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心理危机干预目的要求1.掌握危机及危机干预的概念2.熟悉危机干预过程3.了解危机干预基本模式主要内容一、心理危机的概述 二、危机干预的概述三、危机理论四、危机干预基本模式、心理机制五、危机干预过程及技术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危机?概念: 危机(crisis)是指超越个体或者群体承受力的事件或境遇,以个体精神结构为媒介,最终导致个体处于心理失衡状态。危机的本 质在于人们身心系统的失衡。危机也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于是产生紧张 、焦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控制,就会导致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和混乱。构成危机的要素:(1)存在重大心理应 激;(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焦虑抑郁,烦躁),认知改变(集中、注意、记忆等改变),躯体不适( 失眠、头昏、腰酸背痛),行为改变(生活常规改变,如不晨起锻炼),但这些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3)其时当事人用寻常解决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付。二、危机的类型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意外事故,疾病 心理压力(1)鲍德温危机分类系统1.倾向性危机:外部因素引起、急性发作。2.过渡期危机:预期生活变化导致的 。3创伤性危机:强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4发育危机: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5精神病理危机:精神病理机制导致的危机6精神科急症 :由精神疾病引起的危机。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导致的异常反应。例如,迁 居、升学、孩子出世等,都可以导致发展性危机。2.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 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3.境遇性危机: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 的危机。例如,交通意外、被强奸、突然的疾病和死亡都可以导致境遇性危机。三、危机的特征¨?危险与机遇并存 双重性¨?复杂的症状复杂性¨?成长的机缘动 力性¨?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多样性¨?选择的必要性必要性¨?特定情况没人能幸 免,普遍性与特殊性¨?同样情况部分人能战胜所有危机的共同特征:均由负性的生活事件引起是什么制造了危机? 负性事件本身 是由人们对事件的认知态度以及人们无法有效处理这些负性事件所导致的当人们 所感觉到的生活压力超过了其可应对的范围,危机就产生了四、危机反应(一)创伤性事件所致危机反应幸存反应:此刻个体活动目的是为 了帮助个体及其亲人活下来,反应模式为痛感及情感缺少,伴随恰当行为,清晰意识、身体强壮、灵活。分离状态:麻木、冻住,无反应状态。 (二)非创伤性事件所致危机反应(1)情绪反应:当事人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 。(2)认知方面:身心沉浸于悲痛中,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体验到的事物间关系含糊不清,作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 响,有时害怕自己发狂,一旦危机解决可迅速恢复知觉。(3)躯体方面: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二)非创伤性事件所致 危机反应五、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分期)危机前期-平衡状态,能够应付日常生活冲击期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 防御期否认、物质滥用、攻击、退行等解决期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成长期六、心理危机的四种后果顺利度过危机,并学 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二 节危机干预的概述一、危机干预概念(掌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进行简短而有效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顺利地渡过心理危 机,恢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达到原有的社会功能水平。本质:属于支持性心理治疗目的:解决问题为中心时机:急性期干预为宜二、 危机干预的目的使处于危机中的人重新获得心理控制缓解不良情绪;改变对危机事件的认知、应对方式;加强社会支持系 统;获得自主控制生活的能力让其至少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功能水平预防更严重持久的心理创伤,防止过激行为三、适应人群1.因应激 生活事件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的个体。2.存在严重、急性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的个体。3.存在自杀风险的个体4.近期丧失解决问 题能力的个体。5.求治动机明确,具有潜在能力改善的个体。6.适应不良的个体。