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的足以让人窒息的水彩图

 核琢舍 2015-12-17

一组让人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美的水彩图,完美的色调和细节让人惊叹,美的足以让人窒息,希望你会喜欢。

顾名思义:水彩它给人的感觉有2种,一种是给人“水”的感觉,非常流畅和透明;另一种是给人“色彩”的感觉,各种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的大脑,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就像世界是多姿多彩一样。 简单来说,水彩就是水与色彩的融合


温斯洛·厚莫(1836-1910)(美国)

每一幅好的作品都有一个合适的色调,但有时画家会特别强调色调。该画就是以色调取胜——浅紫灰偏黄色调。

首先,画面层次分明:远山、天空及它们的倒影为浅色调;中间的山丘及倒影为灰色调;前面小船为黑色调。而水中两条纯白的波浪顿使灰色调明快起来。

在色彩的处理上,灰色调中的变化肯定是微妙的:与远山、天空对应的倒影绝非仅是深浅虚实的变化,更加重要的是色彩冷暖的变化:倒影略暖。


瓦伦(1834-1909)(英国)
这一幅也热,麦收季节——按我们北京算,约五月底到六月初。

我年青的时候随学校到郊区的人民公社拔过麦子。这个时候最怕下雨:大家正干得欢,响晴薄日的天,突然凉风四起,头顶上方乌云滚滚,顿时昏天黑地,电闪雷鸣。紧接着,黄豆般大的雨点直砸下来。人们奔跑着、呼叫着,和着风声、雷声、雨声、鸡鸣犬吠声、骡马嘶鸣声、小儿啼哭声、高音喇叭声……,合奏出一首《乡间麦收曲》!

画家用90%的画面刻画山坡和树林。太阳在左上方。密密的树林,在画家笔下却错落有致。阳光透过树叶、风儿在林中徘徊。让我们“走进去”,树阴下歇息一会儿,烟瘾大的抽袋烟,掏出水壶喝口水。这时候你会考虑这是水彩画、还是油画吗?你会考虑这是 watercolour ,还是往watercolour 里混入了Chinese White 的 Gouache 吗?什么叫好画?这就是好画。它让你身临其境,让你忘我。

我们再看右侧。画家只用了不到10%的画面去表现收割中的麦田。金黄色的麦田,夏粮好收成!往远处看,麦田、树林、树林、麦田……直到看不见的远方。这是一幅成功的构图!这是一幅素描和色彩均成功的水彩画


阿尔特(1812-1905)(奥地利)

>这幅画是用透明水彩,把颜色由浅到深地一层层压上去,极精细地表现物体的体积和质感。有人称其为“重叠法”。

画家描绘的是一间豪华画室:铜器、大理石雕、地毯、帏幔、羽毛、盆栽、乐器、吊饰,甚至那幅大型油画里的人物、树林及马匹,都栩栩如生,极尽精细之能。这是对画家基本功(素描、色彩)的极严格的考验与印证。


怀特(1828-1912)(英国)

注意,这一幅是用透明水彩画就的。你可能不敢相信吧?

山沟里,有人家,临近傍晚。画里面有故事:山高,云就低。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照在山头上,是石头山。山前一组房屋是画面中心。炊烟袅袅,有常年住户。再细看,右侧,回家的路上,有两头牛。牛后面是一位男士,他旁边有一条狗。他边走边向左瞧,顺他的视线,我们向画面左侧看,水沟上有一独木桥,一位妇女,右手挎篮,低头正欲过桥。这一男一女是一家人吧?他们……,画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联想空间。


史密斯(1853-1946)(英国)

看来这是一位家庭画家,专门以温馨的家庭生活为题材。画家决定画一幅画,肯定是有了想法之后,为了最后的画面能较好地表现他的想法,而去考虑画面要强调什么、突出什么、虚化什么、删除什么等等。

该画用透明水彩画的。普通农家。要出远门,妈妈为女儿整理衣帽。小女儿很顺从,可知这个地方她很想去。看那条大狗的眼神,似恋恋不舍(因为不会带它去。它的;本职工作;是看家护院)。到哪去?看椅子上装苹果的箩筐,是去姥姥家送苹果吧?多么寻常的事情!多么熟悉的生活!然而却能打动我们,让我们觉得非常耐看,这就是画家巧妙地;安排画面及画家素描和色彩方面深厚的基本功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幅画也是用透明水彩画的。掉在地下的是帽子吧?女主人此刻正陷入沉思之中,而一旁的女儿正兴致勃勃地吹着肥皂泡,她不可能关注妈妈此时在想什么。年龄的差距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多么大的差异呀!

