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瑜伽与茶道

 秦岭之尖 2015-12-23

提示:点标题下太湖之南,关注有思想的微信杂志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禅茶一味 张维良 - 禅静思语



  1、茶道养生与瑜伽体位健身


  自古以来,中国茶道非常注重其养生功能。陆羽《茶经》在论及茶的功用时,也强调了提神、养身的功效,如《茶经&S226;六之饮》中云“欲醒睡意,则令其饮茶”;《茶经;七之事》中广引华陀《食论》、壶居士《食忌》、陶弘景《杂录》等医书和道书中说到的茶有“益气力”、“身轻”、“换骨”乃至“可成仙”等功效。钱椿《制茶新谱;茶效》,则引《本草拾遗》,说到茶有“止渴、助消化、去痰、除睡意、利尿、明目、增思考力” 等功效。


  而中国禅门高僧大德,总结出茶有“三德”——提神制眠、帮助消化、消解淫欲。这些都表明,饮茶与养生、养身是联系在一起的。

  与此相应,瑜伽也恰恰也很注重身体的修炼,古典瑜伽依据野生动物的形体动作创立的瑜伽体位,同样也是为了锻炼体格、舒经活血、调理腺体,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得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瑜伽精神与茶道精神


  至于吸收儒家的“和敬”,道家茶道中的“清静”,中国禅宗的“寂灭”,融合而为“和敬清寂”,和,即和谐雅逸,通过沟通思想情趣,共同创造和谐气氛;敬即互相敬重,奉茶以礼,增进彼此友谊;清,即丢弃尘劳烦恼,安逸宁静,清雅自在;寂,即寂然默照,通过静中苦思冥想,深入定境,达到超然于物我的高尚境界。这就是中国茶道的精神,也是日本茶道的精髓。这些精神,同样也体现在瑜伽的精神之中。


  瑜伽的精神,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和谐、奉爱、宁静、超脱。这四个方面,既体现在《薄伽梵歌》中倡导的奉爱瑜伽之中,也体现在《瑜伽经》的八支瑜伽中。

  (1)和谐,即相当于茶道精神之“和”。瑜伽行者对修习场所的选择上,力求贴近和谐宁谧的大自然,避免物欲与功利的侵扰,甚至主张远离尘嚣,遁入野外或封闭之环境修习。《瑜伽经》则从“内外洁净、满足、对身体及感官的控制、学习经典、对神服”等精进行为,营造一种内外和谐的环境,作为更高修习的基础。

  (2)奉爱,即相当茶道精神之“敬”,《薄伽梵歌》中所说的“弃绝”,就是断除功利性的活动动机,转化对生活环境与目标的认识,营造一个全然奉爱于人格梵的新的生活理念,从而化解私欲与功利,以一颗包容博大的情怀面对人和事,本着这种精神,必然是无私而平和的,必然与人为敬、与人为善的。而《瑜伽经》则倡导“非暴力”,认为“只要确定非暴力,敌意便会消除”,这同样是肯定了尊敬、善待别人的重要意义。

  (3)宁静,相当于茶道精神之“静”,是瑜伽修行的重要原则。瑜伽的宁静是由静坐来实现的,《瑜伽经》将静坐分调身、调息、摄心三部分,作为瑜伽八支中的三支,并指出调身“姿势必须稳固舒适,控制不安”;“掌握了姿势以后,便要控制呼吸,控制吸气和呼气便是调息”;摄心便是“精神脱离了知觉,而知觉亦不与感官混合起来,注意力便与自己合一,于是达至对感官的最高控制”。对感官的最高控制,是心地真正宁静的开始。

  (4)超脱,即超然解脱,这在瑜伽中是通过冥想——即静中起观来实现的。相当于茶道精神的“寂”。《瑜伽经》将这种冥想作为达到禅定解脱的手段,由此可以达至“无种子”的无为境界,与佛门所说的“寂静涅盘”相通。

由上可知,茶道与瑜伽,在精神境界方面的理想与追求是相通的,尽管方式手段有别,但所要达到的精神境界基本一致。





  3、茶道之“道”与瑜伽“天人合一”


  茶道中所修之“道”,综合了儒家平和之道、道家虚无之道、佛禅悟之道,是一种由宁静到大悟之“道”,是一种靠身心体验与心灵感悟达到的一种崇高境界。有人将此归纳为“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而所证之“道”,照中国人自己的说法,便是“天人合一”,这个天人合一,指即心即道、物我合一,好比是儒家“中庸”,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佛门的“事理无碍、事事无碍”。


  而瑜伽哲学,也恰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境界,《瑜伽经》称这一境界是“由不断的学习达至与上天合一,三摩地是由注意力与神合一而产生”。尽管这所说的“天”与上述“天人合一“的“天”在概念与理体所指上皆有差别,但在其中所包含的天与人、宇宙大我与个体小我的关系问题上,二者有着基本一致看法与主张,比如二者都认为:天为体、为真,人为相、为幻,破幻证真,人便能了达、回归宇宙本体,获得永恒与常乐。





  4、“茶禅一味”与瑜伽行


  “茶禅一味”将禅与茶统一了起来;而禅与瑜伽,又密不可分。这是茶道与瑜伽又一间接的关联。


  茶与禅与的相通之道,在于二者皆立足于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茶与禅同样追求着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吃茶也是一种严格的禅修工夫,是“借假修真”的助缘与方式之一。品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目的,二位一体,水乳交融,所以自古以来,中国禅门就有“茶禅一体”、“茶禅一位”。后来统以“茶禅一味”来表述这种理念。


  这里的茶之味已不仅是茶之本味——甘醇或苦涩,茶道之中,茶之本味已不重要,重要是安心于一种境界或一种舍弃。而这种境界或舍弃维系的宁静的心境,也就是禅之味。

  瑜伽行法,将禅定与解脱直接联系在一起。禅定,即是静中思虑,定中起观。《瑜伽经》是析禅定为“凝神”、“入定”、“三摩地”三个层面,“凝神是将意识放在一物之上,入定是周流不断的知觉,三摩地是只有冥想的对象存在,对自身的知觉消失”。


  这种禅定,与禅宗之参禅还是有区别的,参禅强调的于当下一念中觉悟自性本体,而瑜伽禅定是直接进入定境中思虑真谛,由此而至与天相应、证知宇宙本体。但二者也有相同点,这就是破除妄执,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于灵光独耀之中,而悟达宇宙本体的真理。

  由此而知,茶道、禅修、瑜伽行,也正可谓是“三位一体”了。


放映|让瑜伽与中国茶道完美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