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小村荐读:川端康成和他的《古都》

 书山有路gwj 2015-12-19

?说文论事,分享阅读的愉悦点击上方'读书村'订阅



·川端康成《古都》


书村原创·读者-丁小村作品


【开栏语】

从本期起,专栏《小村荐读》开栏,设置这个专栏,是受作家李汉荣先生督促。汉荣先生不但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热爱读书的人,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位老报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主编一份报纸副刊,本地有成百上千的作者的习作经他之手发表,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旅。作为副刊编辑,他一直在版面上倡导读书,特别是读经典作品。这是出于一位知识分子对于传统的守护、一位作家对文学的呵护,也是因为身处这个时代,痛感美好的东西日益丧失,想要留住一点美好——比如安静的阅读生活。汉荣先生几番督促我给他的版面写荐读系列,因此促成了我在写的同时也可以在读书村开启这个专栏。

我和汉荣先生一样,只想提倡一点美好的经典阅读。我们文坛和时代一样,都是十分功利的。一些匆匆成名的青年作家,否定经典,因为在成名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他们无暇也无心去为自己补课。一些没有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的读者,读不进经典,粗暴简单的拒绝经典。更多的是成长在碎片化和娱乐化阅读年代的年轻读者,他们没有耐心去触摸经典,因而也无法去领略其中的美好与宽阔。因此,回到我们热爱文学的起初,寻找一点纯粹阅读的快乐,就是我写这些文字的愿望。

专栏每周一期,放在周末,周末,或许你能抽出半小时,去贴近一下古往今来的那些大文豪的才华之作。




川端康成和他的《古都》



·丁小村



20多年前我刚大学毕业,在一所中学教书。那时候学校里没有电脑和打印设备,老师想给学生印点阅读文选,得靠手工刻蜡纸。当语文老师是没法偷懒的,想给学生推荐好的读物,只好一张张的刻印。我从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古都》中节选了一段,印发给学生阅读。我想让高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去感味人性的丰富和善美、历史的沧桑和悠远感、文明的丰厚和文学的润泽美好。

好作品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设计语文题目的。所以我在选文后边一般不设计什么问题。

老实说,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上流行的这种方式,极度败坏了学生的阅读胃口,这种影响至深至远,恐怕是那些语文教育专家们也未必能设想到的。如今我们面临着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很多人把这个归罪于网络和手机微信,但从根子上来说,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流行的阅读题目设计。这种题目设计,把一篇作品分割成无数的碎片,学生在阅读中,完整的阅读体验不断被设计的问题割裂,这些问题以简单粗暴格式化的理性方式,破坏了阅读体验的想象和感味;这些题目甚至是“坑”,让学生把身心愉悦的阅读变成了一生恐惧的陷阱。

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中的大师级人物,1968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是继泰戈尔和阿格农之后第三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亚洲作家。日本民族的文学传承也很悠久,虽然它曾经从东邻的大国中国学到很多东西,但这并不代表它只是一个复制品或者仿制品。它在浩瀚的大海上,以一个岛的方式,孤独而又独立地承继着并守护着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的守护也体现在文学上。川端康成对于自己民族文化和传统的热爱,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比如这本《古都》。

古都是京都,它是日本数朝古都。这座城市代表了一种历史的风韵,也呈现着民族文化的含蕴。川端康成以《古都》作为载体,书写了民族的性格、情感,如同书中的两个少女:一对孪生姐妹。妹妹的孤独、含蓄、忧伤和优雅;姐姐的善良、质朴、大度和豁达。

《古都》用细腻而优美的笔调书写了古都的风貌,那些高大的樱花树、古老寺庙、古旧的私宅,街市上的传统的商铺和门店,宛如水墨画,呈现出淡雅而古朴的韵味。一年四季三百六十天,几乎天天都有民族节日和民间庆典,让这种城市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在京都郊区,农村和农民,田地和森林,在川端的笔下,有着诗一样的优美。

当然生活不是诗,川端创作《古都》这部小说与其说在写少女千重子和她的孪生姐姐苗子的寻找、相逢和纠葛;不如说是借这两个少女的故事,来呈现民族情感、性格,文化和历史风姿。而这种传统,这种文化,也正是川端作为一个作家,所要守护的。



·川端康成

1968年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典礼上,川端康成所做的演讲题目为《我在美丽的日本》,在他心目中,日本是忧伤而美丽的。这种忧伤和美丽,体现在它的文学传统中。他在演讲中引用了很多的排句和古诗,这些俳句和古诗,多饱含着美丽忧伤的味道。

这让我不由想起了我们的古诗传统,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的文学史半部是诗歌史。优秀的诗人们写出来的才华之作,是可以穿越时空,让一代代的人读者玩赏的。好的文学作品,就像我们的传统手工艺品,包含了心血和才华,能让人一次次的赏玩。

在今天,可能有很多读者无法耐心地去品读川端的妙笔了。在《古都》中,川端的笔法如此细腻,每一个句子都可以吟咏,都可以品味。正是这种精致的笔法,让他的这部作品也像是精美的工艺品,可以把玩,可以品赏。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是一个没有耐心的时代,文学特有的韵味和精美,往往被粗糙的故事所抹杀、被虚浮的词句所淹没、被碎片化的语句闪烁所破坏。读《古都》这样的作品,可以让你安静下来,像品茶一般,去咂摸其中的滋味,去欣赏其中的韵致。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往往因为有一些执着的守护者,使得这种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不至于淹没在时间的流水中。这些民族的文化大师,他们终身热爱自己的民族传统,用心血和才华来守护、来传承。比如孔子,比如司马迁,比如杜甫和曹雪芹。通常在末世,也就是在时代剧烈变化的风雨中,他们往往成为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殉道者。1972年,川端康成自杀。他虽然曾经在诺贝尔获奖演说中评述过别人的自杀,但自己也终究未逃过这一劫。这让我想起了王国维。1927年在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给历史留下一个颇费猜解的悬疑。

无论是王国维还是川端康成,他们的自杀都成为颇有争议的历史悬案。但无论怎样探究,他们都不应该是一个笑话。自杀不是笑话,殉道更不是笑话。为谁殉葬?不管答案是什么,他们都不应该被嘲笑。我更愿意相信,他们是为了心中那一束美好的传统之光,不至于在时代的风雨中黯淡,而做了最后的追随者。我们这个时代变化太大,不是人所能预想,但历史证明,无论怎样的时代,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的民族,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



·川端康成小说《千纸鹤》




请分享给朋友们,让好文字滋润更多的人!

点左下“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文章 喜欢本文的请点赞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