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观察】中国挂面市场研究系列之三:未来五年挂面市场的产品类型与创新方向

 chenbizhi 2015-12-21

中国的挂面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从产品类型上看,主要分为主食类、风味类等等,企业间的产品无差异性。对于消费者来说,需求是多样化,我们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我们可以通过完善产品结构和创新产品类型,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


如何通过创新产品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将通过对挂面行业产品类型的分析和创新方向进行解读。


1
横向发展,通过关联度高的产品,建立企业的产品群


横向发展是指围绕挂面产品,向关联产品方向发展。


作为家庭餐桌食品之一,挂面的消费场景具有限制性,围绕家庭食用的场景居多,其解决的问题是消费者的主食。


基于此,我们认为,挂面企业在产品规划方面,完全可以走出挂面行业本身,可以通过拓宽产品品类,形成新的业务及产品单元。


1、向粉丝产品方向扩展。


对于企业来说,粉丝是和挂面关联度比较高的产品之一,目前已经有即食型的方便粉丝和干粉丝。


2、向米线方向发展。


米线作为南方地区餐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同在北方地区的挂面是一样的,目前米线的工业化生产已经比较普遍,以方便米线为主。


3、向鲜湿面方向发展。


鲜湿面已经在国内发展有10年历史,目前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影响力品牌,对于挂面企业来说,鲜湿面是一种更为方便的主食产品,经微波炉加热即可调味食用,更符合未来的产品发展方向。


这三个产品方向,虽然创新度较低,但对于挂面企业来说,是完全可以进行扩充的产品。



2
品类纵向发展,围绕挂面进行产品的创新与研发,形成更多的产品形态



以挂面产品为基点,通过纵向挖掘,形成更为丰富的产品群。


1、多样化的面制品。


从主食的角度出发,完善消费者家庭餐桌上的面食类型,比如开发刀削面、拉面、烩面、蝴蝶面等。


2、杂粮营养面。


从当前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具有营养物质多样化的杂粮已经成为家庭主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挂面企业来说,杂粮类产品开发的方向有:(1)小杂粮类,如红薯面、绿豆面、玉米面等;(2)保健类,如枸杞面,红枣面等;(3)蔬菜类,如胡萝卜面、菠菜面等;(4)菌菇类,如香菇面、蘑菇面等。


3、产品形态组合式创新。


从消费者方便的角度考虑,通过添加料包而增加产品的方便度。在料包的配料设计方面,可以多种形式:素食料包、肉食料包、复合类料包等。


4、全谷物挂面产品。


目前的挂面产品都是以精粉为主料制成,从食品健康的角度考虑,全谷物类的产品由于保存了粮食的全部营养素,是更健康的产品原料。当前的消费者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不再追求精细粮,而是追求平衡的饮食,因此全谷物概念的挂面将是一个趋势。



3
按照消费人群进行挂面产品的细分



从当前的社会结构来看,新一代的消费群体正在崛起,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有很多种选择,并且在选择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决策,在产品的开发上,必须要考虑当前消费群体的特点。


基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挂面企业在产品创新的方向上,必须考虑通过消费群体的细分进行产品开发。


1、泛90后人群。


1990年前后出生的一代消费者,已经进入社会,并正在成为新生代消费的主流,他们是思想观念更为独立的一代人。对于传统的挂面,必须要开发出和他们的观念一致的产品。比如要在产品诉求上有趣、具有互动特征等。


2、老龄化人群。


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国内人口的15.5%,未来这个比例还会持续增加。这群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是,追求健康、实惠,在饮食方面会考虑健康的因素更多,而挂面的产品类别中,比如荞麦挂面、燕麦挂面等等,都可以满足部分中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3、少年儿童群体。


这个群体的消费者有个特点,就是挑食,爱吃零食,但在主食的选择上,他们又不具有持续的发言权,对于家长来说,如何让孩子的营养能够均衡,改掉挑食的毛病,这是个难题。对于挂面企业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创新型的产品来改变家长的观念。比如开发蔬菜面、开发高钙面等等。