创伤受害者初级受害者亲历了创伤事件的个体( 如性袭击的受害者)次级受害者目击创伤事件或创伤事件中的帮助者(如警察、急救人员、救火队员)三级受害者遭受创伤事件非 直接影响的个体(如受害者的家庭成员)四级受害者灾区服务人员或志愿者四、危机干预的原则(1)迅速确立危机干预个体及 问题?(2)立即采取有效措施?(3)危机个体的家人共同参与?(4)重点鼓励个体建立自信,当做问题而非疾病处理。(5 )针对性、有效性(6)注意语言艺术(7)保密原则五、危机干预方式面对面干预电话干预信函指导网络干预第三节危机理论 三、应用危机理论(一)发展性危机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地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出生、大学毕业、就业、 中年生活改变、退休)发展性危机是正常的,所有的发展性危机都是独特的,因此必须以独特的方式进行评价和处理。(二)境遇性危机 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称为境遇性危机。(交通意外、被绑架、被强暴、失业、爆炸、泥石流、洪水 、突然疾病、受伤、死亡)其特点:随机的;突发的;震撼性的;强烈的;灾难性的。第四节危机干预基本模 式四、折衷模式根据: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危机都是独特的,即虽然是类似的事件导致的危机,但危机的影响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 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危机都是类似的,即各种特殊的危机类型中存在一致的成分基本原则:鼓励危机干预者从所有可以帮助求助者的方法中 ,选择、整合和应用有效的概念和策略。第五节危机干预过程及技术危机干预技术(一)沟通技术通过良好沟通与 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个体表达感受,宣泄情绪。(二)支持技术给危机个体以精神支持,同时给予同情、解 释、保证、指导等。(三)解决问题的技术提高危机个体的适应水平,掌握应对困难的一般方法。(四)具体技术 1.危机事件集体减压技术(CISD):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压的方法,简易的支持性团体治疗。由受过训练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 开展。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2.着陆技术:着陆(Groun ding)技术可以有效来帮助患者从痛苦情感中分离出来。有三种类型的着陆技术(精神的、躯体的、抚慰性的)。目标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外部世 界,远离负性感受。3.保险箱技术:保险箱技术是一种很容易学会的负面情绪处理技术,也是靠想象方法来完成的。它早先被设计作为严重的 心理创伤的掌控技术,它可以用来有意识地对心理创伤进行排挤,从而使自己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从压抑的念头中解放出来。它通过对心理上的创伤 性材料“打包封存”,来实现个体正常心理功能恢复的效用。4.安全岛技术:是一种用想象法改善个体情绪的心理学技术,能在出现个体不愿 面对的负性情绪时,找到一个仿佛是室外桃园的地方暂避。5.遥控技术:遥控器技术则是帮助个体既能直接提取自己的积极记忆和情绪,又 能尝试直面自己的压力源和负面情绪,并且能将个体从负面情绪切换到积极情绪中去的一种技术。6.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技术:治疗师通过一边 让患者讲述或沉浸在过去的创伤情境记忆里,一边注意在治疗现场模仿做梦时的快速眼动过程,从而消除源自创伤的某些心理和生理症状,并将创伤 情结消蚀和连接融入到新的认知体系中去,促使人格转化的疗法。四、危机的解决和随访阶段一般的危机干预时间为4-6周,应注意的问题是 :1、及时中断干预性治疗,减少依赖性;2、注意强化求助者新习得的应对技巧;3、鼓励求助者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原理自 己处理危机,自己调整心理失衡状态,提高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二基本的危机干预技术一、危机干预的六步法 1、确定问题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3、给予支持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5、制订计划6、得到承诺第三节危机干预的 理论一、基本危机理论(一)林德曼(Lindeman)的理论悲哀的行为是正常的、暂时的,并且可通过短期危机干预技术进行治疗 。最关心“悲哀反应的及时解决”。正常的悲哀情绪反应是:总是想起死去的亲人;认同于死去的亲人;表现出内疚和敌意; 日常生活出现某种程度的紊乱;某些躯体主诉。(二)卡普兰(Caplan)的理论危机是一种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生活 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且用常规的行为无法克服。阻碍的来源可以是发展性的,也可以是境遇性的。对创伤进行干预时,采用平衡/失 衡模式。基本危机理论的核心:应激和创伤的紧急情况都不构成危机,只有在主观上认为创伤性事件威胁到需要的满足、安全和有意 义的存在时,个体才会进入应激状态。将焦点集中于帮助危机中的人认识和矫正因创伤性事件引发的暂时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扭曲。 二、扩展危机理论(一)心理分析理论通过获得进入个体无意识思想和过去情绪经历的路径,可以理解伴随危机的不平衡状态。 儿童早期的固着可以作为危机产生的主要的解释。(二)系统理论主要基于人与人、人与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而不是过于强调处于危机中的个体的内部反应。