分析一下技术:画面左侧那扇木板门,别头儿是铁的。别头儿的上方,及别头儿的右下方的门框,这两处泛紫色部分是表示木门的反光。我分析是用透明水彩先画出紫色,再画深紫红色,从而挤出木门的反光,并用笔触强调一下木板的质感。再看画面右侧那扇开着的木板门,靠门框那侧,由于门外光线和地面反光的作用,这扇木板门的素描和色彩变化很丰富:由上至下的变化是由冷至暖——紫、粉红、土黄。然后,再用笔触做出一些质感。这两处画得很逼真、很成功,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精到、更耐看。分析该画时,如没有注意到这两点,那就是还没有吃透画家的心思;。


可耐特(1839-1924)(美国)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溜漓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我隐隐约约记得这好象是楚国宋玉的句子。有感而发,抄在这里)。

这里确是秋天,景象很附和上面的句子。后面的树丛和杂草衬托人物,使人物很突出。树丛和水中的水草的色彩变化丰富。人物两手臂的上边缘,那两条淡紫色的天光恰到好处。水面远近的色彩变化也很好。我们从画面上似乎感觉到了秋天的凉爽空气、听到了那瑟瑟秋风声。难怪宋玉大夫见秋而悲呀!


朗雷(1852-1922)(英国)

哇!是室内,肯定有天窗,光线从斜上方照下来。

奶奶、妈妈深情地看着小宝贝。那位小男孩抱紧大碗,吃得好香甜哪!我们先一件件看看这一屋子的东西吧:墙上的木壁柜、靠墙摆放的长桌、桌子上摆放的绿玻璃瓶子和油灯的玻璃灯罩、左首木架上搭着的薄被、木圆桌上的书、剪刀、针线笸箩、近处椅子上的衣物、右首地下的陶罐、木地板、地板上的一块破地毯;这一切,我们会感觉到是一件件真实的东西摆在那里;。这里没有所谓什么画家自己的东西,因为这位画家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已经通过画面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具体的家庭。我们从中看到了亲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体检到了生活的乐趣。这一切,也就是这位画家决定画这幅画时的全部感悟。

提醒一句,该画是用透明水彩画就的。有哪位老兄觉得自己的基本功很到家了,请他来看一看这幅画,煞一煞锐气有好处。


朗雷(1852-1922)(英国)

饱经风霜的、操劳了一生的、伟大、慈祥而可亲的老母亲万岁!


朗雷(1852-1922)(英国)

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拉森(1853-1919)(瑞典)

这是我见到的画得最潇洒的一幅水彩画,想从三个方面谈一谈。

第一,取材。

我认为,画家决定画一个东西,说明他已经有了想法和感悟。画家凭借自己的绘画基本功,通过对具体物像的描绘,用最后完成的画面,把美传达给观者,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如此而已。现在流行两种说法:一是认为画画必须有;自己的东西。如果这个自己的东西1;不是指画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有了想法和感悟,并通过对具体物像的描绘,再用最后完成的画面,把他发现的美传达给观者,那又是什么呢?另一说法是,画画是为了渲泻。我的一位老师对此说极鄙视,他说,画画居然是为了渲泻。什么叫渲泻?跑肚拉稀是渲泻。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此画取材没有惊人处:一位窈窕淑女,在自家园内,小事劳动后,斜卧石墙旁小憩。可画家偏从这寻常景象中看到、并感悟到了和谐安定的生活、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田园、年青、活泼又可爱的姑娘,一句话——美!