4、婴幼儿群体。


这个群体在进入到辅食的阶段后,他们吃的主食,家长会精挑细选,而面条作为一种易消化、易吸收的产品,便于为婴幼儿食用。因此,企业可以开发专门针对婴幼儿的挂面产品。


通过人群细分进行产品的细分,将是未来的重要趋势。因为人群细分的产品更具有针对性,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认同感。因为这个产品就是针对他这个群体的,从这个角度看,产品的场景化包装设计将是非常重要的。



4
在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转变过程中,产品的文化、地域特征将会成为趋势



面条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距今已有2000年,在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物质需求之后,他们开始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也就是说,物质需求的满足不能代替精神需求的满足,这个产品有没有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文化认同感。


从产品的精神诉求上考虑,主要可以通过几个方面实现:


1、面文化特征。


挂面在中国最早的记载是元代的《饮膳正要》,距今也有近800年历史。现在的挂面是一种由传统手工工艺过渡而来的产品,产品本身的文化特质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2、地域文化特征。


全国各地都有很多传统的手工挂面生产习俗,比如河南固始、陕西吴堡、山东聊城等。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质的产品进入市场,挂面品牌完全可以和传统挂面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地域特色。对消费来说,在购买的过程中,也会形成正宗的感觉。当然,地域文化特征,也可以是原料(如小麦等)的产地,也可以是制作工艺,也可以是风俗等等。


通过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特质,让消费者感觉到生活的美好,这不仅仅是一碗挂面,而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体现,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传承。


3、礼品挂面。


打造产品创新不仅仅局限在餐桌,要把产品的外延扩张。礼品挂面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也是一种重要的消费场景。具体来说,可以有几个方向选择:一是作为地域特色产品的礼品,要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二是寿面,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再现。



5
互联网+时代,挂面产品的时尚化



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和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观结合起来,他们的特点是追求时尚、有趣、好玩,挂面产品时尚化将在未来成为重要的产品趋势。


80后们对价格不再敏感,而是从够不够档次来判断产品的优劣;而90后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产品的情感性、炫耀性及符号性的价值要求更高,这种要求超越了产品的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而是体现在消费者对自我的认同感上,产品只是一个载体。而挂面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产品,这样的年轻消费者必定不喜欢,要想让他们认同,就必须要从产品包装、产品概念、到传播都要具有互联网一代消费群体的特征。



6
跨界组合式产品创新



挂面本身就是一种方便食品,易于储存,随时可以烹煮食用。这种方便性,就目前来看,依然存在很大的改进机会。


挂面本身通过水煮之后,还需要进行调味,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口味,中国的南北差异又很大,因此,南甜北咸,各地的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调味。当前的挂面企业在这个方面已经进行了创新。


1、普通料包


通过消费场景的洞察,企业可以通过添加料包来提高产品的方便度。目前的料包都比较简易,只能调味,而不能增加营养。企业可以通过对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的洞察,而设定这个群体的辅料构成。


2、新鲜配菜


比如挂面也可以卖新鲜,鲜湿挂面就可以和新鲜的蔬菜进行结合,从而成为一种易于食用,更简便的餐食制作方法。比如,消费者想吃一个炒面,就可以配上炒面所需要的辅料;如果消费者想吃一个酸汤面,则需要配上老陈醋和其它的辅料等等。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方便的需求。


3、产品创新食用方法


比如挂面也可以做成熟面,真正的做到方便,比如消费者用开水泡5分钟,就可以添加调料食用。如内蒙古清谷新禾做的荞麦面,通过开水了泡之后,通过凉水过一下,可以添加调料,即可食用,有点类似蕨根粉的吃法。


产品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于挂面企业来说,要能够和当前的消费环境相结合,通过满足消费者在各种场景下的消费需求,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睿农研究院】专注于中国消费市场的研究与洞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行业信息,打造属于中国市场的专业智库。立足于餐桌厨房食品类别,通过对消费场景的研究,为中国的食品企业提供精确的市场切入点,打动市场的不仅仅是产品,也是对于消费者消费者场景的深刻洞察,通过产品链接与消费者的关系,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