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歌手》第四季能否令观众买账?

 真友书屋 2015-12-24


作者 | 沈慕白



如果说《我是歌手》是国内重磅级歌唱类综艺节目,应该没多少人反对。这档节目最早从韩国引进,洪磊率领节目组,进行不懈努力与节目创新,最终实现了去韩国化,做出了本土特色。从第一季做到第四季,一路上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经历过多次的节外生枝,成功进行过危机公关,令这档节目如酒一样愈久弥醇。




吊人胃口的歌手名单


《我是歌手》的第一大看点便是选择什么样的歌手来参赛,歌手选得不好未必能让观众买账。观众乐于看到自己喜欢的歌手,回到刚出道时的状态,站在舞台上接受PK,这点最让观众休戚与共。试想一下,忠实的歌迷与喜爱的歌手同呼吸、共命运,面临晋级或是淘汰,胜负一竖一横,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与紧张的事情。从打造节目效果来看,这种节目架构充满了戏剧张力,足以刺激观众的每一丝神经。从商业角度来看,这种设定聚焦了广大收视群体,不管这些收视来源于电视、网络或各类媒介,最终可以堆积成高居不下的收视率。


前三季的《我是歌手》囊括了国内、港澳台地区的一、二线歌手,比如韩红、孙楠、邓紫棋、张靓颖、韩磊等,观众对于他们耳熟能详。一线的歌手资源是有限的,并非是永不枯竭的,前三季几乎挖遍了国内的大咖级歌手,这给第四季的歌手选择制造了难度。按照以往惯例,节目组很少选择花瓶级歌手,通常都会选择唱功较强,或者分贝大的。笔者去过《我是歌手》现场听过歌,歌手们选择一些煽动现场气氛的歌,的确更容易博得观众的好感。


根据目前观察,李玟、李克勤、信、陈楚生、徐佳莹这几位歌手可能入选,李玟作为华人中的国际歌后,入选的几率相当大。李玟的唱功毋庸置疑,她毕竟登过众多国际级舞台,比如奥斯卡颁奖典礼,也开过全球巡回演唱会,这等资历完全可以进入歌手的第一梯队。李克勤是香港地区的殿堂级高手,跟谭咏麟一个辈分,他见证了华语流行乐坛的变迁。




信的优势在于功底扎实的唱功,笔者看过信在多个场合的演唱,他的Live掌控力超强,尤其擅长充沛有力的高音部,如果单纯论飚高音,国内还没有多少歌手可以与之匹敌。陈楚生在年轻人中拥有一定的歌迷数量,只不过这些年的宣传推广做得不多,并未走入一线而已,但他的情歌演绎能力是一流的。徐佳莹也是一位游离在大众视野边缘的歌手,一首《身骑白马》惊艳不已,让人对她的演唱实力充满期待。


赛制的不断革新


作为一档歌唱类赛事,赛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是歌手》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历经了数次赛制的变革,由于参加的多为功成名就的歌手,总的趋势是保证公平。赛制方面稍有失衡,极有可能引发各方歌迷的不满,间接会给节目的播出造成一定的波动。


第四季的赛制方面,据说增加了返场复活制,淘汰歌手返场时,如果夺冠,就可复活,这几乎是很难完成的任务,不过在第三季的时候,有过这种案例。然后,末位歌手会遭到淘汰。唱到踢馆赛时,踢馆歌手如果进前四名的话,末位歌手会遭到淘汰,同时返场歌手如果夺冠的话,则接着淘汰倒数第二位。从这些变动的赛制来看,《我是歌手》第四季多了一些变化,增加了一些变数,构成了更多的看点,这都是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改进了赛制。




观众是否会买账


《我是歌手》第四季的最大变数是观众是否买账,早在第三季已经暴露出一点点苗头。90后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没有想象中的高,比如羽泉组合、韩磊、韩红等歌王,具有老态化的趋势,这一点节目组不可不提防。


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仍然倾向于中青年群体,如果从商业角度考量,能够引爆收视率的往往是年轻化受众群体。《我是歌手》面临的难题在于既要防止节目老龄化,又得兼顾较高品味的受众需求。


目前的综艺节目普遍遭遇着类似的困境,一炮打响、二而衰、三而竭,《我是歌手》走过三季殊不容易,一季比一季面临的挑战更多。幸好,《我是歌手》的背后有一支闻名遐迩的、铁打的电视湘军,观众有理由相信全新一季的《我是歌手》,既充满娱乐性,又能享受到有品质的音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