强调社会和环境的作用对于危机产生的重要作用。情绪系统沟通系统需要满足系统生 物因素,如细菌。(三)适应理论适应不良行为、消极的思想和损害性的防御机制对个体的危机起维持作用。当适应不良行为改变为适应性 行为时,危机就会消退。(四)人际关系理论如果人们相信自己,相信别人,并且具有自我实现和战胜危机的信心,那么个人的危机 就不会维持很长时间。(三)存在性危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的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承诺等出现的 内部冲突和焦虑。例如:★一生中没有作出任何有影响的事情;★一个40多岁的人还是独身,从未离开过父母,从没过独立的生 活,而到现在却永远丧失了机会;★一个60岁的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第四节危机干预的模式一、平衡模式根 据: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在此种状态下,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基本原则:平 衡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危机者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主要精力应集中在稳定病人心理和情绪方面,而且在稳定之前,不要采取其他方法。二 、认知模式根据:危机植根于对事件和围绕事件的境遇的错误思维,而不是事件本身或与事件和境遇有关的事实,即危机是否发生是由于当事 者对事件的错误的信念或观念,而不是由于事件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基本原则: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尤其是通过认识其认知中的非理性的和 自我否定的部分,通过获得理性或强化思维中的理性和自强的成分,使其获得对自己生活中危机的控制。三、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根据:人是 遗传和环境学习交互作用的产物,危机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基本原则:与求助者合作,以测定有关的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帮 助他们选择替代他们现有的许多行为、态度和使用资源的方法。结合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以帮助他们获得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控 制。第五节危机干预的步骤一、问题或危机的评估阶段明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何诱因?首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再解 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否需要家属和同事参与?有无严重的躯体疾病或损伤?什么方式可以起到干预的效果?自杀或自伤的危险性有多大? (转院)危机干预中的评估(一)危机严重程度的评估1、认知状态的评估求助者对危机认识的一致性和真实性;危机的范围; 对危机是合理的解释还是夸大;有危机的想法已经持续了多长时间;求助者想改变危机处境的想法有多少。2、情感状态的评估求 助者的情感反应是否提示他否认这种境遇或试图回避卷入其中?对环境危机的情绪反应是正常或协调一致的吗?一般的人在遇到这种 情况也表现出这种类型的情感吗?3、精神活动的评估求助者的行为所作所为;求助者所采取的步骤、行为、或其他精神活动; 求助者是否有恢复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过去发生类似的情况,你采取哪些行动恢复自控?你现在能够做什么以摆脱最困难的境遇?现 在让你联系,有哪1-2个人可以支持处于危机之中的你?(二)求助者情绪状态的评估1、求助者的危机是急性状态还是慢性状态急性 危机需要直接的干预,逐步恢复平衡;慢性危机需要较长时间的咨询,应付机制、资源、以前用过的有用策略、信心、鼓励。 2、求助者现有的情绪力量功能状态是否很低,有无绝望感和无助感。判断情绪自控能力的问话:想象一下,危机解决后你的情况 ,请告诉我你会怎样看待你的所作所为?你的感受会如何?你是如何达到这样的感受的呢?在危机发生以前你的感受怎样,也是这样不好吗?你会在 什么地方碰到这种问题?情绪力量保留愈少,对未来的信心就愈低。3、评估情绪状态的策略●了解影响情绪稳定性程度的各种 因素如:年龄、文化、家庭、婚姻、职业、工作的稳定性、经济收入、药物与酒的使用、违法记录、社会背景、智力水平、生 活方式、宗教信仰、人际关系、对挫折的耐受力、躯体健康、疾病史、应付危机的历史(三)替代解决方法、应付机制、支持系统和资源 的评估1、求助者采取何种行动能恢复到危机前的自主状态?2、求助者真正采纳的行动是什么?3、有哪些 机构、社会团体、职业或个人能给予其支持?4、谁愿意关心和帮助求助者?5、在求助者康复过程中有哪些经济、社交、职业、和个 人方面的障碍或问题?(四)自杀危险性的评估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求助者都有自杀的可能性的存在。不要忽略危机 求助者表现出的确定的自杀线索。要探讨并了解求助者掩饰自己想结束生命的真实想法。二、制订治疗性干预计划阶段计划要针对即刻 的具体问题、适合当事者的功能水平和心理需求,并考虑当事者的文化背景、社会生活习俗、家庭环境因素。计划应限时、具体、实用、 灵活可变、有利于随访。明确危机的伤害、环境产生的影响、当事者的个性品质和优点,确定有效的防御应付策略,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明确干预目标。三、治疗性干预阶段确定求助者是否有自杀倾向和危险,并设法阻止。干预的策略有:1、交谈、疏泄被压抑的情 感;2、正确理解和认识危机的发展过程;3、学习问题解决的技巧及心理防御应对的方式;4、建立新的交往关系和环境。