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2月14日报道从2013年起,雾霾这个气象学名词开始为广大网友所熟知,从一开始的遮遮掩掩到现在的各项挽救措施,雾霾的常态化不仅体现在政策变化上,更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口罩和民间笑谈中。而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汽车尾气被有关部门的不少专家认为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 然而与之相对的,不断升高的尾气排放标准和日益朦胧的“云中仙境”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北方几个污染严重的城市,限行所带来的减排效果并不明显,一时间,关于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热议。那么,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真的是由于汽车尾气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汽车与雾霾的那些事儿。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条新闻:《9大城市雾霾“元凶”已找到》 雾霾:南京等9大城市雾霾“元凶”找到 承诺:环保部提出,力争年底所有省会城市完成PM2.5来源解析工作。 落实追踪:完成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石家庄、南京是燃煤,天津、上海、宁波分别是扬尘、流动源、工业生产。 根据上文所述,机动车尾气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那么这种说法是否足以服众呢?我们根据目前的汽车保有量、排放标准以及油品质量情况为大家做一个说明。 ①是否由于车多带来重污染? 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1亿辆。其中,汽车1.63亿辆,摩托车0.9亿辆,挂车209万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545万辆,其他机动车2.29万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总量达3.1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2.63亿人。 那么问题来了,欧洲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并不比中国少,为什么空气污染的情况却没这么严重呢?很显然,单纯的用车多导致污染这一片面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是不够的,那么是否由于排放标准有差异引起不同程度的污染呢? ②是否由于排放标准不一? 由于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污染物排放限值大体等同欧盟排放标准,因此国内也沿用类似的称呼。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参考着欧洲排放标准,但由于法规格式以及技术上有一些差别,我国的排放标准整体还是略显宽松一些。 即将实施的京六或是国六标准,不仅是国内最严格的标准,也要比欧洲的排放标准更加符合国情、更严苛。换句话说,届时如果空气质量仍没有好转,恐怕就不能以标准不一来作为借口解释雾霾情况了。 从个人的观点来看,尽管目前的排放标准与日本、美国的标准有些差异,但大部分还是比较靠近欧系标准的,退一步说,即便目前我国实施的是国一、欧一标准,北京等城市的污染情况也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城市要严重的多,因此排放标准的不同不能作为衡量污染严重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准。 有关“京六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新闻可点击这里:《'京六'机动车排放标准比'国五'高40%》 ③是否与油品质量有关? 由于我国汽油标准与欧洲、美国等国家不同(这也导致了排放标准上的不同),油品质量上的确与其他国家有着不小差别。这其中的主要差别是在烯烃和芳烃含量上。 这两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值的不同是中国汽油与其他国家汽油的主要差别,而除此之外炼制方法上的不同也造成了油品上的差异。 由此看来,油品质量确实会对汽车排放水平以及空气环境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汽车确实会对PM2.5做出一定“贡献”,那么大约贡献了多少呢?我们再通过雾霾的成因来分析下。 ●雾霾的成分及构成因素是什么? 我们常说的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造成雾霾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这就是为什么一来冷空气雾霾就会消散的原因所在。 ●还有哪些人为因素可造成雾霾? 除了我们常见的汽车尾气排放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一些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平时不太察觉的地方容易导致雾霾现象,比如工业污染、取暖排放等因素。 实际上,除了我们平时驾驶的家用车,一些重型卡车、工业排放等因素才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因素,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私家车似乎变成了可以“牺牲”的那一个。 ●造成雾霾的第一元凶到底是谁? 尽管中国科学院针对雾霾成因有多项研究数据,但对于造成雾霾的真正“元凶”,一直众说纷纭,个人比较倾向的一种说法是:汽车尾气的确会对空气状况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应该算是主力,工业污染以及治理等因素或许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 总结:一直以来,谈到雾霾大家总会联想到汽车,因为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控制的环节,相比起大型柴油车以及工业排放等污染源,普通百姓的私家车或许一直在扮演替罪羊的角色,无论是油品质量还是排放标准等问题,这都不应该是让百姓承担的责任,也同样不应该是汽车的责任。里根在遭遇枪击案之后面对此起彼伏的禁枪呼声,说出了一句名言:枪不杀人,是人杀人。我想这同样适用于在治理雾霾上对汽车应该保持的态度。更何况那些令人称奇的APEC蓝、阅兵蓝并非是单靠限制汽车通行才做到的,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控制生态环境或许比找一个“替罪羊”更重要。 作者:李天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