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板烙画:质感沧桑的草根艺术

 天童老僧 2015-12-18
木板烙画:质感沧桑的草根艺术

张如良正在创作烙画 摄影记者 赵建伟

木板烙画:质感沧桑的草根艺术木板烙画:质感沧桑的草根艺术木板烙画:质感沧桑的草根艺术

曙光初照的七里海,白鹳翩翩起舞;饱经沧桑的老人,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深深的印痕;渔舟唱晚归,波光粼粼的湖面映照出渔船的倒影……这些动人的画面并不是用画笔描绘的,而是画家用烙铁一下一下烙出的印痕——它们的创作者是家住芦台镇的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张如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张如良便致力于木板烙画艺术,他的作品风格古朴典雅,线条清晰自然,加上特有的凹凸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美感。

烙画作品

张如良与木板烙画结缘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一位东北的艺术家为他展示了自己的烙画作品,让他眼前一亮,“烙画画面沧桑的质感让我感受到这种绘画形式很接地气,描绘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田间地头、自然风景,于是,我便向他学习了这门技艺”

张如良介绍,烙画这种艺术形式算是“草根艺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发现火可以在物品上留下痕迹,于是,很早人们便开始用这种方式在家具或家用木器上描绘图案作为装饰。烙画作为一门艺术,兴盛于清末,据记载,光绪年间,河南南阳有一位名叫赵星三的人,以烧红的烟扦代笔,在烟杆上信手烙烫作画,继而在其他木器上作画,均获成功,由此,他潜心研究,逐渐摸索出一整套烙画工艺。随着名气渐长,他的烙画作品成为达官显贵之间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以至于后来作为南阳的贡品进入宫廷。从此,烙画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到20世纪20年代,烙画已形成当地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

对于70岁的张如良来说,他的烙画人生和烙画的历史相似,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在“草根”的状态中度过的。早年,张如良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仅凭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投入了这个领域,历经多年摸索,形成了质朴、大方、立体感突出的艺术风格。

回忆自己的烙画人生,张如良说,童年时他家在农村,那时他就特别喜爱用小树枝在地上勾勾画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在文化馆工作的老师,学习了素描、美术字等技艺,不幸的是,后来这位老师去世了,他的学习也随之终止。尽管失去了艺术上的指导,他的艺术理想却未被磨灭。后来,张如良当过农民、工人,还参加过治理海河的挖河劳动,那时,每到夜晚,当工友们已经入睡,他就悄悄起身拿出纸笔,在昏暗的灯光下,根据白天的记忆构思创作反映海河工地劳动场面的画作。一次,他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一家报社,不久后画作竟然被刊登出来,这给了张如良极大鼓舞,使他能在创作之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将国画、油画比喻成高档饭馆的大餐,张如良觉得烙画就是农家的野菜、野味,有一番质朴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烙画创作以烙铁为笔,创作者需要把握火候、控制力道,描绘出线条的深浅、粗细,使画面不仅表现出中国画的技法,还要体现丰富的层次与色调。

张如良选择用椴木板进行创作,因为这种木材色泽洁白、木质细腻、结疤少且软硬适中,“这种板材原先在天津和北京大的建材市场中均有销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不少木材公司关门停业,我家里存的这些椴木板还是几年前买的,现在使用时我对它们特别珍惜。”然而,材料的日渐稀少并没有影响张如良的创作热情,尽管已到古稀之年,他每天依旧在木板烙画上投入极大的精力。

对于这门艺术来说,收集创作素材是最难的部分,他指着一幅名为《难忘当年小石桥》的作品告诉记者,这是他为母校芦台一中百年校庆创作的,画面以50年前距学校不远处的一座小石板桥为主题,勾勒出一种遥远而静谧的意境。由于年代久远,当年的石桥早已消失,找不到参照景物,张如良只得四处寻找创作素材,“我和老伴带着相机和水,有时去公园,有时到河边,拍摄大树、小草、芦苇、石块、小路……回到家将这些素材分类,再根据主题进行取舍整理。”之后,他还要将整理好的素材描绘在纸上,反复修改。当他开始烙画时,完全不用打底稿,信手拈来,便能绘成一幅画,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琢磨,他已经将稿纸上的一草一木烂熟于心。

张如良说,在烙画艺术生涯中,他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将曾经经历过的岁月、故乡的水土山林、七里海的原生态景致展现给所有看画的人,让大家和他一样,心中拥有一份返璞归真的情怀

多年的勤奋与努力,让他的作品渐渐被人们认可,上世纪90年代,他带着作品参加了天津市的民间美术展,受到广泛好评,与此同时,也有人向他提出了一些意见。“有些专业人士说,木板烙画虽然精美,但看起来只是将国画复制在木板上而已,这么一来,艺术独特的魅力并没有体现出来。”张如良觉得,这些意见很中肯,因此,摸索木板烙画独有的风格成了困扰他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时已经50多岁的他,拜天津市一位著名烙画艺术家为师,为了深刻领会木板烙画独有的技巧,他吃、住都在老师家,每天不停地练习。那时他拿着烙铁的手磨出了大泡,后来手上的泡结成膙,之后脱落,再起泡、结膙、脱落,周而复始。夏季闷热,再加上电烙铁一烤,他的前胸、后背都长了痱子,可他未曾因此停歇。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张如良熟练掌握了各种烙画技法,并在老师的建议下进修素描、书法、国画等课程,希望将其他绘画的优秀元素引入烙画中。如今,有了这些练习作为基础,他再进行木板烙画创作时便更加得心应手了。

张如良还创制了独特的烙画绘画技法。他有一幅名为《秋趣》的作品,画的是西葫和一只小鸟,西葫上斑驳的痕迹是先用硬物在木板上剁出斑点,再用烙铁烙,创作出的西葫惟妙惟肖。张如良说,在烙画艺术生涯中,他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将曾经经历过的岁月、故乡的水土山林、七里海的原生态景致展现给所有看画的人,让大家和他一样,心中拥有一份返璞归真的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