在危机发 生前,正常人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中;一切都是可预测的;世界总体上是公正和公平的;我的生活是有意义 的、有价值的;我是坚强的,不脆弱的。如果我们这样想,我们便有充分的安全感。这些是所谓的“安全感错觉”,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人不可能 控制生活,世界也并不是可预测的,世界也并不那么公正和公平,生活并没有切实的意义,人类是脆弱的。但当我们处于“安全感错觉”中时,我们 便得到了安全感。突然发生了一件危机事故,比如说地震了。这是威胁生命的,不能预期的事,我们体会到无能感,即自己没有充分的能力来改变 事实。我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求生反应,就是上次我们所说的在恐惧状态下的自主神经兴奋时的反应,表现在没有痛感,没有感觉,意识相当清晰,身 体非常强壮而灵活,为我们逃跑或搏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个在恐惧状态下的人即使是骨折了他也能相当灵活地跑动,也不会感到疼痛。当然并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求生反应。如果恐惧程度非常重,那么可能据会身不由己地瘫坐在地上,一心想往外跑,腿就是不听使唤,怎么也跑不起来。这 是过度恐惧后的反应,我们称它为“木僵”状态。在危机事件发生完成,恐惧反应过去之后,幸存者便进入脆弱状态,有两类典型的表现,一种 是侵入性的画面、观念等,一种是回避的行为。具体的症状有很多:惊吓(一点响亮的声音就会吓得跳起来);不停地说(不要去阻止;祥林嫂); 侵入性的画面、声音和气味(在脑中不停地闪现);恶梦;失眠;反复出现某些念头;难以集中注意力;惊跳反应;高度警觉(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 );不信任(包括不信任帮助他的人);焦虑;易激惹(容易发火);愤怒;自责(为自己的行为自责,如果其它人死了,而他一个活了下来,他就 会有自责;如果他出现了自责,就要跟他讲道理,指出并不是他的错);脆弱;头痛;疲惫;肌肉紧张;情绪错乱;感觉被疏远;情感淡漠;抑郁; 失记。如果纠正自己的歪曲认知、得到充分的社会支持,并具备良好的应付机制,那么应付成功地从危机中度过,恢复正常。一般来说,严重的危 机都要经过至少1-2个月才能完全地走出来。如果长时间不能从危机状态中出来,则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可以说,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因 为危机导致的。为什么有的人会得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而有的人却不会得,可能主要还是由于各种心理创伤,特别是在童年期的心理创伤,没 有完全痊愈的结果。现在有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叫做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就是用来处理各种心理创伤,特别是在童年期的心理创伤,让 来访者重新面对心理创伤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引导他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通过大哭、撕毛巾、拍枕头等),并改变他存在的一些歪曲认知, 最终使得心理创伤真正得以康复。创伤其实是一笔笔财富,我们从小到大这么多年,受到过或大或小的各种创伤,我们不应该否认创伤,排斥创伤 ,回避创伤,而应该将它们识为珍贵的宝石,在心中珍藏。并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 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如突然听到北京爆发非典,非典患者骤增等消息后 ,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恐惧和焦虑。其次是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主要的防御方式有 否认(听到亲人死亡的消息时,马上说“不可能”)、物质滥用(如有的人失恋后大量喝酒、不停地吃东西)、攻击、倒退等。再次是解决期,积极 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 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难免有各种创伤,一些人顺利度过了危机,另一些虽然度过 了危机,但留下了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在正常时看不出来,但一遇到下一次较严重的打击,这些埋在心底的创伤就会再次浮现,并表现出严重的心理 障碍。比如有些人在失恋后限入长期抑郁状态,除了当前失恋的影响,也加上了童年期未解决的创伤的再次发作。还有一些人会经不起强烈的刺激而 自伤自毁,比如有的人在爱人去世后也会自杀,或者大量喝酒、不知疲倦地劳累等活动来伤害自己。还有少部分人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 碍,也即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危机的受害者主要分成三类。首先是初级受害者,他们亲历了创伤事件,受到的伤害也最重。其次是次级受害者, 他们目击了创伤事件或者是创伤事件的帮助者,比如前来营救的警察、急救人员、救火队员等。最轻的是三级受害者,如受害者的家庭成员。(2 )布拉默危机分类威胁生命的不能预期无能感一切都在控制中可预测的公正和公平的有意义的不脆弱的求生反应脆弱 惊吓不停地说侵入性的画面、声音和气味恶梦失眠问题反复出现的念头注意力集中问题惊跳反应高度警觉不信任焦虑激惹 愤怒自责脆弱头痛疲惫肌肉紧张情绪错乱感觉被疏远情感淡漠抑郁失记侵入性回避恢复图1心理危机时的危机反 应没有痛感没有感觉适应行为清晰的意识躯体强壮的灵活的(4)行为改变:不能专心学习工作或劳动;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 使自己不孤单;令人生厌或粘着性;与社会联系破坏,可发生对己或周围的破坏性行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力的表现;行为和思维情 感不一致;出现过去没有的非典型行为。