第二,素描

这回先说素描。先排列一下虚实:最实的是水壶,往下依次为,石头墙、少女、两棵小树、前景的杂草。

画家的这个虚实处理是独具匠心的。前景的杂草做虚的处理,是为了让我们的眼睛最终聚焦在人物身上;水壶和石头墙比人物略实些,是为了先烘托出一个特定的环境(这是一个方面);两棵小树比石头墙虚得多,是因为从烘托出一个特定的环境来讲,石头墙的作用更大。少女的虚处理,一是因为她客观上处于阴影中,而更重要的是,有比她实的石头墙和铁壶做对比,少女的;质感显得很柔美。文学作品中讲究剪裁得体、详写与略写;讲究夸张、对比;这些都与绘画同理。

第三,色彩。

只讲一点——石头墙。你看见过垒石头墙吗?俗话说拿石如拿虎。垒石头墙可是技术活。这堵石头墙垒得好,不会塌;而画家画得更好!它处于半逆光,又有两棵小树的树影,加上他本身凹凸不平,大有画头哇!请观察一下真实的石头吧,几十万年的沉淀,石头的面貌很丰富。这堵石头墙让我们感觉是沉甸甸地立在那里。其色彩变化,哎!太丰富了。那冷暖变化,真要说清楚,至少须用一万个字。


拉森(1853-1919)(瑞典)

这一幅的水味还是蛮足的。画家很有意思,他的主要着眼点不是那位老婆婆,也不是后面的房屋,而是处于中景的那片南瓜和南瓜秧。他把它们画得极精彩、极逼真:重点画南瓜和南瓜秧,而其间的杂草则做虚的处理。请看那南瓜和南瓜叶子,色彩变化丰富,素描上的虚实处理得当,有空间感,很真实地铺在那里。再看近处的南瓜叶(画面最下端),画家诚心把它画得很虚,色彩也不鲜亮,这样一来,我们的眼睛就无可奈何地与画家一起聚焦在中景的那片南瓜和南瓜秧上了——好狡猾的画家呀!真实中的南瓜和南瓜秧并没有这般耐看,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拉森(1853-1919)(瑞典)

这是一位了不起的水彩大家。我们这里介绍他四张作品。这是第一张。

>画得很轻松。人物画的好:可能刚才正在织毛活,邮差送来一封信,急急忙忙拆开看信,毛活暂时放下,线球滚落地下也顾不上了。箱、椅也画得好。地毯和墙布好象随便抹一抹,效果也不错。薄窗帘和茶几上的钩织品画得逼真。当然,最精彩的是窗台上的几盆花,有一盆是朱顶红吧。噢!茶几上还有一本硬皮书,看来她的丈夫外出久久未归,这封信肯定是它丈夫寄来的。从女主人的表情看,有好消息。

假如你正出门在外,看过此画,你不想自己的家吗?——真有瞧头的好画呀!!


塞格诺瑞尼(1857-1932)(意大利)

我们不看人物,先看后面那幅壁画,显然是宗教题材,不管它。再看地下的大地毯,是值钱货!其实,最有看头的有三件东西:右侧的深紫红色天鹅绒幕布和紧挨其旁的光滑的大理石柱子,及前下方正中的那尊大铜薰炉。画这三件东西,画家使出了混身解数。你可以伸手去摸摸光滑的大理石柱子,感受一下毛绒绒的深紫红色天鹅绒幕布。看一看这尊大铜薰炉吧:很重,一个人搬走不容易。有一点点铜锈。是紫铜。高光有一点刺眼。很怪呀!画家把人物做陪衬,而把一些器物做主角,可谓匠心独具。我们看画家的生卒年,这三件东西已经看了至少七、八十年了。再看七、八十年没问题。因为太有看头了!

别忘了,我们是学画画的。仔仔细细观察一下那尊大铜薰炉吧,人家是怎么画出来的?为什么画得那么好?光有素描行吗?不行。光有色彩行吗?也不行。没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你只能望洋兴叹!

请记住我这句话:好的画技主要是反反复复看好画看出来的。而什么样的画是好画、为什么人家能画得这么好?要弄明白这些,除了需要虚心和刻苦之外,就看每个人天赋的高低了。刻苦代替不了天赋。不承认每个人的天赋有高低之别,许多事情你解释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