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绘画美,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3、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把握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领悟的意境美、语言美、图画美。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2、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和自制的PPT。 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由古典诗歌“菊花”意象,引出诗人陶渊明,导入课文。 二、诵读正音,把握诗歌的节奏和停顿,领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走近诗人,知人论世 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陶渊明一处因家境贫困而几次出任官职,但他生不逢时。东晋末年,战乱频繁,当时的官场腐败、政治黑暗、仕途险恶。官场中的陶渊明饱受排挤。13年的为官经历中,只出任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在乱世之中,他的政治抱负是难以实现的。陶渊明也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不满现实的他曾多次辞职。最后一次任彭泽令时,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里的小吏劝他“束带”迎接,他却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就此辞官回乡,任彭泽令前后只有八十多天,这时他只有41岁,此后就一直躬耕隐居,最后在贫病交迫中离开人世,死时63岁,死后被朋友们私下谥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有诗125首,分为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其中田园诗最多,成就也最高。陶渊明把自己归隐田园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田园风景画,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中国田园诗的始祖。 陶渊明是汉魏晋800年来最杰出的诗人,同时他也开启了中国文人“隐逸”的先河。 四、解释诗题 归园田居:回到园田去居住、生活,也即归隐田园。《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所选的是第一首。 五、把握重点字词,疏通诗意 六、阅读鉴赏、讨论探究 1、诗人为什么要归隐田园呢?在诗歌中可以找到诗人归隐田园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2、诗人回到怎样的田园去生活,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对于田园乡村,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描写景物时视角有什么变化?运用了哪些感官? 3、诗人对自己田园生活有何评价?诗人回到田园生活后有什么感受? 七、小结诗歌的美 图画美——白描勾勒出一幅宁静恬淡的田园水墨画。 意境美——恬淡闲适、质朴自然的境界。 语言美——质朴清新,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形象贴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八、如何看待陶渊明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行为?这种行为可取吗?(也可设计为:陶渊明是继续出仕好,还是归隐田园好?) 点拨:不与统治者合作,令人敬佩;歌唱田园风光,令人赞叹;归隐田园有独善其身,消极避世因素,这一点自然不应当苛求古人。 九、拓展阅读(课外分别选其咏怀诗、饮酒诗、田园诗自行阅读)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十、试背 十一、布置作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