条街的“金融中心”,福顺德银号、鲁兴银行、大阜银行、顺泰商行、盎斯洋行等“资本巨头”汇集于此。 如果之前一路的“闭门羹”让人遗憾,那福顺德银号旧址可以弥补一下这份失落,现在这里是一家古玩市场,游人可以亲身进入感受老建筑的神奇之处。整个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楼房,穿过眉形装饰园柱大门走进其中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这竟是方井封闭式结构,楼层房间环绕而建,阳光直接从中央的井口洒下。这里的最大看点,无疑是曾经被用作金库的房间了,墙壁足足有80厘米厚,据说地面也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轻轻敲打一下发出沉闷的响声,看来那些窥视金库巨款的盗贼们可以死心了。也许正是这份施工时的精益求精,让福顺德银号旧址成为朝阳街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文物建筑之一。 据宋玉娥介绍,福顺德银号是清代末年设立的民营钱庄,烟台开埠后成为北方三大通商口岸之一,因而烟台成为华北重要的金融市场,福顺德银号的业务也随之发达起来。1930年前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是福顺德银号的鼎盛时期,先后在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设有分号,因而福顺德银号遍布南北各大商埠,成为胶东资本雄厚、竞争能力强的钱庄。到1950年6月宣告歇业,也是烟台市最后歇业的私人钱庄。 那心中的疑问 朝阳街能否再现往昔辉煌? 本期《最美烟台》关于朝阳街的系列报道最后,不免要落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街区的改造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记者先后到朝阳街区项目指挥部、烟台山文物管理处等5处相关单位进行了采访,得到的依旧还是那些老问题———房屋产权的混乱、周边环境脏乱差、店铺住户基本配套设施不完善、改造方向定位的不明朗、街区商业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资金矛盾……总之,还是那句话———“未来肯定会有大的变化”。 采访中,很多专家也谈了自己的观点,总的来说分为“修旧派”、“创新派”以及“保守派”三种。其中,“修旧派”主张“修旧如旧”,通过整体改造重现朝阳街百年之前的昔日风貌,打造一条原汁原味的烟台开埠文化旅游区;而“创新派”则认为持久性保护应该建立在高附加值的开发之上,借鉴滨海广场的改造案例,让古典建筑与现代华美融合,再现朝阳街百年前的商业辉煌。最后的“保守派”则主张在最佳的改造方案出台之前保持不变,“就像地下的珍贵矿藏,只有懂得使用的时 候去开采,才会发挥其最大价值。” 据了解,目前台湾百大财团之一的台湾华新丽华集团有意参与烟台山和朝阳街区保护性开发建设,现在对方正在对朝阳街区周边进行实地调研,下一步的合作意向还要等到调研之后才能出结果。 或许对朝阳街来说,无论是“复古”还是“翻新”,只要百年来积淀的老街内质没有改变,无论怎样的变化,都是在丰满自己的历史,并最终涅槃成为一道迷人的烟台风景。 本期相关精彩视频请登录水母网(www.)“最美烟台”栏目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