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立新论史:国士无双的韩信为何非死不可?|汉朝|韩信

 lvzhenghui 2015-12-22

汉代接秦而来,历史上盛称汉承秦制。尽管有学者认为汉代是中国的第一个平民政权,但除了皇帝原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下层出身的地痞无赖以外,实际上很多最重要的措施,都是效法秦朝并在秦朝的基础上稍加改制而来。也就是说,汉朝实行的不是平民政治,依然是“敲剥”平民的秦政治。

刘邦乘秦末之乱而起,以孑然一身猎获天子之位,心惊胆颤,惟恐主宰大权得而复失。从登上大位之初,就形成了对功臣们的猜忌。汉代的功臣,大多没有好的结局,尤其是汉初的功臣,结局多半凄惨得令人目不忍睹。

带题赞的汉高祖刘邦画像

 

影视剧中颇具“无赖”气场的刘邦形象

韩信:从无业流民到无双国士的传奇之路

我们先来看看韩信。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资治通鉴》卷9)

出身穷苦的天才将领韩信

韩信自小贫穷,无钱葬母,因为品行不太端正,没有机缘当上地方的小小公务员。韩信既不种田,又不会经商,经常寄食于人,弄得大家都非常厌恶他。又一次在城门外的河边上钓鱼,遇见一位洗衣服的中年妇女。这位妇女是个好心人,看到韩信没法吃,就把自己的干粮送给他。韩信很感动,对这位洗衣女许下诺言说:“有朝一日,我会重重的回报你。”妇女很生气:“我不过是可怜你,谁指望你回报!挺大个男人,不能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还说报答我,听起来都让人脸红。”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资治通鉴》卷9)

韩信因为家贫,又没有营生可做,经常受人欺辱。一次走在市场上,被一位杀猪的少年拦住了去路:“哎哟,你长得好高大呀,这腰里挂口宝剑,真不得了了。其实你只是个胆小鬼,装什么呀!你要真不怕死,现在就杀了我。不敢杀,今天就只能从我的胯下钻过去了。”韩信愣愣地看了这个家伙很久,然后俯身趴在地上,从这位少年张开的两腿间爬了过去,惹得四周的人们一顿轰然嘲笑。

秦末乱起,天下摇荡,楚国的贵族后裔项梁,乘机起兵反秦。韩信提着宝剑,参加了项梁的队伍。项梁死了以后,韩信又追随项羽,折腾了很久,也只做了一个叫做“郎中”的下级军官。几次给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理睬他。

后来刘邦进入汉中,顺势进入四川北部,韩信又投靠了刘邦。一样不收重视。一次韩信因为为官失职,按法应当处斩,同僚中有13人已被斩首,等到要斩韩信的时候,韩信就大声嚷嚷说:“汉王不是要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像我这样的壮士!”

刘邦手下的监斩官夏侯婴,感觉到了他的临危不惧,又看他的长相特别,虽然丑陋,但很出奇,就把韩信释放了。经过跟韩信的交谈,觉得他确实很有眼光,就把他推荐给刘邦。刘邦给他稍微提拔了一下,让他担任了押粮官,还是没有真正重用他。

韩信虽然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但却有机会跟萧何相识,几次短暂的交谈,受到了萧何的器重。屡次跟刘邦进言,刘邦因为他相貌丑陋,仍然不予重用。

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资治通鉴》卷9)

韩信感到没有指望,就乘着刘邦败退到南郑的时候,跟着一些将士偷偷逃离了。萧何知道以后,亲自追回了韩信。这段在历史上很有名,叫做“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

当时因为来不及向刘邦说明,所以有人诬告萧何逃跑,刘邦很生气。过两天萧何又回来见刘邦,刘邦问萧何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我没逃跑,我是去追一个逃亡者去了。刘邦问他追谁?他说是韩信。刘邦更加愤怒,我身边的将领跑了好几十个,你不追别人,为什么单追韩信?你这明明是在骗我。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但是韩信是天下无二的人物,您要是不想长期在汉中称王,而是想争取天下的话,必须得使用此人。刘邦说我自然想要争天下。萧何说那您就得使用他,您要是不重用这个人,他早晚还会跑掉。刘邦说他可以给韩信一个将军,萧何说那他还会跑。刘邦说那就让他当大将军,萧何说,那就太好了。刘邦说你去把他找来,我封他个官。萧何说不行,像他这样的人物,必须亲自相请,还得认真对待。得挑个好日子,造授将台,斋戒之后,举行正式而隆重的礼仪才行。刘邦虽然一向傲慢,但这次还是答应下来了。刘邦只说拜大将军,所有的将领都很高兴,以为是自己。结果却是韩信,这太出人意料了,大家一时间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只等看韩信的表现了。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辞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资治通鉴》卷9)

刘邦问韩信说:“萧何不断对我夸赞你,不知将军何以教我?”韩信就问刘邦:“将来是不是要与项王争夺天下呢?”刘邦说是呀。韩信说:“大王觉得勇敢、剽悍、仁爱、刚强能比得上项王吗?”刘邦沉默,好一会儿才说:“比不上。”韩信看到刘邦诚实而又有自知,所以高兴的说:“我也是这样以为,但是我可以告诉您项王的为人。项王虽然勇猛无敌,一怒而千人毙命,但却不能任用贤能的将领。所以,他的无敌只是匹夫之勇。项王虽然待人和气,部下有疾病,甚至涕泣而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可以说是恩泽有余。但是当部下犯法违纪时,却不忍依法严罚。有功劳的人,也不舍得封赏。所以他的仁爱只是妇人的仁慈。项王虽然已经雄霸天下,天下也都臣服于他,但他却背弃义帝的约定,驱逐原来的主子,却把自己的人都提拔为将相,人心不服哇。他还把义帝放逐到江南,而且一路烧杀,所到之处,无不残灭,百姓都不是真心依附他,只是迫于他的威力,不得已而归顺。所以,他虽然名为天下的霸主,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得到天下人的归心。因此,他的强大只是表面上的,正是这种表面的强大,暴露了他实际上的孱弱。我们完全可以使他由强变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资治通鉴》卷9)

眼下如果大王您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的勇武之人,哪有攻不破的地方?如果把所得的城邑封赏给有功的将士,会有人不服吗?您再募集义兵,加上原来的将士——这些人很久就想离开关中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会不努力向前,争立战功吗?况且项羽在对秦作战时,坑杀秦国投降的士兵20万众,这些人的父兄对项王和投降项王的三个秦军主将都恨之入骨。当此之际,您率兵出关中,传檄三秦,不用动刀兵,三秦就可一举而定。”刘邦大喜,因为得到韩信太晚而感到遗憾。于是依照韩信的计策,兵出汉中,留下萧何守汉中,收取巴、蜀的租税以济军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