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生当中听过多少歌,谁也记不清,但对于越久越难忘。特别是一些与父母亲有关的经典老歌,更是让我终身难以忘怀。 “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哟,没有学问,就无面见爹娘……”读小学一二年级时,我无心向学,最怕坐上课堂里的冷板凳,因此成绩一塌糊涂,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常受到母亲一番数落,母亲总是将我与村中一些听话成绩又好的同龄孩子相比,骂我没长志气。年幼无知的我总是将母亲的话当成耳边风,没多久就抛到脑后了。恰好,音乐老师就教我们这首《读书郎》,让我们每天不断地往心里唱,唱多了,我的“野心”也收敛了不少,上课时不再敢搞些小动作,回家时也不在半途中贪玩了。更可喜的是我的学习成绩也慢慢有了点起色。此时,母亲总是笑着对人家说:“我这顽皮的孩子(指我),真是'铁树开花’了,竟也有点听话变乖了!”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这是老师教我们唱的《烛光里的妈妈》,它是为了抒发一种来自乡村母子之间的真挚的亲情。那时,我正在读中学,家里经济拮据,母亲为了我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她把平日挣得的一分一角积攒起来供我上学。我不会忘记,当时母亲已年近花甲,还顶着烈日给我村前的盐场挑土筑坝,挣来一天不足十元的血汗钱;我也不会忘记,母亲为了节食俭用,一个月也沾不到一块肥猪肉;我更不会忘记,母亲由于积劳成疾,病倒了,也不寻医觅药,实在撑不住了,才拖着沉重的步履,自己到村后的小山坡上弄点草药治治——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这是歌唱家刘和刚的《父亲》。那时我已大学毕业返回家乡的县城里当上了一名教师,每听到这首歌,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昔日父亲每天早出晚归的忙碌身影。尤其是让我想起那年我由于高考失利,迫于家中境况不好,母亲就想托人给我找一个民办老师当好了,不要再去复读了。当时我也理解母亲,但我还是执意要去复读,因此,母亲常与我拌嘴。后来,闹成母亲给我的报名费我不要。父亲不知如何说服了母亲,又将报名费递给我,可是,我生气地将这些钱撒向大雨中。此时,父亲啥都不言,只是佝偻着腰将地上湿漉漉的钱,一张一张拾起来,然后再递给我,看着父亲身上穿着黑一块灰一块打着补丁的旧衣服,我的心如刀割,眼泪不禁夺眶而出。直至今日,我想给父亲尽更多的孝心时,父亲却在前年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他“走”的时候眼角还挂着泪滴,肯定是舍不得我们…… 这些经典老歌就如一支上好的陈年老酒愈久愈醇香。每每听着它们那熟悉而百听不厌的感人肺腑的旋律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生我养我让我一生一世敬重的父母双亲! ▲ 上文发表于2013年1月6日《湛江日报》“博闻”栏目 |
|
来自: 林康养诗文书画 > 《林康养发表的散文小说》