(5)人际关系方面:不愿与人交谈或见面,人际关系恶劣,经常责怪他人或孤立自己;与人沟通时无法 集中注意力。在危机发生前,正常人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中;一切都是可预测的;世界总体上是公正 和公平的;我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我是坚强的,不脆弱的。如果我们这样想,我们便有充分的安全感。这些是所谓的“安全感错觉”,因 为严格意义上来说,人不可能控制生活,世界也并不是可预测的,世界也并不那么公正和公平,生活并没有切实的意义,人类是脆弱的。但当我们处 于“安全感错觉”中时,我们便得到了安全感。突然发生了一件危机事故,比如说地震了。这是威胁生命的,不能预期的事,我们体会到无能感, 即自己没有充分的能力来改变事实。我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求生反应,就是上次我们所说的在恐惧状态下的自主神经兴奋时的反应,表现在没有痛感, 没有感觉,意识相当清晰,身体非常强壮而灵活,为我们逃跑或搏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个在恐惧状态下的人即使是骨折了他也能相当灵活地跑动 ,也不会感到疼痛。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求生反应。如果恐惧程度非常重,那么可能据会身不由己地瘫坐在地上,一心想往外跑,腿就是不 听使唤,怎么也跑不起来。这是过度恐惧后的反应,我们称它为“木僵”状态。在危机事件发生完成,恐惧反应过去之后,幸存者便进入脆弱状 态,有两类典型的表现,一种是侵入性的画面、观念等,一种是回避的行为。具体的症状有很多:惊吓(一点响亮的声音就会吓得跳起来);不停地 说(不要去阻止;祥林嫂);侵入性的画面、声音和气味(在脑中不停地闪现);恶梦;失眠;反复出现某些念头;难以集中注意力;惊跳反应;高 度警觉(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不信任(包括不信任帮助他的人);焦虑;易激惹(容易发火);愤怒;自责(为自己的行为自责,如果其它人死 了,而他一个活了下来,他就会有自责;如果他出现了自责,就要跟他讲道理,指出并不是他的错);脆弱;头痛;疲惫;肌肉紧张;情绪错乱;感 觉被疏远;情感淡漠;抑郁;失记。如果纠正自己的歪曲认知、得到充分的社会支持,并具备良好的应付机制,那么应付成功地从危机中度过,恢 复正常。一般来说,严重的危机都要经过至少1-2个月才能完全地走出来。如果长时间不能从危机状态中出来,则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可以 说,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危机导致的。为什么有的人会得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而有的人却不会得,可能主要还是由于各种心理创伤,特 别是在童年期的心理创伤,没有完全痊愈的结果。现在有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叫做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就是用来处理各种心理创伤,特 别是在童年期的心理创伤,让来访者重新面对心理创伤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引导他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通过大哭、撕毛巾、拍枕头等),并 改变他存在的一些歪曲认知,最终使得心理创伤真正得以康复。创伤其实是一笔笔财富,我们从小到大这么多年,受到过或大或小的各种创伤,我 们不应该否认创伤,排斥创伤,回避创伤,而应该将它们识为珍贵的宝石,在心中珍藏。并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如突然听到北京爆发非典,非典患者骤增等消息后,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恐惧和焦虑。其次是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主要的防御方式有否认(听到亲人死亡的消息时,马上说“不可能”)、物质滥用(如有的人失恋后大量喝酒、不停地吃东西)、攻击、倒退等。再次是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难免有各种创伤,一些人顺利度过了危机,另一些虽然度过了危机,但留下了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在正常时看不出来,但一遇到下一次较严重的打击,这些埋在心底的创伤就会再次浮现,并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障碍。比如有些人在失恋后限入长期抑郁状态,除了当前失恋的影响,也加上了童年期未解决的创伤的再次发作。还有一些人会经不起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比如有的人在爱人去世后也会自杀,或者大量喝酒、不知疲倦地劳累等活动来伤害自己。还有少部分人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也即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危机的受害者主要分成三类。首先是初级受害者,他们亲历了创伤事件,受到的伤害也最重。其次是次级受害者,他们目击了创伤事件或者是创伤事件的帮助者,比如前来营救的警察、急救人员、救火队员等。最轻的是三级受害者,如受害者的家庭成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